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德國人,和爸媽在家吃四川火鍋,曾在四川讀書四年,想回中國
講述:奧古斯特里
整理:肖寒先生
我是德國人奧古斯特里,今年33歲,曾在23歲的時候,來到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四年,但在畢業後,我離開四川,回到德國哈拉赫,我的家鄉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小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母親我從事旅遊業,也做中餐館。
在四川四年時間,我短暫見證了一個城市的發展,從寬窄巷子到錦裡,再到市郊,我幾乎在四年時間裡,把成都能去的景點走遍了,但我依舊流連忘返。
愛,是一個人的特性。而我生在一個有愛的家庭,爸媽都是很樸實的莊園主,從小和幾個叔叔一起經營農莊,這也讓我的童年以及青少年時期,都是在綠水青山中度過,所以,在選擇來中國之前,我就做足了準備,一定要找一個四季和家鄉差不多的一個城市,而成都是最符合我心目中的城市。
我爸媽生育了兩個孩子,我還有一個姐姐,目前在英國工作,今年已經39歲,以及單身。當然,我知道姐姐不希望自己結婚,因為她喜歡工作大於對男人的興趣。而全家人支援她的想法。
我能夠到中國學習四年,也離不開見多識廣的姐姐幫助,她給我做了長達60頁的資料,讓我對中國南北有一個大概的瞭解,然後選擇想要去的城市。
有了姐姐的幫助,讓我這個從未走出德國的小夥子,見識到中國版圖的宏大,當時覺得太不可思議了,一個省,比一個國家都大。
獨自一人來到四川,當時心中還是有幾分恐懼,我承認,自己並不是一個很樂觀的人,也不太善於交際,這可能和德國人的性格有關。德國人非常內斂,並不是一個喜歡四處交朋友的人。
我小時候很笨,學習成績不好,經常被同學們嘲笑,但是我喜歡語言,在我13歲前,獨自學習了四種語言,19歲的時候,開始自學中文,但頻頻讓我有挫敗感,中文是我見過最難學的語言之一。
因為學習成績不好,所以上大學時間也比較晚,期間我還在家工作了兩年時間,才繼續讀大學的,23歲大學畢業後,我決定換一種生活環境,在德國讓我生活的很壓抑,並不是我的爸爸媽媽對我不好,而是挫敗感讓我無法找到自信。
當決定要去中國的時候,媽媽每天都在哭泣,她覺得如果到了中國,生活的不順利,一定是一個可憐的孩子,我也有擔心過這種事情發生,但不敢說出來。
爸爸是支援我的決定,他甚至賣掉20多頭奶牛,用來資助我在四川讀書四年的費用。其實,來到中國後,我才感覺到,爸爸和很多中國式父親一樣,都有望子成龍的願景,可我的學習成績,爸爸並不在意,他只在乎我生活的開不開心。
2011年8月2日,我拉著滿滿的一個大行李箱,還揹著一個65L的旅行包,踏上了飛往中國的班機,媽媽因為傷心過度沒有前來送我,而姐姐從英國趕回來和爸爸以及叔叔們運送我到機場。
距離登機還有三個小時,爸爸提議,一起唱幸福歌來祝福我未來四年一切順利。
來到成都後,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一個城市,這裡人群湧動,比我想象的要多很多,到達學校後,有一個會講德語的女孩以及幾位同學迎接我,當時非常感動,我沒想到,中國同學對待留學生如此熱情。
那種暖到心裡的感覺,久久不能散去。
而在我學習的班級中,有七八個國家的同學,二十多個人的班級,每天都用不同的文化交流,彼此相處非常和諧。
在成都發生了很多美妙的故事,曾經有人給我介紹過一個重慶姑娘,但是我們最終成為好朋友,可能我和姐姐的性格有些相似,也不希望自己未來結婚吧。
四年後,我學會了中文,也學到很多中國的傳統文化知識,打道回府,而家鄉德國,已經闊別4年時間,媽媽親自來迎接我,她是開心的,因為每次影片的時候,我都在講一些發生在身上的有趣事情,她樂的哈哈大笑。
我已經回到德國6年,從以前的內向男孩,變成了開朗的老闆,全家人都很開心,更感謝中國對我的培養。
我雖然回到德國,但把中國文化也帶到了德國,比如飲食文化,經常和爸媽一起在家吃火鍋,可能很多中國朋友不是很瞭解德國人,大部分德國人不吃辣椒的。媽媽第一次吃火鍋的時候,辣的都哭了,而爸爸也在努力忍著不流眼淚。
從疫情開始後,我們兩國互相支援,一起抗疫,而我也更渴望回到中國,繼續生活下去。
【注: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