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德比戰的最後關頭,靠著詹姆斯-約翰遜製造罰球並兩罰全中,籃網隊112-110涉險過關。在如此關鍵的比賽中,由一名角色球員完成罰球絕殺,確實很有戲劇性。但在賽後也有不少球迷提出了一個疑問,那就是約翰遜的罰球絕殺,究竟是否是納什刻意佈置的戰術呢?
有人覺得約翰遜的罰球絕殺完全是意外,因為最後時刻不太可能給角色球員佈置持球攻的戰術。也有人覺得約翰遜是納什的備選方案,雖然他的第一方案是讓杜蘭特執行最後一攻,但肯定也準備了杜蘭特無法出手時的備案。那麼究竟哪種說法更靠譜呢?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應該仔細覆盤回看一下籃網隊的這次進攻。
顯而易見,籃網隊的這次進攻是想讓杜蘭特執行單打。哈登和米爾斯站到兩側底角拉開空間,阿爾德里奇和約翰遜都留在籃下,則可能是為了預防杜蘭特投籃不中後爭搶前板完成二次進攻。但錫伯杜卻透過佈置提前包夾的方式,讓杜蘭特出球,而在包夾的瞬間可以看到,阿爾德里奇正在試圖為約翰遜做掩護,還給了他一個眼神暗示。
如果此時約翰遜藉助阿爾德里奇的掩護繞到另一側籃下,此時杜蘭特將球傳進來,那將是一次標準的空切戰術配合。但請注意,在阿爾德里奇掩護的瞬間,約翰遜壓根沒往他這邊看,而是一直盯著杜蘭特。顯而易見,納什肯定沒佈置讓約翰遜空切的戰術,否則他不會和阿爾德里奇出現這種明顯的配合不默契。
那麼約翰遜上提接應,然後持球殺傷,會是納什佈置的第二戰術嗎?恐怕也不是,答案同樣來自於約翰遜接球后的種種細節。在杜蘭特傳球,約翰遜接球后,杜蘭特馬上還做了一個手指阿爾德里奇的動作,顯然是在示意約翰遜再傳球給內線的阿爾德里奇。
也就是說,如果籃網真有佈置杜蘭特無法出手的第二戰術的話,更可能是將球打給阿爾德里奇,也不可能是讓約翰遜去終結。可結果約翰遜最後沒傳球,而阿爾德里奇也沒留在籃下,反倒還試圖跑出來給約翰遜擋拆。也就是說,杜蘭特認為約翰遜該傳給籃下的阿爾德里奇,約翰遜卻自己選擇了攻筐,而阿爾德里奇也沒留在籃下,反倒往出跑。三個人三種想法,如果說納什真有過事先安排,怎麼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另外一個細節也可以證明這點,當時在杜蘭特在弧頂被包夾的情況下,按理說兩側底角的哈登和米爾斯應該提上接應,但請注意,哈登只是慢慢從底線往上線走,米爾斯更是乾脆一動不動,這也足以說明,納什給兩人安排的戰術也就是等突破分球后投三分球。否則的話,如果二者中有任何一人被安排作為接應點,他們應該快速跑到上線。
這些細節足以證明,最後一攻約翰遜能造罰球絕殺,大機率不是納什的戰術佈置,否則籃網在配合上不該出現如此多的細節失誤,甚至球員之間想法不一致的地方。而納什真正設定的戰術,恐怕也就是杜蘭特持球單打,如果能吸引包夾就轉移給兩側底角的球員投籃,然後籃下兩人準備補籃,只不過他沒想到,錫伯杜居然在三分線外就提前包夾杜蘭特。得虧約翰遜反應夠快,主動上提去接球並果斷攻筐,否則杜蘭特這一攻很可能就要在三分線外死球,被迫投超遠三分球了。
所以即便籃網贏了,但最後一攻背後所隱藏的問題,依然讓人擔憂。角色球員並非不能執行最後一攻,但往往都是靠明星球星吸引包夾給他們創造空位投籃機會,而罕有約翰遜這種持球自己上的情況。而這一次約翰遜足夠果斷也足夠幸運,但下一次呢?有印象的球迷應該記得,上賽季的東部決賽第三場比賽中,籃網隊最後時刻就犯過類似錯誤,結果被迫由布朗接球從三分線外衝到籃下上籃不中,導致他們輸掉比賽。
如果納什不吸取這些教訓,研究更多的戰術細節,只懂得將球交給杜蘭特或哈登,然後其他球員拉開看戲,那麼他們未來必然會嚐到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