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活成本。
在過去五年中, 實際房價上漲了 24%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實際收入僅增長了 8%。收入增長與房價之間的這種差異加劇了已經是全球住房危機的局面。從紐約和倫敦到悉尼和柏林,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努力研究如何讓市民的生活更負擔得起。
您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生活水平的差異:在最昂貴的城市,如香港、巴黎和新加坡,您得到的面積更少,但花錢錢卻更多。這意味著更多的人與室友住在一起,住在狹小的單間公寓裡,或者——就像香港的情況——“微型公寓”。這些住宅與鄉村連綿起伏的丘陵上的富麗堂皇的宅基地形成鮮明對比,那裡的房產成本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住房也受到文化的影響,從冰島的草皮小屋到蒙古的圓形蒙古包。我們使用各種來源策劃了這篇文章,其中包含來自世界各地的 25 個獨特的住宅。這些住宅可能與我們習慣的高層住宅和獨立住宅大不相同——但它們在它們所來自的文化中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這些體面的住房選擇為幾代家庭消除了機會、成功和健康方面的障礙。
繼續閱讀,參觀世界上一些最獨特和最有趣的住宅。
中國香港,微型公寓
中國香港是世界上最擁擠和最昂貴的五個 城市之一。該地區的平均房價在 2014 年上漲至驚人的每平方英尺 1,900 美元,導致許多長期居民搬離該地區。因此,開發商開始為那些願意犧牲空間換取位置的人生產 200 或 300 平方英尺的微型公寓。多年來,這一趨勢一直保持穩定,導致數十萬居民將這些小空間稱為家。
義大利,普利亞,特魯利房屋
特魯利擁有粉刷的牆壁和圓錐形石屋頂,是義大利普利亞地區的傳統住宅。特別集中在阿爾貝羅貝洛鎮,一些特魯利可以追溯到 16 世紀,當時建築商利用附近豐富的石灰石快速建造家庭住宅。雙層牆和屋頂排水溝系統,這些房屋可能看起來很原始,但今天幾乎所有房屋仍然以某種方式被佔用。
西班牙巴塞羅那
今天,西班牙是歐洲的主要首都,一個繁華的城市,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但早在 1850 年,由於中世紀的城牆將其包圍,這座西班牙港口城鎮處於崩潰的邊緣。因此,該市聘請工程師 Ildefons Cerda 來擴建和更新這座城市。Cerda 發明了城市化,並將巴塞羅那變成了第一個現代城市。他以網格分隔城市,建造了巴塞羅那獨特的八角形街區,並在擁擠的公寓樓中為市場、醫院和學校創造了空間。
日本京都町屋
京都是日本少數幾個在二戰期間沒有被轟炸的主要城市之一。因此,許多戰前流行的名為町屋的傳統木製聯排別墅仍然存在。房屋狹長,完全由有機材料製成,擁有寬敞的平面圖和封閉的庭院。該地區的許多家庭仍然住在町屋,而其他家庭則可以作為冒險旅行者的度假屋出租。
德國柏林 Quartier Schützenstrasse
距離柏林牆曾經矗立的地方几米處是 Quartier Schützenstrasse。該專案由建築師奧爾多·羅西 (Aldo Rossi) 設計,旨在重新利用戰爭變成的荒地。儘管是一舉建成的,但該街區擁有數十個獨特且色彩繽紛的外牆,包括住宅和商業物業。它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幾乎所有柏林住宅的典型特徵,是封閉的庭院,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的戶外空間。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法國區
1800 年代初期,當移民工人開始大量遷往新奧爾良時,他們帶來了一種新的家:獵槍屋。這些房屋小巧且價格合理,具有獨特的特點,包括略微抬離地面(以保護它們免受颶風破壞)。雖然不像花園區的種植園那麼容易辨認,但在 2005 年卡特里娜颶風之後,獵槍式房屋已經重新流行起來。
紐約市下東區
到內戰結束時,紐約市共有15,000多棟公寓樓。近 100 年來,數百萬紐約人住在這些過度擁擠的多戶住宅中,生活條件不合標準且通常不衛生。到 1950 年代,最糟糕的建築物已被拆除,但許多舊公寓今天仍然屹立不倒(儘管已被拆除和改造),使曼哈頓下東區具有獨特而標誌性的外觀。
挪威奧斯陸,條形碼專案
奧斯陸條碼專案由 12 座不同高度和寬度的狹窄高層建築組成,由兩家挪威公司 DARK 和 a-lab 以及荷蘭機構 MVRDV 開發。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該開發專案類似於條形碼,現代專案包含 400 套公寓和一系列餐廳、商店和辦公室。
摩洛哥,舍夫沙萬
摩洛哥舍夫沙萬坐落在裡夫山脈,以其蜿蜒的街道和深淺不一的藍色而聞名。傳說傳統的粉刷建築被染成藍色以驅蚊,但這種獨特的顏色也歸功於 1930 年代定居該鎮的猶太難民的宗教習俗。
蒙古,烏蘭巴托
蒙古人已經居住了數千年的圓頂屋頂、帆布覆蓋的圓形蒙古包被稱為蒙古包,仍然是他們文化特徵的核心部分。儘管蒙古包沒有暖氣、沒有適當的汙水處理,也沒有乾淨的飲用水,但移動小屋將蒙古人綁在牧民的根上。即使該國在經濟上變得更加繁榮,許多公民還是選擇放棄豪華的高層建築,轉而建造舒適而傳統的家庭住宅。
日本東京
東京在 2018 年底的一份報告中被確定為世界上第三富有的城市。近年來,在這個由富裕人口創造的城市最令人嚮往的社群中,對豪華和超豪華公寓的需求不斷增加。在像港區這樣的城市最好的街區,已經沒有空間建造獨立的豪宅,所以公寓樓越來越高,形成了許多超高層建築。
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貧民窟
在 1900 年代初期,移民開始湧入里約尋找工作。由於買不起合適的住房,他們開始建造自己草率的社群,這些社群不遵守建築規範或沒有任何衛生條件。今天,里約熱內盧估計有1,000 個貧民窟,居住著 150 萬居民。貧民窟非常密集,在許多情況下,道路和公用設施無法安裝,犯罪活動猖獗。
南非,RDP 住房
隨著南非向民主過渡和種族隔離的結束,生活在棚戶區的數百萬公民成為政府的緊迫問題。為了解散這些社群,納爾遜曼德拉承諾政府將在未來十年內為有需要的人建造一百萬套房屋。這些40 平方米的重建和發展計劃 (RDP) 房屋免費提供給該國的窮人。今天,已經建造了超過 300 萬套這種一眼就能認出的住宅,但那些對該計劃持批評態度的人抱怨說,他們廉價的建築加劇了他們試圖解決的問題。
中國福建省客家民居
在中文裡,土樓的字面意思是“土屋”。這些圓形的公共房屋由 11 世紀後期遷移的客家人建造,現在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它們很大,按照風水原理建造,在鼎盛時期,最多可容納 800 人。今天,土樓已經大大破敗,成為主要的旅遊景點,但仍然是大家庭的住宅。
荷蘭,阿姆斯特丹,運河房屋
作為聯合國世界遺產的一部分,阿姆斯特丹的運河房屋可能是世界上最容易辨認的住宅之一。完美的房屋反映了 17 世紀阿姆斯特丹從一箇中世紀小鎮發展為國際城市和大型港口城市時充斥著這座城市的財富。這些房屋都建在幾乎相同的地塊上,狹窄而深邃,極具觀賞性,幾乎都由相同的三位建築師設計。
德國科德寶,木結構房屋
科德寶 (Freudenberg) 的木結構房屋坐落在森林茂密的山脈中,看起來就像屬於童話故事。最古老的立式房屋可以追溯到 17 世紀,當時市民只是砍倒了周圍的幾棵樹來建造他們的家庭住宅。今天,這些華麗的德國住宅是受歡迎的旅遊景點。
越南,河內,管屋
1990 年代,越南河內經歷了現代化和商業化的浪潮,驅使成千上萬的新居民湧入市中心。由於地塊被一分為二以容納新來者,最繁忙的地區本已密密麻麻的房屋和商店變得更加狹窄。技術的進步使這些所謂的管屋超越了傳統的兩層樓,現在最高可達五六層。今天,這些狹窄而細長的房屋是繁華、富有成效的城市的標誌。
冰島,草皮房子
從冰島定居到 20 世紀中葉,當地人住在通常被稱為“草皮屋”的地方。這些小結構由石頭地板、木框架和至少兩層覆蓋除前門外的所有地方的草皮組成。這些房屋的更現代版本,只有屋頂覆蓋著草皮,今天仍在使用。“霍位元人洞”房屋的獨特性質使它們能夠在該國嚴酷的冬季保持溫暖和隔熱。
立陶宛維爾紐斯
在蘇聯佔領近 50 年後,立陶宛於 1990 年獨立,並於 2004 年加入歐盟。立陶宛民宅在過去 100 年中的變化反映了該國動盪的政治歷史。在蘇聯統治之前,該國主要是木材村,但在蘇聯佔領該國後,迅速轉向混凝土實用的高層建築。這些天,玻璃摩天大樓和裝飾房屋在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預示著私有財產的迴歸和政治態度的轉變。
印度加爾各答
作為印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加爾各答在 1690 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到來後迅速工業化。在英國統治下經濟繁榮多年後,這座城市從 1977 年開始在民主選舉的共產主義統治下掙扎。正是這段歷史奠定了現場為混亂的,充滿活力,和加爾各答的居民區擁擠的感覺。
古巴哈瓦那
在整個 19 世紀和 20 世紀的不同時期,古巴是富裕、繁榮和國際化的。正是在這些黃金時期,這個熱帶島嶼贏得了“地球上最豐富多彩的國家”的美譽。早在 16 世紀,哈瓦那的公民就將他們的財富掛在袖子上,將他們的住宅和商業建築塗上鮮豔的綠色、黃色、粉紅色和“殖民藍”。
伊朗德黑蘭
伊朗 1979 年伊斯蘭革命後,該國被戰爭、重建和國際制裁所吞噬。在這個動盪的時期,中東國家有比大膽、創新的建築更緊迫的資源投入。結果,像德黑蘭這樣的主要城市到處都是幾乎一模一樣的公寓樓、工業園區和商業開發區。然而,這種情況正在慢慢改變。年輕的、實驗性的建築商和建築師已經開始在這個國際大都市開發獨特的新專案和住宅。
墨西哥瓜納華託
墨西哥瓜納華託曾經是一個銀礦小鎮,現在贏得了墨西哥最多彩城市的稱號。其色彩繽紛的房屋和小巷,以及其頂級的建築,都象徵著它的財富和繁榮。
格陵蘭塔西拉克
曾幾何時,格陵蘭建築物的顏色與其用途相對應:紅色代表商業房屋,黃色代表醫院,黑色代表警察局,藍色代表魚屋,綠色代表電話公司。那些色彩協調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了,但為低矮的木屋塗上鮮豔色彩的傳統仍然存在。
澳大利亞悉尼,中央公園一號
One Central Park 是一座屢獲殊榮的多功能建築,位於澳大利亞悉尼的中心地帶,相當於現代巴比倫空中花園。擁有超過250澳大利亞本土花卉和植物覆蓋的立面,建築是標誌性的。它也代表了建築師在發展悉尼天際線時計劃採取的新的、更環保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