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將215:李永安
作者:相忘於江湖
1943年2月2日,農曆臘月二十八,鐵營窪一連幾天大雪紛飛。
鐵營窪也叫“鐵家營大窪”,隸屬於山東陽信(今樂陵),毗鄰慶雲、樂陵兩縣,是一片方圓十幾裡地勢低窪的鹽鹼地,這裡到處淺溝低坎、村莊稀疏、人煙稀少,顯得貧瘠而荒涼。但也正因為地處3縣交界較為偏僻,於是成了冀魯邊3分割槽和3個縣大隊的活動中心。
此時鐵營窪駐有八路軍600餘人:王官村有慶雲縣大隊2個連、南候村有1個連,共250餘人;封橋村有秘書長張墨仙、事務長陳海生、慶雲縣區隊、陽信縣大隊近200人;國坊村有三分割槽副司令員李永安和一個手槍班10餘人,李清壽5小隊80餘人;小徐家村還有樂陵花園區小隊。
17歲的丁連田是李永安的警衛員,保護副司令員到鐵營窪檢查工作。
小小的鐵營窪一下子擁擠了這麼多人,也是沒有辦法。先不說幾個村子的老百姓能不能負擔得起600餘人的吃住問題,隨著上萬日軍兵分十幾路的向心合圍圈越來越小,危險性也越來越大。
1943年1月,隨著日軍的大“掃蕩”,鐵營窪周邊陽信、慶雲、樂陵幾個縣都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很快就變成了敵佔區,只有三不管地區鐵營窪一代暫時還是安全的,於是成了冀魯邊3分割槽和各縣武裝隱蔽的好地方。但是八路軍能看到這一地帶,漢奸和日軍也不會看不到。
冀魯邊3分割槽副司令員李永安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可是看到警衛員丁連田由於連日奔波吃不好飯,胃病眼看越來越厲害,有時喝一口水都會吐出來。再有2天就是除夕了,李永安命令丁連田暫時回老家樂陵寨頭堡鄉丁家村休養幾天,順便和父母一起過個年。
丁連田年紀雖小,可也是參加縣大隊多年的“老革命”,對於鐵營窪反掃蕩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死活不願意丟下副司令員一個人回家養病。李永安好說歹說,哄騙他回家待幾天等胃病好一點就可以回來。
丁連田到底還是一個大孩子,告別李永安依依不捨地走了。
送走了相處一年多的丁連田,李永安的心裡還真有些失落。吃了晚飯以後,又和5小隊李清壽一起看望了隊員們,囑咐大家早點休息隨時準備轉移。等回到小院抬頭望望天空,雪花已經變得稀疏了。
第二天拂曉時分,李永安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原來是駐在王官村的慶雲縣大隊副大隊長李子貞派來的人,半夜時分接到了上級傳來的緊急軍情:日偽軍將在2月3日凌晨合擊鐵營窪。
最先接到警報的慶雲縣大隊3個連迅速穿過小王村、張立村的縫隙,沿馬頰河北岸向東急進,跳出了日軍包圍圈向渤海沿岸轉移。但是國坊村李永安和手槍班、5小隊等90餘人,封橋村陽信縣大隊、機關200餘人,以及樂陵縣花園區小隊都被日軍包圍在鐵營窪。
從兵力對比上看,李永安和3分割槽有400人,但機關人員也不在少數,日偽軍10倍於己;從武器裝備看,日軍有200輛汽車和裝甲車,還有騎兵、50餘門大炮和坦克;從地形上看,鐵營窪地勢較低,四面地勢高10米左右;從天氣角度看,大雪初停濃霧瀰漫,對突圍有利也不利。
而日軍為了徹底消滅三分割槽,此番行動可謂絞盡腦汁、傾巢出動。
日軍兵力有駐天津的藤岡武雄第9混成旅團,駐惠民的水野清夫聯隊,駐德州的勢田中利大隊,駐滄州的安江綱彥獨立大隊等主力,加上偽軍上萬人,僅鐵營窪周邊的就有4000餘人。
李永安和陽信縣大隊大隊長武大風等人緊急商議後,決定分路突圍。但是由於大霧,根本看不清日軍動向,只能根據槍聲來分辨敵我。有的突圍隊伍居然把大雪覆蓋的汽車、坦克看成了柴火垛,結果沒等靠近就被機關槍一陣猛烈射擊,突圍人員損傷很大。
上午10時許,李永安、武大風等人在張王官、小白家會合,決定趁敵人尚未完成最後的包圍,教導員王志誠帶領陽信縣大隊向東北突圍,李清壽帶領5小隊朝西南突圍。李永安和教育科長姚思清帶領手槍班吸引日軍的注意力,掩護大部隊和群眾突圍。
日偽軍的包圍圈逐步縮小。身材高大的李永安是遠近聞名的“神槍手”,投手榴彈也是又遠又準,手槍班從上午10點阻擊到下午2點,整整打了4個小時。等突圍到小張村東窪裡,只剩下李永安一個人,手槍裡只剩下一發子彈,李永安平靜地舉起槍來對準了自己的太陽穴。
李永安,字國瑞,1912年出生于山東寧津一個貧農之家。
1931年,19歲的李永安進入寧津師範,在校期間追求進步被開除學籍。李永安一邊務農一邊革命,後任寧津縣城東區委副書記。“九一八”事變後,參加了武裝起義,任抗日救國軍22路政治部主任。1942年,任陽信縣縣長、任冀魯邊3分割槽副司令員,犧牲時31歲。
和李永安一同在鐵營窪突圍中犧牲的,還有化名“羅柏森”的姚思清,犧牲在小杜村北,年僅26歲。還有土生土長的5小隊小隊長李清壽,這位“神槍手”面對日偽軍戰至最後一人,依託一口廢棄的磚窯擊斃幾十名日偽軍,最後身中數彈壯烈犧牲,年僅23歲。
在後面掩護的大隊長武大風,再有幾天就要做新郎倌,戰至最後也成了“光桿司令”。一個逃難的老大爺主動把自己的牛讓他牽著,還把自己的氈帽送給他,讓他裝作農民趁亂突圍。
可是武大風拒絕了,這位鐵血漢子也選擇了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悲壯的鐵營窪突圍戰,冀魯邊3分割槽一部400餘人,最終只有陽信縣大隊教導員王志誠率領百餘人的縣大隊,成功突圍12人。回家養病的3分割槽副司令員李永安警衛員丁連田也倖免於難,臘月28日成了他和李副司令最後一別,此後由於和部隊失去聯絡一直在老家務農。
1952年,冀魯邊3分割槽副司令員李永安烈士遺骸遷葬石家莊。
李永安烈士與加拿大醫生白求恩、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等一起,靜靜地長眠在華北革命烈士陵園裡。2015年6月,山東樂陵也將鐵營窪戰鬥遺址中的無名烈士遺骨,一併遷入冀魯邊革命烈士陵園。
1994年,李永安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群體名錄。
68年過去了,昔日李永安等無數先烈為了國家和民族獨立前赴後繼、浴血犧牲的荒涼之地鐵營窪,已經建設成為樂陵市化工產業園,老區人民正在為打造一個智慧園區和特色小鎮而努力。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