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面看,本病發生以外因為主,但磨擦、日光、外傷等外部條件(故應儘量避免),還必須透過正虛之內因而起作用。導致正虛之因有氣滯血瘀、痰溼阻滯和熱毒內蘊。從臨床看,熱毒內蘊表現較多,若進一步分析,則氣血痰溼異常為順,而熱毒內蘊為果。故在治療上,應首先扶持虛弱之氣,或補氣溫陽,或養血滋陰,務求改變機體的失衡狀態,調動機體的防衛能力,再視臨床見症,或行氣導滯,或化瘀活血,或消痰散結,或敗毒消瘤,方能獲得預期的效果。
這比較符合我們對腫瘤病機的根本探討-正虛,亦即氣、血、陰、陽虛,尤以陽虛為重,治療宜溫陽為主的扶正治療方法,再配合臨證他法。所以,筆者非常贊同陳義文先生的辨證施治,而不贊同以清熱解毒為主的系列治療,現摘錄如下
(一)辨證論治
1.扶正消瘤法
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內虛學說,凡腫瘤瘡瘍多為正虛邪盛之疾,不論臨床見症多少,也不管術前術後或放療前後,均宜扶正消瘤法,臨床常用扶正消瘤片、扶正抗癌沖劑、八珍益氣湯、六味地黃丸等加減。臨床常用藥:高麗參、西洋參、人參、黨參、太子參、廣明參、北沙參、黃芪、山藥、白朮、大棗、鹿角霜、甘草、熟地、阿膠、制首烏、當歸、枸杞子、桑椹子、黃精、龍眼肉、紫河車、杜仲、川斷、補骨脂、肉蓯蓉、菟絲子、仙茅等。
2.理氣散瘀法
按陰陽互根之理,氣為血帥,血為氣用,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故情志抑鬱之人,多有氣滯血瘀之候。故臨床常見胸悶煩,脅肋脹滿,噯氣吞酸,腫塊脹痛、刺痛、脈弦澀或弦浮,舌尖瘀黯等證。臨床常用越鞠丸、舒肝散、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大黃庶蟲丸等方加減。臨床常用藥方:乳香、沒藥、丹參、桃仁、紅花、劉寄奴、三七、茜草、木饅頭、水紅藥子、三稜、莪術、蒲黃、歸尾、赤芍、虻蟲、五靈脂、石見穿、水蛭、馬鞭草、庶蟲、麝香、黃藥子、昆布、海藻、木香、沉香、枳殼、枳實、青陳皮、砂仁、丁香、旋覆花、八月扎、半夏、刀豆、香附子、蘇梗、厚朴、沙苑子、檳榔。
3.消痰散結
由於氣機阻滯,脾失健運,腎火衰退,故溼痰凝於經髓,結於膚表,症見胸腹滿悶,納谷不香,脈濡苔膩,腫塊增大迅速,發癢陷痛,或破潰,滲流黃汁,病人黑尿。臨床常用消瘤丸、海藻玉壺湯、舒肝潰堅湯、桂枝茯苓丸等方加減。臨床常用藥:牛黃、山慈菇、生半夏、天南星、全瓜蔞、萊菔子、常山、皂角刺、刺蝟皮、浙貝母、澤瀉、白朮、苦參、木通、車前子、豬苓、茵陳、白鮮皮、防己、抽葫蘆、半邊蓮、生苡仁、佩蘭、藿香、瞿麥、金錢草、石韋。
4.敗毒祛邪法
由於邪毒侵擾日久,或因素食肥膩等,致邪毒雍聚經絡肌表鬱久化火而成此候,常見發燒惡寒,包塊腫痛,或破流血水,心煩口渴,失眠多夢,消瘦食少,舌紅絳,少苔,脈細數無力等症。臨床常用仙方活命飲、普濟飲、五味消毒飲、四妙勇安湯、青蒿鱉甲散等方加減。臨床常用藥:蒲公英、野菊花、半邊蓮、苦參、山豆根、虎杖、紫花地丁、甘草、穿心蓮、半枝蓮、連翹、白花蛇舌草、七葉一枝花、芙蓉葉、草河車、金銀花、大青葉、鳳尾草、山桅子、土茯苓、石上柏、板藍根、藤梨根、露蜂房、貓人參、核桃枝、黃芪、皂角刺、穿山甲、熊膽、牛黃、黃藥子。
(二)專方驗方
1.消核浸膏片
浙貝母、丹參、海藻、昆布,牡蠣、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玄參,甘草。濃煎,浸膏製片,每日3次,可長期服用
2.消瘤片(扶正消瘤片)
由人參、三七、蚤休、狼毒、薏似仁、甲珠、蜈蚣、黃藥子、仙鶴草、牛黃、黃芪、鹿角膠、硼砂、紫河車等組成,每日3次,可長期連續服用。
3.牛黃,半枝蓮,大黃,白花蛇舌草。每日煎服1劑,長期服用。
4.海藻玉壺湯
由海藻、陂皮、貝母、連翹、昆布、半夏、青皮、獨活、川芎、當歸、甘草組成。每日煎服1劑,或連續服用。對惡性黑色素瘤早期呈小結節狀痰核型有一定效果。
(三)外敷藥物
1.鴉膽子研粉,或砸成油狀薄餅,外敷於病灶上,每1~2日換一次。
2.家吉利(即野百合)研粉,或鮮草搗成糊狀,外敷於病灶上,每日換藥2次。
3.金花散 升丹、熟石膏,研細混勻,敷於患處,塗於惡性黑色素瘤之潰爛表面上,每日換藥一次。
5.水蛭,大黃,青黛,共研細末,以香油、黃蠟熬膏,外貼於腫瘤灶上,每日換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