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戰爭當中,儘管我軍和美帝國主義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但憑藉著毛主席等人的正確領導和志願軍戰士驚人的戰鬥力,最終打贏了這場立國之戰。
每一場戰爭勝利的背後都隱藏著巨大的威脅,在第四次反擊作戰,橫城戰役可謂是以劣勝優的經典戰役,稍有不慎著會面臨失敗,而其中的聖智峰戰鬥更是充滿著危險。
負責進攻聖智峰戰役的志願軍的一個營在戰場上突然失蹤,正當軍、師、團各級首長們正急得團團轉、坐立不安的關鍵時刻,2顆訊號彈傳來了前線的喜訊。
一:四次戰役,橫城反擊
自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之後,經過三次大的戰役,我軍成功地扭轉了朝鮮戰場的局勢,氣焰囂張的聯合國軍只能被迫的退回"三八線"附近。
為了挽回在朝鮮戰爭的頹勢,"聯合國軍"於1951年1月25在全線發起以漢城為主要突擊物件、代號為"霹靂行動"的大規模反擊。
而志願軍面對來勢洶洶的聯合國軍,決定採取西頂東打的戰鬥方針,利用一部分兵力固守在西線漢江南岸地區,鉗制聯合國軍的主力部隊。
同時在東線採取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將其一網打盡,最後在反擊西線的聯合國軍,達成制止其進攻的戰略目的。
經過將近兩個星期的戰鬥,聯合國軍東線的部隊已經被志願軍阻擋在橫城砥平裡一線,這對於志願軍來說,是消滅打垮聯合國軍東線部隊的一個大好機會。
但志願軍同樣面臨著一個選擇,是先打橫城,還是先打砥平裡,還是兩個一起打?
為此,彭德懷專門致電鄧華和韓先楚,徵求他們的作戰意見,不料韓先楚和鄧華等人的意見卻不相統一。
有人主張進攻砥平裡方向的聯合國軍,認為這樣能夠有效的震懾西線的聯合國軍。
但問題是砥平裡方向的聯合國軍主力是美國的5個營,兵力集中且戰鬥力較強,同時擁有堅固的工事,如果志願軍不能再兩天之內拿下砥平裡,則會面臨著被包圍的危險。
反觀橫城地區的敵軍,主要是由南朝鮮軍隊組成的。
相比於美軍,南朝鮮軍隊無疑實力更弱,並且兵力相對分散,兩側都暴露在志願軍的攻擊範圍內。
很明顯,橫城地區的聯合國軍屬於"軟柿子",有利於我軍快速圍殲。
經過再三考慮,彭德懷最終決定,快速殲滅橫城敵軍,然後再向原州地區進軍擴大戰果。
如果失利,則還能固守洪川一線。集中優勢兵力火力,在運動當中殲滅敵軍是我軍勝利的一大法寶,同時也是取得橫城大捷的重要保障。
二:一個營,為何突然失蹤?
1951年2月11日晚,為了保證橫城戰役的順利進行,掩護118師向橫城地區進發。
志願軍120師358團的三營接到了一個光榮而又艱鉅的任務,那就是攻克聖智峰。
當時的軍首長對此次行動非常重視,因為這關係到志願軍能否全殲南朝鮮第八師,影響著整個戰役的進展。
為了打好這一戰,軍首長還給358團配備一個加強炮兵營,是120師副師長黃國忠親臨一線指揮戰鬥由此可見這場戰鬥重要性。
黃國忠向當時3營的營長李繼雷交代了此次作戰的任務,給3營配備了一部報話機以便隨時聯絡,之後3營便踏上了前往聖智峰的征途。
聖智峰地勢異常險要,是由一片縱橫數十里的崇山峻嶺構成的天然屏障,而負責防守該陣地的是南朝鮮第八師的第十團,儼然一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李繼雷在仔細觀察了聖智峰地區的地形之後,發現要想通往主峰,只有一條曲折的小道可以通行要想在半夜12點半前拿下聖智峰主峰可以說是困難重重。
別無選擇的李繼雷只能派出戰鬥力最強悍的八連擔任主攻部隊,在炮火的掩護下向山頂進攻。
八連的一個副班長李春華帶領一個戰鬥小組作為開路先鋒,他們在荊棘密佈的羊腸小道上緩慢的前行,還要時刻注意山頂敵軍的動向。
突然,敵軍的一顆照明燈升起,李春華等人只能臥倒在冰雪當中,一旦被敵軍發現,等待李春華等人的,將會是敵軍猛烈的炮火。
萬幸的是,敵軍並沒有仔細觀察,還讓李春華看清了前進的道路。
等待照明燈熄滅後,李春華帶人從敵軍的側翼向上攀行,最終成功的登上了山頂。
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敵人的工事裡面扔了十餘顆手榴彈,快速的消滅了駐守在其中的敵人,在短短數分鐘之內就解決了戰鬥,拿下了第一個高地。
然而李繼雷卻沒有旗開得勝的喜悅,而是看了一下手錶,發現自己完全佔領這座山頭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要想攻克聖智峰,至少還需要拿下五六座這樣的山峰才行,如果按照這樣的進攻速度,根本無法在半夜12點之前完成任務。
情急之下,李繼雷只能帶領隊伍尋找能夠直接通往聖智峰主峰的道路,由於地形的原因,李繼雷遲遲無法找到一條上山的捷徑,此時的李繼雷內心無比的焦慮。
與此同時,358團的首長們也和李繼雷一樣感到十分的焦慮,原因在於三營為了隱蔽行軍採取了無線電靜默,此時就像消失了一般,徹底的與358團失去了聯絡。
黃國忠更是急得直冒火,他深知聖智峰這一戰的重要性,害怕三營因為意外而貽誤戰機,影響了全域性的作戰計劃。
此時40軍的軍長溫玉成也打了電話詢問三營的動向,因為不知道三營的任何資訊,黃國忠被溫玉成痛罵了一頓,要求其趕快聯絡上三營,不然後果自負。
就當黃國忠等人急得團團轉的時候,三營那邊卻迎來了意外之喜。
李繼雷帶領士兵們尋找通往聖智峰主峰之時,意外的抓捕了一個從聖智峰主峰下來送信的俘虜。
大喜過望的李繼雷立刻對其進行審問,得知在山溝裡有一條通往聖智峰主峰的隱蔽道路,因為大雪封山再也沒有人走過,山上的敵軍並沒有關注這一點。
在得到準確訊息後,李繼雷帶領部隊快速的找到了那條路,由於惡劣的天氣,戰士們只能手腳並用在雪路上面攀爬。
特別是他們還攜帶了重機槍、60炮等重型武器,最後只能依靠搭人梯來前進,如果此時被敵軍發現,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幸運的是,敵人並沒有意料到志願軍會從這一條路上穿插過來。
克服了重重困難之後,李繼雷等人終於登上了聖智峰的主峰,經過一番仔細的觀察,發現駐守在山頂的敵軍不多。
短暫的休整之後,便向敵軍陣地發起突襲,敵軍在睡夢中被驚醒,根本組織不去什麼有效的抵抗。
一番混戰之後,地勢險要的聖智峰被志願軍戰士所輕鬆攻克。
李繼雷在核對地形過後立馬和團部進行聯絡,而358團的人員突然間接到來著三營的呼叫後,副團長趕忙詢問三營所在的位置。
李繼雷向其彙報了戰果,驕傲的宣佈聖智峰主峰已經被三營佔領這一好訊息,並且還讓人發射了2顆訊號彈。
三營圓滿的完成了攻克聖智峰的任務,比預定的時間還早了兩個小時,在橫城戰役殲滅南朝鮮第八師的戰鬥當中,三營是當之無愧的首功。
三:橫城大捷
在整個橫城戰役當中,像聖智峰戰鬥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此次戰役中我軍一共集結了約10萬人的兵力,集中進攻南朝鮮的第八師和美國軍隊的一個團的兵力,志願軍擁有四倍以上的兵力優勢,也正是因為如此志願軍才能夠迅速的切斷聯合國軍橫城方向的退路,將包圍勸內的敵軍分割圍殲。
值得一提的是,在橫城戰役當中,戰場多為山地叢林,稍有不慎敵軍就會從包圍圈當中逃脫。
為此我軍特意採取了多層包圍迂迴的戰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成了對敵軍的戰術圍殲,最終取得了圓滿的戰果。
橫城戰役是在志願軍戰士連續進行三次大規模戰役都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整的情況之下所發起的,在兵員沒有得到有效補充和彈藥補給極為困難的條件之下,堅強有力的政治動員是我軍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寶。
我軍在此次戰役當中特意釋出了《第四次戰役的政治工作指示》要將全體官兵不能休整的埋怨情緒轉化成為對敵軍的仇恨,以激發奮勇殺敵的熱情。
此次戰役當中,南朝鮮第八師的潰敗是聯合國軍失敗的關鍵,時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李奇微在回憶錄當中寫到:“美第二師又一次首當其衝,遭受重大損失。這些損失主要是由南朝鮮第八師的倉皇撤退所造成的。”
同樣的,由此可見聖智峰戰鬥的勝利為全域性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顏慧. 橫城大捷:朝鮮戰場的絕殺反擊戰[N]. 學習時報,2021-05-24(006).
[2]孫曉弋.橫城穿插戰——抗美援朝中的翹楚之戰[J].炎黃春秋,2020(10):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