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進入新時代,公募基金成為普通投資者資產配置的最佳工具之一。公募基金讓投資人更加高效的投資優質股權資源,從而更好地分享中國經濟的發展成果,搭上社會財富增長快車。
一、固收類理財產品收益逐步下行
公募基金或可助力對沖理財利率下行風險。
二、如何讓錢依然值錢
公募基金或可助力跑贏通貨膨脹。
除了在2008-2010年的時候,CPI曾短時間達到6%,近幾年CPI均穩定在1%~3%的合理區間。而我們卻感覺到怎麼身邊的房價年年漲,各種消費品價格都在拔高,CPI怎麼還是維持原來的水平?因為CPI中的米麵糧油佔比非常高,並不能完全反應出通脹水平,像對我們生活影響頗大的醫療、教育等等都未被計入。
而真實的通脹往往來自於增發的貨幣,因此通脹還可以這樣來算:M2-GDP,以廣義貨幣供應量減去國內生產總值。過去十年的M2平均在11%~13%左右,GDP增速基本在6%~7%,每年5%的疊加增量,是貨幣超發的風險。也就是說我們每年的投資收益,必須穩定達到5%~7%,才算是在貨幣層面上跑贏了通脹。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感覺手上的錢沒有少,能夠買到的東西卻越來越少的實際原因。那麼如何跑贏通脹?見下圖。
三、買基金不如買房?
常聽人這麼說:“過去買房的都賺了,炒股的都虧了!”真的是這樣嘛?從2011-2020年的資料來看,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表現顯著優於房產。
又有人要問了:“那為什麼買房的都賺了,買基的都虧了?”結果顯而易見——你沒有像買房子一樣買基金。
買房前好歹要看看學區、採光、房型等等,即使買完也不會三天兩頭去打聽價格,更不會一兩個月就賣掉換新房,持有房產5年、10年、20年的都大有人在。如果像買房一樣買基金,是不是踏實多了呢?
四、買基金不如買股票?
基金一鍵投資多隻股票,持倉較為分散,踩雷的機率較股票而言相對較小。基金經理必須建立層層篩選和打磨,背後往往是龐大專業的團隊和相對更為完備的風控體系,利用專業分析進行股票組合配置,這些組合收益勝率往往比個人投資者自已選的股票表現更佳。
很多非專職投資者沒有精力自己去分析各種財務報表,市場走勢,國家政策,各大企業重大事件,各基金風險,宏觀經濟,微觀經濟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能力圈也有範圍,個人投資者可能對某一個行業或板塊研究的很好,但也容易錯過其他的投資機會。基金種類較多,可以彌補投資者單一配置的不足。此外基金還可以作為中長線投資的標的,可以在不耽誤上班工作的前提下進行長期投資。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省心也省力。
五、基金投資或可借“複利”累積收益
愛因斯坦曾說,複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蹟。而複利配上時間更是事半功倍。
隨著時間的累積,複利效應引發的倍數增長會越來越顯著。因此,要最大化複利獲益的效益,一定要重視時間上的積累,堅持長期投資。不高估短期,不低估長期。選好,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