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爸爸去哪兒》裡王詩齡一直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可在這一期的《哎呀好身材》裡王詩齡竟然掛了李湘的電話還大發脾氣,這是怎麼回事呢?
當李湘撥通王詩齡的語音後,才叫了一句“angela”,王詩齡就非常不耐煩地問“幹嘛”,在李湘表達媽媽很想你,她直接回應:我一點也不想你,沒事就掛了。不等回答,就結束通話了語音。
原來,是因為老師給李湘打了個電話,說王詩齡有幾項作業沒有交,李湘在和王詩齡溝通的時候,語氣非常不好,而且沒有問清楚是什麼情況,直接就批評了她。
小姑娘覺得媽媽的方法對她來說是不尊重的,所以拒絕和媽媽溝通。
最後,在王嶽倫說「一定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後,李湘也認真地跟王詩齡道歉,王詩齡也傲嬌地說:“想媽媽了”。
其實王詩齡內心裡是愛媽媽和爸爸的,可是因為媽媽不聽自己說感到非常生氣和難過,才不願意和媽媽溝通。
溝通不僅僅是表達,還包括傾聽。只有認真傾聽孩子的語言,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感受,才能更好地進行溝通。
在親子溝通中,比「說」更重要的是「傾聽」,是感受,是與孩子共情。
傾聽是通向孩子心靈的橋樑
大J曾在公號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朋友向大J吐槽:兒子沉迷奧特曼,不願意交流了,沒事就拿著個奧特曼的腿戳她,能想到的育兒方法都用過卻都改變不了,讓大J給支招。
大J告訴她,讓她向兒子去學習,把那些歐布、賽羅、捷德等等不同的奧特曼搞清楚。
一開始朋友還以為大J是糊弄她,前四個月基本沒什麼效果。後來明白是真讓她跟兒子學習奧特曼後,才認真跟孩子學了兩個月。
兩個月後,朋友不僅對奧特曼系列如數家珍,還能清楚地區分各位奧特曼的不同,最最重要的是她和兒子的溝通完全順暢了。
原來在學習過程中,她不斷向兒子請教,她才發現,兒子瞭解那麼多內容,趁著學習的機會她也瞭解了兒子更多。
兒子喜歡奧特曼是因為奧特曼可以拯救人類,還說奧特曼並不暴力,為了正義不算暴力,欺負弱小才是暴力。
兒子還說,戳媽媽只是因為把媽媽當成破壞地球的壞人,只是每次還沒開始攻擊就被媽媽給教訓了。
現在家裡,除了兒子,對奧特曼最懂的人就是媽媽了,兒子愛上了和媽媽交流,也最聽媽媽的話,母子兩的關係簡直不要太好。
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泰說: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
父母學會傾聽是親子溝通的第一步,是通向孩子心靈的橋樑。
因為他們的聲音被聽到意味著他們的需求、情緒、想法能夠被理解,被接納,是真正意義上得到了父母的支援。在如此安心的條件下,孩子們才更願意去說,去釋放。
傾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對於大多數父母而言,給孩子建議、指導,幫他們解決問題,或者阻止孩子「不夠成熟的衝動」,已經根深蒂固地成為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傾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需要耐心地聽孩子說。
國慶節回婆家的時候,聽說鄰居家的孩子又摔斷了手,因為害怕責罵,忍著兩天沒說,還是太奶奶看出了端倪,要再延誤就得留下後遺症了。
這個孩子是一個留守兒童,七八歲的男孩子難免磕磕碰碰,家裡人從不聽他把事情緣由說清楚,就打罵他。現在孩子也不願意說,有事能瞞著就瞞著。
因為孩子小,表述不清,很多的時候我們不會聽孩子說完,而是根據自己社會經驗主觀判斷,就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評判。
其實作為父母,就應該多一點耐心去傾聽,鼓勵孩子表達他的需求和情緒。只有你耐心做一個好的聽眾,孩子才會更樂意去說,你也才有機會去了解孩子的內心。
然後要積極地回應孩子。
我家孩子在讓我聽他說話的時候,總會掰過我的頭讓我看著他,在接收不到我的回應時總會問我,媽媽你有沒有認真在聽我說。
孩子是非常在意他說的時候你有沒有在聽,他能夠敏銳地捕捉到你的眼神,表情,言語,行動上的回應。很多父母雖然嘴上說在聽,其實心不在焉。
所以,當孩子在和你說一件事情的時候,請放下手機,離開電視、停下家務,看著他,認真聽,以關心的態度,使用“哦”“嗯”“是這樣啊”來簡單的回應孩子,只參與不干預,讓孩子先說完。
在孩子說話的時候給予有效地回應,他們才會覺得自己的表達得到了反饋,也才會更願意把自己的困難、感受告訴父母。
最後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網上曾經有這樣一個影片,說的是一個孩子的烏龜死了,他感到非常的傷心。
爸爸講道理,做承諾,還是無法哄住孩子。直到爸爸經高人指點後,抱著孩子說:“烏龜死了,你一定很難過”
僅因為這一句,孩子突然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說:“爸爸,他再也活不過來了,我們去把他埋起來吧”,最後畫面定格在孩子拉著父親遠去的背影上。
當孩子有情緒時,父母應該先了解和接納他們的情緒,當情緒被理解時,他們會感覺到父母深深的愛和接納,就會更傾向於合作而非對抗。這時再來解決問題,就會變得簡單和輕鬆很多。
被傾聽的孩子是幸福的
在《少年說》中有這樣的一幕:
一名初二的學生吐槽說,小學期間被要求每天吃一個蘋果,6年吃了2190個,上了初中不用吃蘋果了,卻被每天安排吃一個雞蛋,吃了500多個。
最後他喊出了心裡話:雖然知道蘋果和雞蛋都很有營養,但是他再也不想吃蘋果和雞蛋了。
媽媽聽到這段話後,雖然調侃是因為吃蘋果和雞蛋兒子才長這麼帥的,但到最後,還是爽快地答應了。
儘管只是一個小小的需求,媽媽這句簡單的“好的,不吃就不吃”贏得了全場學生的歡呼和鼓掌。
男生和媽媽整個溝通的氛圍也是非常輕鬆和自然的。可見,孩子的聲音能被聽到是他們家裡的一種溝通習慣。情感能被看見,需求能被接納,孩子才能如此踏實和淡定地說出心裡話。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過:生命力如果被看見,才是最好的生命力,才能有創造有向上,但如果生命力沒被看見,那將會衍生出憤怒等負面情緒。
被傾聽就是一種被看見的形式。當傾聽成為你和孩子之間的一種常態,你會發現孩子會說得越多,你越瞭解他行為背後的需求,更瞭解孩子的世界。你們之間的溝通自然而然地順暢了。
最後願每一位父母都能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願每一個孩子的想法都能被聽到。
作者┃佳期如夢
編輯┃丄學號
來源┃山伯教育-專注親子育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