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11月29日刊登George Calhoun的文章,分析美國CHIPS法案是否真的有必要。
美國CHIPS法案"是一項大規模的政府補貼計劃--500億美元左右,由美國參議院的智者們提出,以應對所認為的半導體領域的"技術差距"。
聯邦政府涉足這個陰暗的問題真的明智嗎?美國從來沒有完全接受過"產業政策"的概念,而且,以前在半導體領域的一些努力也實際無效。
儘管如此,CHIPS的資金很可能被批准和使用,以"解決問題"。但是,問題到底是什麼?
如果CHIPS要繼續推進,重要的是要了解我們要完成的任務。沒有必要再次強調半導體技術在現代經濟和現代軍事中的許多核心作用。因此,如果美國的立場真有一個弱點,那麼根據定義,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在這種情況下,"弱點"意味著什麼?如果我們真的處於"弱勢",那政府能做什麼?政府應該做什麼?
弱點是什麼?
美國在半導體行業的地位所受到的"威脅"通常被認為有兩個方面。
供應鏈中斷的威脅:美國公司能否獲得他們需要的晶片?我們是否控制了足夠的能力來生產我們需要的東西?
對我們技術領導地位的威脅:我們是否有技術能力在這個領域保持創新的領先優勢?
這些"威脅"的想法,主要是基於對這個行業的誤解。正如上一專欄所描述的,如果將"半導體行業"分解為其關鍵部分,情況就很清楚了。
美國沒有重大的產能或能力問題,它在該行業的每個部分,實際都占主導地位,不過純合同代工部分除外。目前,這個領域由與美國客戶有密切合作關係的臺灣公司主導。
製造業的脆弱性圖表
對美國技術領導地位的威脅,被過度誇大了;美國與其盟友主導著生態體系中的所有關鍵技術。即使是在備受關注以及被誤解的製造領域的"工藝節點"技術拼比中,美國的地位在功能上也很有競爭力,而中國則則遠遠落後。
技術比較--半導體制造中工藝節點的演變
CHIPS的失誤
然而,《CHIPS法案》在起草過程中把這兩點都搞錯了。
該法案提出了一個通用的補貼計劃,以引導資金建立在岸(國內)生產能力。它所針對的基本上是一個不存在的"問題"。因為,如後所述,私人部門已經在用遠遠超過CHIPS所提供的資源來解決這一弱點。
CHIPS還提出了幾個具體的、有點奇怪的技術目標,據說是為了加強美國的技術領導地位。這些過於具體的目標,並沒有反映出該行業技術領域的微妙之處。
因此,如果CHIPS要花費500億美元,那麼應該如何確定目標?
政府能做什麼?
一句話,政府的行動應該具有戰略性,而且,它不應該定義或領導戰略。
首先,在這種情況下,什麼是"戰略"?
半導體行業的脆弱性要麼是短期的,要麼是戰略性的。供應鏈的限制,如目前困擾汽車行業的那種限制,通常是短期的。而且,這個問題實際上在晶片業務中普遍存在。鑑於增加產能以應對需求的突然變化的經濟和物流,半導體行業變得高度週期性。繁榮和蕭條的模式盛行,短缺和過剩交替出現,這些成為當下的頭條危機。新冠疫情的鞭打,導致了這種異常嚴重的週期,但是,自然修正已經在進行中。
IEEE在6月的報道說:"歷史學家可能得花幾十年時間來挑剔新冠疫情流行的後果。但到那時,它所造成的晶片短缺可能早已結束。許多分析家都認為,最棘手的短缺問題將在2021年第三或第四季度開始緩解,儘管由此產生的晶片可能需要2022年的大部分時間才能透過供應鏈到達產品。供應的緩解將不是來自韓國、美國和歐洲目前正在進行的大型國家投資,而是來自老式的晶片廠和代工廠,它們的工藝遠離尖端,並且使用相對較小的矽晶圓。"
這是良好的老式供應和需求。市場機制確實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儘管它們在短期內可能會很痛苦,但政府幹預的理由卻並不充分。僅僅在時間上就對它不利;在我們的民主/技術民主制度下,政府行動通常比自然的市場調整過程慢得多。透過立法,制定計劃,確定資金接受者的資格,支付資金等等,可當所有這些都完成時,新計劃卻是要解決去年存在的問題。
美國真正的戰略優勢,是私營部門深厚的專業知識,體現在幾十年和數百萬人經年積累的複雜技術經驗。這意味著,健全的戰略能產生的土壤,不在政府的領域內。對這項工作的領導應該從這個私營部門的經驗基礎中產生,而不是從政府的授權中產生。
因此,例如,CHIPS法案不應提出具體的技術目標,如"3奈米工藝"。3奈米是今天的頭條新聞,但是,實際上,它與保持技術領先地位的目標關係卻有限。今天關於半導體的重大事實是,摩爾定律終於的確走到了它的盡頭,因為那是它的物理極限。像神經形態計算(順便說一下,這是一個迷人的前景,在《科學》雜誌上有描述)和可能的量子計算這樣的新正規化,是其他從側面繞過而不是正面攻擊傳統處理器設計的物理極限的方法。這些新方法將很快取代今天對"工藝節點"的固守。"工藝節點"的競爭,也正是CHIPS3奈米任務的作用,是一項硬體密集型、物理密集型和材料密集型技術。它不是推動進步的唯一途徑。設計驅動的解決方案(軟體)有時可以超越硬體密集型技術,而且經濟性會要好得多。ARM這個核心IP供應商,在某些應用中取得了近乎壟斷的主導地位,佔智慧手機市場的95%以上,也是目前最大的單一處理器市場。這可不是透過粗暴的硬體創新,而是透過相反的方式:頗微妙的軟體創新。CHIPS的技術目標,是建立在過時的口號基礎之上,是透過將其寫入法律。結果,我們有可能將這種過時的東西植入行業,並使其成為下一代發展的障礙。
CHIPS也不應該如此專注於製造環節。是的,我們需要構建更多的以國內為中心的"本土化"供應鏈,況且這也是這場大流行病的重要教訓之一,然而,這個教訓適用於所有行業,而不僅僅是半導體。即使這樣,我們也不需要政府來領導這項工作。晶片行業已經在解決這個問題,其投資比CHIPS所能預測要大得多。
外國在提供補貼是一個錯誤的理由
非美國的競爭者往往受益於外國政府的補貼。這據說給美國生產商帶來了嚴重的結構性成本劣勢。例如,半導體工業協會指出:"位於美國的新工廠的十年總成本比亞洲高約25-50%,其中40-70%的差異可直接歸因於政府的激勵措施。"
亞洲競爭性成本優勢的來源
這確實令人遺憾,但這真的重要嗎?這些補貼是現代版的重商主義--一種與全球資本主義一樣古老的不滿,通常是遊戲中的"失敗者"所採取的措施,並且,早已被理解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無效。特別是日本、韓國、中國,它們都參與了這種反對自由貿易的"罪行"。然而,美國仍然主導著晶片行業,而且,美國的地位在過去20年中沒有因為這些重商主義政策和/或真正的重大威脅而惡化。
然而,許多政策分析家,顯然還有起草CHIPS的參議院工作人員卻認為,這個外國補貼問題,除了冒犯我們的公平競爭意識之外,還是美國半導體行業面臨的問題的核心,也是我們國家脆弱性的來源。在他們看來,補救措施,具體比如CHIPS,就是加大我們自己的政府補貼,以配合那些狡猾的外國人。然而,這有意義嗎?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晶片行業非常有利可圖。它不是2007年左右的汽車行業,不需要這些補貼。
而且,美國的半導體公司並沒有滑坡。即使他們大量噴出現金,他們也在大力投資研發。按銷售額的百分比計算,是中國的三倍,按絕對值計算,則是中國的18倍。
半導體研發佔收入的百分比
以絕對美元計算的半導體研發,美國VS中國
"中國公司只佔中國積體電路產出的83億美元,或37%,其餘的由臺積電、三星、SK海力士、英特爾和其他外國公司的本地矽晶圓廠生產。這僅僅是中國積體電路市場的6%,僅佔全球市場的2%。"2020年中國公司的半導體生產總價值低於AMD公司,該公司在該行業排名第15位,估計銷售額為95億美元。"
如果這些認識正確的話,並且採用SIA關於研發佔銷售額百分比的數字--中國公司為6.8%,那麼,中國私營部門研發的絕對值將會低得多。
私營部門的投資海嘯
未來十年,私營部門的投資速度將大大加快。它的驅動力不是政府的激勵,而是利潤動機,是在一個快速擴張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的願望。
領先的公司已經在積極地投資以建立能力。最近有一些數字遊戲:英特爾未來10年在歐盟的投資計劃:950億美元;美光在未來十年的支出計劃:1500億美元;三星未來三年的擬議投資:2050億美元;SK海力士將花費970億美元擴大其現有的代工設施--除了之前承諾的1060億美元用於四個新工廠之外;臺積電未來三年的投資:1000億美元。
把這些都堆在一起,特別是對照CHIPS,或者對照中國的所謂計劃,情況就很清楚了。
已公佈的積體電路製造長期投資計劃
誠然,這些數字不是完美的校準,也不是蘋果對蘋果之間的比較。根據不同的定義,它們以各種方式被隱含地限定或附加條件。有些可能是部分的"期望"。所有這些都受制於"市場條件"。它們可能包括研發以及建設。它們可能包括對晶片設計的投資,因為這裡提到的一些公司是所謂的整合裝置製造商(IDMs),它們結合了多個業務部門。然而,將這些數字看作是為增加或提高晶片產量而進行的投資,卻很是合理。
而且,這並不都是"在未來"。目前僅四家公司宣佈的增加美國國內產能的近期計劃,其價值就比CHIPS計劃大40%。同時,這些數字也沒有那麼多條件。
美國私人部門積體電路工廠的投資
結論
初步的結論已經出來了:
私營部門有能力比政府投資更多,並且正在計劃這樣做;
CHIPS在這裡不會是一個主要因素。如果沒有CHIPS,也不會大大改變結果;
中國的投資遠遠不夠,即使有大量的政府支援,他們平庸的表現反映了這一點。
事實上,中國在這一點上落後太多,在可預見的未來十年左右,追趕計劃可能根本不可行。據一位行業分析師稱:
"幾年前,我們估計中國要成為第四個平等的半導體制造地區,相當於美國、韓國和臺灣省,將在十年內花費約5000億美元。現在的價格標籤會更高。"
如果中國將不得不花費5萬億美元或更多,只是為了在這場全球競爭中贏得第四名(4名中的4名),這本身就表明,晶片霸主地位或甚至平等,都不是可行的目標。因此,這種地位在任何廣泛意義上都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況且,沒有人會站在原地等著北京追趕。在同一時期,僅韓國就將花費4500億美元。中國會發現它很難獲得任何地位。
這就讓我們回到了最前面的問題。CHIPS真的有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