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張“復旦學霸”的截圖在社交媒體刷屏,這張截圖展示了過去一年復旦學生前往學校圖書館醫科館的打卡情況。其中,一位堪稱“醫科館打卡王”的孔同學,竟有1424次打卡記錄,一位“最愛泡圖書館”的陳同學,在館時長達到驚人的2325.5小時,其餘不少被稱為“早鳥”“夜貓”“貓頭鷹”的同學,也讓網友讚歎道:“怪不得能上覆旦。”
在資訊化時代,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化管理水平越來越高,透過分析圖書館學生出入記錄、館內座位預約資料以及學生借閱歸還圖書的資訊,學校不僅可以排出圖書借閱榜,給前來閱讀的學生提供參考書單,也能對這些資料進行更精細的分析,產生既有趣味,又有激勵價值的盤點清單。
圖書館的做法,不僅是一年一度的例行回顧,也能產生不俗的宣傳教育效果。對榜上有名的同學而言,精心統計出的資料,是對其堅持的忠實記錄,無言的數字,見證了他們在圖書館勤勉學習的時光;對其他人來說,他們則是值得學習的榜樣,讓人看到堅持閱讀的習慣也能如此熠熠生光。除了公開的記錄外,學生還能看到細分的個人借閱記錄,這也能幫助大家梳理閱讀軌跡,調整閱讀方向。
當然,正如“醫科館打卡王”孔同學所言:“打卡多並沒有特別之處,我只是進館次數較多。”學校釋出的數字只是一種記錄形式,一些熱愛閱讀、發奮學習的同學,可能由於學習和閱讀習慣不同,更喜歡到書店、咖啡廳、自習室讀書,一份榜單不能說明所有問題。不過,能名列榜單的學生,其學習態度與拼搏精神,無論如何都足以打動人心。
學生願意泡在圖書館,離不開學校提供的後勤保障。以復旦大學為例,這群學生不約而同地談到:圖書館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博士生可以在單人研究室裡獨自思考;碩士生寫作論文期間,也可以預約多人研討間,各自交流想法;“醫科館打卡王”孔同學經常去的自修區,除了出入方便、座位充裕,每張自修桌都配備了電源、USB插座及檯燈,擋板也讓閱讀空間更加私密。
個人的學習效率,和自制力、專注度、學習習慣等內因關係密切,但環境的助益同樣不可小覷。儘管不是所有高校都有能力和復旦大學一樣,為學生創造一流的學習環境,但持續改善圖書館、自習室的條件,是所有學校都值得為之盡心付出的目標。除了學校的圖書館總館,各院系也可以積極建設規模較小、成本較低的分館和閱覽室。在學術資源、自習空間等方面,這些分館和閱覽室也可以和學校總館協調聯動,打破不同學院、專業之間的壁壘,讓學生有廣闊的學習空間。
有些高校的圖書館,或許是出於安全考慮,可供學生使用的插座不夠多,給學生帶來了諸多不便;有些學校圖書館的座位管理制度相對混亂,導致學生爭搶座位的情況時常出現;有些圖書館的開放時間不能照顧到學生的需求,讓資源無法高效利用。這些情形,不利於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也提醒學校作出更加人性化的調整,回應好學生的訴求。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碎片化的資訊,讓許多年輕人感到浮躁。這群坐得下來、沉得住氣的學生,就像一股清流,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值得嚮往和效仿的專注。他們表現出的自律精神,不僅值得在校學生學習,也能讓已經告別校園的“社會人”得到啟發,收穫對抗浮躁的定力。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