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戰勝利後,上海提籃橋監獄釋放被日軍關押的人員,其中有一個人的出獄經歷了一波三折。
這個人對監獄人員說,自己是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的弟弟,叫楊樹田。楊靖宇的大名無人不知,監獄領導也不敢怠慢,就開始查證此事。
一天,監獄來了一位特殊的人物,自稱是國民黨少將特派員,將楊樹田接出了監獄。實際上,這位“國民黨少將特派員”,就是我黨地下人員範紀曼。
後來經查證,這個楊樹田是黑龍江人,而楊靖宇原名叫馬尚德,是河南確山縣人,而且沒有兄弟,那麼,楊樹田究竟是什麼人呢?他為什麼要說自己是楊靖宇的弟弟?
這還得從楊樹田的革命經歷說起。
楊樹田原名叫楊奠坤,又名楊佐青,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參加革命非常早,中學時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共北滿省委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剛滿20歲的楊奠坤被任命為中共北滿省委軍委代理書記,負責領導軍事鬥爭工作。
後來,隨著鬥爭形勢越來越嚴峻,北滿省委決定擴大軍事力量,就找楊奠坤談話,派他到南滿磐石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吉林省,重點發展抗日武裝力量,並開闢抗日根據地,在東北地區成立第一個抗日武裝隊伍和抗日根據地。
楊奠坤到了磐石地區後,很快便投入了工作,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內,就建立了磐石工農反日遊擊隊,楊奠坤擔任政委,對磐石地區的抗日鬥爭形勢影響很大。
游擊隊的迅速壯大,也引起了日本關東軍的注意,調集了一個團加兩個連的兵力對游擊隊進行圍剿。
在一次戰鬥中,楊奠坤受了重傷,身上、腿上多處中彈,無法再繼續戰鬥了。
為了儲存這支武裝力量,楊奠坤向組織建議,立即選派一名幹部,特別是懂軍事的幹部來領導這支游擊隊,對於東北地區的抗日意義非常重大。
北滿省委同意了楊奠坤的請求,開始物色合適的人選,這個時候,張貫一進入了省委的視野。
經過談話後,張貫一表示堅決服從組織的安排,儘快到磐石地區領導這支游擊隊。
這個張貫一,就是後來的楊靖宇。
那麼,張貫一為什麼要改名叫楊靖宇呢?
其實,“張貫一”也不是他的原名,他的原名叫馬尚德,1905年出生於河南確山縣,很早就在河南組織起義,並擔任紅軍豫南遊擊隊總指揮,受到了中央的重視。
為了培養幹部,中央點名馬尚德到位於上海的中央學習深造,但因為馬尚德的名字很響亮,為了避免麻煩,馬尚德就改名叫張貫一,因為他的母親姓張,“貫一”的意思就是“一以貫之地堅持革命”。
後來,周恩來對他也非常欣賞,就派到他蘇聯繼續深造,但是在路過東北的時候,因為出國的手續比較麻煩,需要很長時間,張貫一就在組織的安排下,暫時在東北開展工作。
就在這個時候,楊奠坤因為受傷,向組織提出派另一個人來領導遊擊隊,組織考慮到張貫一以前也領導過游擊隊,有鬥爭經驗,就安排他去接替楊奠坤的工作。
到磐石地區前,張貫一想到,這畢竟是一支由各地方武裝力量合併而來的軍隊,大家的抗日思想需要統一,情況比較複雜,而且自己是外來戶,沒有參與這支部隊的建立,恐怕不能服眾,因此,為了更好地領導這支武裝力量,張貫一就決定去看望楊奠坤,想聽取他的一些建議。
兩人交談後,楊奠坤對他的擔憂也深有同感,畢竟隊伍成分比較複雜,統一思想有點難,工作確實不好做。張貫一對楊奠坤說:“磐石地區都叫你楊司令、楊政委,你的威望很高啊,我要是有你這威望,就好開展工作了。”
楊奠坤靈機一動,對張貫一說:“這樣吧,你改個名字,最好姓楊,對外就說是我的親哥哥,這樣就好開展工作了。”
張貫一聽後,也表示同意,還對楊奠坤說:“你比我小6歲,以後就是我的親老弟了,咱倆就是親哥倆了。”二人哈哈大笑,從此就以親兄弟相稱。
張貫一對外稱“楊政委”,在當地的方言中,聽起來很像“楊靖宇”,張貫一也覺得這個名字很有意義,從此就決定叫“楊靖宇”。
楊靖宇宣稱是楊奠坤的哥哥,迅速拉近了與隊伍的距離,再加上他本來就能力出眾,很快就掌握了這支部隊,後來發展成為東北地區威震敵膽的抗日勁旅——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楊靖宇擔任總指揮兼政委,讓日偽軍聞風喪膽。
再說楊奠坤,等傷好之後,被組織派到蘇聯學習,回國後來到上海,化名楊樹田,從事秘密情報工作。
可惜在1942年,因為叛徒告密,楊樹田在上海被捕,被判處8年有期徒刑。
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後,楊樹田對監獄人員說,自己是抗日英雄楊靖宇的弟弟,最後在我黨的營救下,得以出獄。
後來,楊樹田回到東北,繼續從事革命工作,建國後擔任過黑龍江外事處處長等職,於1970年去世,享年59歲。
(參考資料:《楊靖宇將軍》《文史博覽》《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