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發現狗子的一個令人困惑的行為——非常具有儲存意識,很愛把沒有吃完的食物找地方藏起來。
其實,某種程度上,這就是家犬骨子裡尚存的一種“生存危機感”,源於它們的老祖先——野狼。
類似的還有,一些狗子的服從性只針對自己的主人,在特定環境和情形下(比如吃飯的時候),對陌生人仍會具有很強的攻擊性,這也屬於它們骨子裡“狼性”的體現。
如今體貌、性格千差萬別的狗子們,全屬於遠古時期,被人類馴化的一批野狼的後代。
甚至,如果從物種分類上看,狗就是灰狼的一個亞種,兩類動物之間,並不存在生殖隔離。
狼和狗跟驢馬結合出來的驢騾(驢生的)或者馬騾(馬生的)自帶染色體缺陷,無法繁育下一代不同;任何品種的狗和野狼都能任意啪啪啪(只要不是體型相差太大的那種),而且均可以生出健康並擁有生殖能力的後代。
像前些年,就有新聞爆出過,一隻流浪狗,把動物園的灰狼肚子搞大了的“事故”。
那麼,問題就來了,遠古世界眾多的野生動物裡,我們的祖先為什麼最終選擇了狼?狼又為何願意被“馴化”,變身成了忠實的狗狗,陪伴人類至今?
而且,可以說,在人類馴化的動物之中,狗的馴化程度是相對非常高的——像牛馬需要用韁繩栓起來,羊關到羊圈,雞關進雞窩,除了貓,最能自由活動的,也就是狗了,並不需要擔心狗子會主動跑掉。
可以說,狗與人已經形成一種天然的依存關係,狗對人類的依賴遠超出其它家禽家畜。
而這種“依賴”,其實往源頭上追溯,就是狗子的祖先們,對人類提供的食物的依賴和渴望。
要說狗和狼的區別,除了眼神、體態容貌、毛色(狼毛很硬,顏色搭配也比較雜)以及叫聲,還有一個鮮明的不同之處,就是——澱粉消化能力。
雖然犬科動物都有一定的雜食性特徵,但真正具備高效澱粉消化能力的,只有狗這一種動物。
畢竟,能吃到一起,才能過到一塊嘛。
也正因如此,從新石器時代人類開始進入農耕社會起,狗子就一直忠誠地相伴在人類左右,心滿意足地被人類投食餵養,即便大多數時候,它們得到的,就是一些吃剩下的殘羹冷炙。
可以說,為了能跟人類一起生活,某種程度上,是狗子的祖先們,自己“馴化”了自己。
而整個“馴化”的起點,可能就是因為“一口吃的”。
咱們的央視的一個紀錄片就是有關訓狼的實驗。
最開始的時候,訓練員把狼像狗一樣關起來喂,然後訓練。
狼對食物獎勵興趣不大,對任何指令都表現出了極大的漠視,毫無反應。
於是,訓練員決定餓上狼幾天。
這次,稍微有點改善,但訓練時候,狼仍舊不太配合。
而且,訓練員還發現,狼會把分配到食物藏起來一些,趁人不注意的時候,再補充能量。
看來,它還是不夠餓得慌!
最後,訓練團隊把狼宿舍好好的“收拾了一番”,繼續餓著狼。
這時,再訓練的時候,用食物獎勵就很有效了,狼表現的,也相當配合。
狼是怎麼成了狗的?
不聽話真的就會捱餓唄。
據科學考證,在距今1-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末期,歐亞大陸的遠古人就開始馴化野狼了。
通常,狼群都擁有著極為嚴格的等級制度。
一群狼的數量正常在7只左右(所謂的“七匹狼”?)多的也可能有30多隻,它們以家庭為單位,其中最厲害的公狼,叫做頭狼,擁有絕對領導權。
在狼群中,只有頭狼才擁有繁殖的特權,頭狼配偶可隨心所欲進行繁殖(狼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只要配偶還在,絕大多數會終生相伴。如果配偶死亡,它們會馬上重新“續絃”);而其他的狼成員則不能自由選擇繁殖生育。
生育特權和食物分配權等方面的壟斷,催生了頭狼地位的頻繁爭奪和更替。
這導致,很多公狼會因為挑戰頭狼失敗而被驅逐;或者只因三觀不合,跟狼群過不到一塊,亦或者為了尋找伴侶而“離家出走”等等....它們都被統稱為“獨狼”。
很多時候,獨狼在優勝劣汰的法則下,會變得無比狡詐、兇殘,對人類的威脅更大。
但凡事總有例外。
其中就有一些比較“心大”的獨狼,面對危機四伏的自然環境和強悍的對手,它們選擇了“躺平”。
一般來說,狼群習慣的捕獵方式是先從外圍包抄,把獵物團團圍住,再步步緊逼,有分工有協作,集體齊動員,才能勉強吃上飽飯。
然而,獨狼無法完成這樣的狩獵,甚至都可能打不過某些大型食草動物~它要想生存下去,難度極大。
正如前面說的那樣,狼和人類都是雜食動物,生存空間很多時候是重疊的,這就為人類和狼的頻繁接觸提供了機會。
很可能,在經歷了許多個飢腸轆轆且疲憊不堪的夜晚後,一隻落魄的獨狼默默地靠近了原始人類的聚居地,小心翼翼的翻找著那些人類啃剩下的動物骨頭。
人們看到了狼,準備拿起簡陋的武器將它轟走。
這時,部落首領站了起來,和狼對視了一陣子後,做出了一個讓同伴非常驚訝的舉動——他從剛捕獲的獵物上割下了一塊肉,衝狼扔了過去。
然後,這個時刻,永遠地改變了狼,也永遠地改變了人類...
餓壞了的狼,被“投食”後,就不走了,整日徘徊在人類部落周邊,甚至為了獲得人類的食物,刻意收斂起了自己高冷的性格,主動做出一些討好的表情和姿勢。
那邊,人類們也注意到了它,開始嘗試和狼交流,當吃飽了的狼能聽懂自己的指令後,又帶著它去狩獵,竟然發現...效果出奇的好——完美的彌補了人類在體力和速度方面的不足。
講述冰河世紀中人類和獨狼友誼的電影《阿爾法:狼伴歸途》中,幫助人類狩獵的獨狼
於是,人類們決定把這種爪牙鋒利,身手不凡的動物訓練成為協助自己狩獵和看家的好幫手。
他們刻意找到了一些狼崽子,從小飼養,從中選取對人依戀性相對較高,性格較穩定的,攻擊性低的進行保留繁殖,其餘的吃掉——越溫順,越得寵,食物越豐盛,便能繁殖更多的後代....這麼一代代的下去,馴化後的狼,就具備了大多數狗子們的最鮮明性格特徵——忠誠,穩定,對人友善,服從性強。
而且,它們也不再懼怕篝火,甚至更願意臥在人類腳下一起烤火。
畢竟,早前當狼的時候,它們不願意靠近篝火,是因為狼本屬於夜行動物,擅長利用黑夜給自己做掩護,發起伏擊。一旦有了光亮,自己本身的行蹤就暴露了,讓它們不再有安全感。
所以,對狼來說,沒有什麼比夜間的火焰更令他們討厭的了。
而做成狗後,傍上了人類這麼個靠譜的“長期飯票”,老祖宗們當“捕食者”時的好惡,也就逐漸被拋到了腦後...
進入新石器時代後,開始嘗試農耕和定居生活的人類,食物中澱粉的攝入量越來越高;
為了適應人類,狗子祖先們的基因也發生了變化,形成了一種能高效把澱粉轉化為能量的蛋白酶,以保證它們能繼續和人類“吃到一塊”。
因為,人類直到進入農耕社會才真正有了定居生活,具有了相對穩定的食物來源,而那之前的採集和漁獵階段,人類自己都是飽一餐餓一餐,再去飼養動物,並不現實——很多動物一旦餓肚子,就會跑掉,根本來不及被馴化。
所以,也正是在農耕社會,人類最終完成了對狗的馴化。
而且,狗子為了能更多地被人類關注,還刻意“進化”出來了一種惹人愛憐的“無辜眼神”——當狗狗睜著水汪汪的大眼睛做出這番無辜的表情,看上去很像人類幼崽,進而激起人類照顧它們的慾望~眼神能做“無辜狀”的狗狗,往往比其他同伴更有優勢,更容易被選擇。
當然,也總會有狗子例外,比如下圖這二位。
就這樣,最初,為了一口吃的,某些狼磨掉了鋒利的稜角,開始依附人類生活——天長日久的定期投餵,它們跟人的關係越拉越近,逐漸成了幫助人類狩獵、拉車、看家護院的重要伴侶。
狗歷來被認作對人類最忠誠的動物~正如前面說的那樣,相對其他的家養動物,狗肚子餓了,也不會跑掉,一般情形下,只要不會遇到“壞人”,出去溜達的狗子,玩夠了以後,也都會乖乖的跑回家...
為什麼呢?因為它的老祖先野狼,早就經歷過了,外面的世界雖然自由刺激,但打拼起來,還是太費勁。
更何況,對於非“頭狼”的那些下等狼來說,在狼群裡,它們其實也是在當“狗”。
不過是給狼群首領當“狗”罷了。
既然都是當狗,為什麼不進入人類世界給人類當狗呢?人類那邊的福利待遇,可是完爆狼群這邊。
人類不但會定期投食,還會幫狗子找伴侶;殘酷冷血的頭狼,可沒有這麼貼心。
論存活率、壽命、飽食度、舒適程度,人類世界的狗都完爆大自然的狼。
困境中,智商線上的,自然都知道應該選哪個。
甚至,在如今的現代社會,也發生過一些狼主動融入人類社會的個例。
比如下面這隻黑色的野狼,叫做羅密歐。被狼群驅逐的它,先是透過和一條家養的白色拉布拉多“交朋友”(純朋友,兩隻都是公的),引起了該小鎮居民們的關注。
後來,羅密歐就在小鎮待“定居”了下來,“狗朋友”也越來越多,並開心的接受著人類的“投食”。
過了六年溫飽生活後,羅密歐病逝於這個加拿大小鎮。
小鎮居民們為了紀念羅密歐,不但用心安葬了它,還為羅密歐製作了紀念碑,來追憶這段跨種族的緣分和友誼。
講真,這個羅密歐相當厲害,算是在人類世界成功找了個“養老院”。
實際上,馴化是個相互關係,屬於一種對雙方都有利的操作——為了溫飽和生存,遠古時代的狼和人類走到了一起,從而形成一種“依賴”。
只不過,這樣的依賴,動物一方顯然要更強烈一些——那還不是餓壞了的老祖先們,為了口吃的做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