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全球貨運無論是海運還是空運,價格都居高不下,而隨著貨運成本的增加,商品價格也一路漲價,各國物價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但在經濟方面,各國經濟復甦卻不明顯,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貨物需求變高,海運變得愈發搶手。歐美已經出現供應鏈短缺危機,因此解決貨運問題才是關鍵,而這個時候德國想出一招,將歐洲18國列車透過往中國,帶領歐洲走向致富。
就在最近,德國聯邦鐵路公司成立了一家新的子公司,主要辦理中國與18個歐洲國家之間的貨運直連。此舉不僅能擺脫海運、空運的昂貴价格,還能一舉縮短貨運時間,一個集裝箱僅需4000美元,商品成本價也隨之下降。目前中歐班列數量已經超過1.2萬列,這一數字還在持續增加,這一切都得益於中歐貿易的潛力。2020年中歐貿易額達到4.2萬億元人民幣,我國也一舉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因此中歐合作大有前景。
另外,中德兩國的貿易額也十分可觀,去年達到1.5萬億元,中方也連續5年成為其最大的貿易伙伴。因此無論是德國還是歐洲,和中國合作才是最佳決定,也是加快經濟復甦的最佳辦法。如今中歐18國鐵運建立,未來雙方將透過這趟班列運送汽車配件、精密儀器、服裝飾品等各種貨物,促進雙方經濟貿易合作。除此之外,鐵運對環境的影響也要低於其他貨運方式,碳排放比空運低95%比陸運低80%。
因此鐵路運輸的確有很多優勢,這次合作充分說明能幹務實還得看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不同,德方明顯更加聰明且清醒。難怪其雖然在二戰後被限制了發展,但依舊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國家,在歐盟中也有較高的地位,其他國家與之相比的確遜色許多。而對我國來說,有這樣的合作伙伴也是件好事,透過德國可以開啟與歐洲合作的大門,加強彼此的合作關係。
未來一條“新絲綢之路”也將出現在歐亞大陸上,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與疫情面前,各國只有攜手應對才能保證自身利益。因此中歐的合作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國家角度,都對彼此有利,如今德國主動伸出橄欖枝也充分說明中歐班列的火爆。中國經濟正在影響世界,這一點毋庸置疑,未來的世界經濟一定離不開中國,這一點也毋庸置疑。
(文/席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