圖說:朱美芳團隊 受訪者供圖
讓國人“穿得暖”“穿得美”“穿得健康舒適”,70年來,東華人一直為之奮鬥。中國科學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學院院長朱美芳團隊研發出“有機無機原位雜化構築高感性多功能纖維的關鍵技術”,使科技在功能纖維領域再度賦能,讓我們離“穿得健康”更近了一步。
所謂“高感性”是指吸溼導汗、超細柔軟等人體舒適感。我國化纖產量佔全球70%,但是高感性多功能的高品質纖維供給不足,功能化產品比例偏低。因此,兼具抗菌、阻燃等健康防護和舒適親膚等高感性多功能纖維的研發,成為國家行業急需和國際競爭的焦點。
在高感性多功能纖維產業化過程中,有三大關鍵技術瓶頸亟待突破:功能組分在聚合物基體中新增量多、分散性差;功能材料在高溫熔融紡絲加工中不穩定、功效不耐久;功能纖維連續化加工難、製成率低等。在朱美芳看來,科研就是每天在挫折中前進。十餘年來,她帶領團隊在雜化材料設計製備及其高感性多功能纖維開發領域不斷從實際需求中尋找問題,破解難題。
朱美芳團隊提出並發展了國際前沿的有機-無機雜化技術,創立了三大技術發明點,形成了六大技術發明。
其中之一是低新增實現高效能。說到奈米材料,人們恐怕都不陌生。但如何把奈米材料新增到高分子材料中,並充分發揮其功能,這道加法題讓不少研究者犯了難。該團隊研究的是抗菌聚酯加工理論和方法,加上奈米粒子,是多項高分子材料功能雜化的專案,其目的是實現材料功能的協同疊加,防止“打群架”。新增量是其中的關鍵要素,量高,材料間的相互影響隨之增大;量低,對纖維成型影響小。如何做到新增量小,但功能性保持和感性增強是關鍵。
此外,團隊還發明瞭抗菌阻燃功能雜化材料一體化製備技術。一體化製備了形貌可控、高溫熔融加工不變色、持久高效抗菌阻燃雜化功能材料,應用於多功能聚酯、再生聚酯和聚醯胺纖維。
如今,透過朱美芳團隊的技術,人們開始穿上色澤柔和、舒適、抗菌等各類服裝,而且完完全全是“中國技術”“中國製造”。“我們做的東西要麼上書架,要麼上貨架”,這是朱美芳常說的一句話。除了服飾家紡,團隊的技術還用於交通運輸、安全防護和國防軍工等領域。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