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聞說,年內已有88家公募發起自購,合計368次、47億元,無論金額還是次數都創出歷史新高。
不少基金經理也加入了自購行列。
這裡面原因很簡單,市場不穩,作為管理人主動向客戶表忠心,給客戶壯膽。
2015股災和2020疫情嚴重時,基金公司都沒少幹這事。
甭管是否真心,能掏出真金白銀總歸屬於正面行為,比那些宣傳時口吐蓮花,但錢袋子捂得嚴嚴實實的基金強一萬倍。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基金公司的員工,現在或主動或被動去買自家產品,你怎麼選基金和基金經理?
當然是選信得過的了,對吧?
員工自購比例是個挺好的指標。被大比例自購的基金和基金經理,是被知根知底的同事真金白銀選出來的,從投研能力到職業操守,靠譜的可能性更高。
員工自購行為會在基金的定期報告中披露。
舉個例子,下面這支基金叫中信證券紅利價值,管理人(員工)分別持有A、B份額的0.58%和0.64%。
再看下面這支,管理人一毛不拔。
基金經理們都挺豪的,像去年睿遠的趙楓曾經一把梭買了自家產品3000萬,所以自購指標僅對大基金有效,尤其是百億規模的明星產品。
為了便於統計,我把股票倉位高的基金統稱偏股基金了,下表是員工自購比例最高的20支,諸位熟知的大佬級基金經理都在裡面。
作為對比,我還統計了自購比例最低的20支基金,一眼望去有好幾個劉格菘劉彥春葛蘭的名字,今年被罵慘了的王宗合也在裡面。
表中有不少新能源主題,甚至去年排名第一的趙詣也在裡面,業績好但自己人都不買,這是有多不看好啊哈哈。
債基方面沒那麼多花樣,看混合債前10名就夠,我打算對著這張表攤個躺贏的餅。
以上是從產品維度的統計,如果歸集到基金經理層面,排名靠前有不少興全的名字,另外張坤那麼大規模,竟然能躋身前10,可見易方達的員工有多認可他。
至於自購比例最低的基金經理,咱們就不評價了,畢竟他們的同事已經用錢投過票。
百億規模的基金肯定是各家標杆,基金公司的員工收入不低,如果連知根知底的自家標杆都不買,或多或少應該打個問號。
這就好比去飯店吃飯,如果廚子做的飯自己都不敢吃,我覺得就還是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