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記者 趙梅
大雪過後
寒流來襲
人們紛紛換上厚實暖和的棉服
可換裝不是人類的特權
一些野生動物到了寒冷季節
也會給自己換上更暖和、更隱蔽的“冬裝”
2014年10月4日,新疆觀鳥愛好者在阿勒泰地區小東溝山區拍攝的伶鼬。高雲江攝
伶鼬夏季體色。圖片來源於央視《人與自然》節目截圖。
伶鼬:家族中的霍位元
它們是鼬科家族中的霍位元成員
在新疆主要棲息於天山山區及草原地帶
屬於國內數量較為稀少的物種
個頭如成年人手掌大小
長相乖巧可愛
它天生具有“換裝”本領
冬日來臨時
它的毛色會變成
和周圍顏色一致的純白色
當來年冰雪融化時
它的皮毛又會蛻變為
頸腹白色、頭背棕褐的“夏裝”
2018年11月5日,在河北展出的“大美巴州”攝影作品展覽上,這張拍攝白鼬的攝影作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關注。包熱攝
2019年夏季,石河子環保志願者在石河子南山拍攝到的白鼬。王瑞攝
白鼬:會用戰術的“獵手”
外形和伶鼬很像
也經常被人混淆
但個頭比伶鼬大一些
在新疆主要分佈在阿爾泰山、天山
它除了善戰、兇猛
還會用裝死等戰術麻痺對方
鼬科家族中
僅有白鼬和伶鼬有“換裝”本領
所換“冬裝”均為白色
唯一不同的是
白鼬尾尖是黑色的
而伶鼬則是純色的
2021年11月10日,一隻雪兔出現在青河縣附近林區。 敖詠梅攝
2021年6月10日,攝影愛好者在托里縣山區拍到的雪兔圖片。常佃學攝
雪兔:唯一會變色的家族成員
它們是寒帶、亞寒帶代表動物之一
體型比普通野兔要大
但為適應寒冷環境
耳朵和尾巴進化得較小
在國內主要分佈在黑龍江北部和新疆北部
它的奔跑速度很快
時速能達50公里以上
但由於眼睛間距大,視線受阻
快速奔跑時
時常撞在樹或其他物體上
“守株待兔”恐怕就取材於此
它是國內唯一冬季變色的野兔種
夏季毛色是短而稀疏的灰褐色
冬季則會呈現白而濃密的白色
2017年10月,觀鳥愛好者在烏魯木齊市南山拍攝到的正在換毛的雪地松鼠。賈俊德攝
2019年冬季,伊寧市巴彥岱鎮三段村村民人工養殖的雪地松鼠。 梁海峰供圖
雪地松鼠:行走在雪地的火球
它們其實是普通松鼠的鄂畢亞種
原產地在中亞一帶
上世紀五十年代被引入新疆
先在伊犁地區、中天山山區、阿拉套山一帶“落戶”
後又繼續向東擴散
烏魯木齊南山也成為定居點
夏季它們背部呈棕色或灰黑色
冬季則變為銀灰色和淺灰色,長而濃密
由於它們耳朵橘紅
身體銀灰
走在雪地上猶如燃燒的雪球
2018年10月上旬,阿勒泰山區的巖雷鳥。高雲江攝
2017年6月,阿勒泰山區到的巖雷鳥。高雲江攝
雷鳥:鳥界的“時裝大師”
新疆有兩種雷鳥
巖雷鳥和柳雷鳥
均分佈於阿勒泰地區
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其中,巖雷鳥屬新疆特有物種
柳雷鳥在黑龍江還有少量分佈
兩種雷鳥均棲息在海拔2000米以上山區
外形像家雞
個頭比鴿子略大
雄性雷鳥眼睛上方
還長有紅色肉冠
由於它們生存區域
缺乏森林等天然屏障
容易被猛禽或肉食性動物發現
為了求生
它們進化出了“換裝”生存技巧
身上的顏色會隨著
周圍環境和季節的變化而變化
2013年10月上旬,阿勒泰山區還未完全換完冬羽的柳雷鳥。王堯天攝
2015年6月,阿勒泰山區正在換毛的柳雷鳥。梁勇攝
每年5月至6月
巖雷鳥會把“服裝”
換成和周圍岩石顏色相近的麻灰色
柳雷鳥則會換成
和灌木叢顏色相近的棕紅色
到了8月至9月
植被枯黃
巖雷鳥會把“服裝”換成麻黃色
柳雷鳥則換成棕黃色
進入10月
山區降雪
它們又都會換成白色厚實的“羽絨服”
連同腳趾都會長滿厚厚的白羽
如同穿了“雪地靴”
有了這身冬裝
雷鳥可在零下50攝氏度的天氣裡覓食
晚上在雪地裡刨洞睡覺
也不會被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