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堪稱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強勢的反貪者。無論他是出於何種理由,他向貪腐這個人類社會最頑固的幽靈發起了挑戰。雖然太祖用無數的人頭宣誓了自己的決心,然而最終的結果卻讓他自己也感到迷茫。
太祖最初是信心滿滿 “奈何胡元以寬而失,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併為此立下史上最為嚴厲的反貪腐法令 -- 貪60兩以上者,立殺。然而其御宇三十一年,殺掉近十萬貪官後卻又只能承認失敗,哀嘆道:
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屍未移而人為繼踵,治癒重而犯愈多。
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呢?首先太祖很多時候反貪就不是為了反貪。比如洪武四大案中的“郭桓案”導致了數萬人被殺。但這真的就只是一起貪腐案麼?如果是真的,那麼太祖就是在自證無能了。
一個戶部侍郎能在太祖眼皮子底下勾連朝廷上下那麼多人,數年累積貪掉朝廷一年的糧賦,而太祖竟然沒有覺察。還有更無能的皇帝麼?或者說郭桓太愚蠢,有這麼大本事還貪什麼糧賦,直接謀逆,天下不都成他的了麼?
更多時候太祖是在以“治貪”之名,行清洗之實。就如同他濫用“謀逆”之名,屠戮功臣一樣。
太祖反貪在方法上也出現嚴重的問題。他有些像現今一些網文愛好者一樣,痴迷重典、痴迷殺伐,覺得殺個乾乾淨淨就能有朗朗乾坤。太祖似乎是從頭到尾都沒有明白,他只是在殺貪官,卻沒有殺貪腐。
他沒有任何根治貪腐基礎的制度,所以他的反貪就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長一茬。看上去霸氣威武,然而並沒有什麼實際成效。
舉個簡單的例子,他給官員制定的俸祿就極端的不合理。官員的俸祿低到,如果不精打細算的使用,吃飯都不夠。看看崇尚太祖制度的海瑞,後來官居二品,死後卻連棺材錢都沒有。
實際上清廉如海瑞,臨死前還在算兵部給他的“碳敬”。雖然海瑞是覺得“碳敬”給多了,但是這個行為本身,在朱元璋眼中就是可以殺頭的“貪腐”行為了。你說這制度到底是在根治貪腐還是在慫恿貪腐?
也許有人會說,就算是制度有問題,起碼太祖當時殺盡了貪官,制止了貪腐。這本身就是個自欺欺人的笑話,太祖反貪反了三十一年,就已經說明他沒有殺盡貪官,也沒能制止貪腐。
史書上關於歐陽論的生平的記載語焉不詳,但是寥寥數語之中我們也能看出,他真的是個人生大贏家。
雖然出生平平,但是歐陽論相貌出眾,除此之外他的運氣和學問都很好。才二十出頭就考中進士。正是因為年輕、相貌出眾、才華橫溢,所以他被朱元璋選定為女婿。
這可謂是一步登天,戲曲故事的現實版!而且朱元璋許配給他的女兒是他和馬皇后的嫡次女安慶公主。這個女兒很受太祖和馬皇后的寵愛,愛屋及烏之下歐陽倫也受到了更多的優待。
太祖時期的這些皇親國戚還是非常受太祖重視的。雖然太祖覺得官員必須艱苦生活才能自律自強,但是自己的親戚們就不用“空乏其身”了。連沒有血緣關係的駙馬們個個都是一品高位,享受厚祿,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有實權參與朝政。比方說後來被朱棣謀害的駙馬梅殷,在朝堂的地位並不能被忽視(真沒地位,朱棣也就不會害他了)。
而歐陽倫也正是在這麼個蜜罐子裡給泡壞了。他覺得一品的俸祿以及宮中的賞賜還是太少不夠花,於是把手伸向了茶馬貿易。
鹽、茶、鐵在古代被視為戰略資源,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由朝廷專賣。因為大明的實控疆域中並沒有多少地方可以出產優質馬匹(尤其是戰馬),所以茶葉還有一個特殊的功能,就是和青海地區的羌蕃部族貿易換馬。
當時羌蕃部族名義上隸屬於大明,但是採取的是羈縻統治。大明朝廷並不能直接從羌蕃族部手中徵收馬匹。為了形成羈縻,朝廷對羌蕃部族生活必需的茶葉等並不是敞開了供應,而是限量。
一是可以透過控制這些戰略物資的輸出,來加強這些部族對朝廷的依賴;二是可以人為地抬高茶葉的價格,以換取更多的馬匹。正是因為這些重要作用,朝廷把茶馬貿易放在戰略高度來看待。
但是明眼人也很容易看出,這樣的貿易意味著巨大的利潤。歐陽倫也看出了這一點,並投身其中的。
他在內地用低價採購大量的茶葉,然後讓自己的家奴用官車送到陝西(運費也省了)。繞開那些稽查點,實際就是打著官家的名義走私。
當地的茶馬巡查使們也不是不明白他在做什麼,但是顯而易見的原因。就算看不上歐陽倫也必須給公主乃至公主背後的太祖面子。所以都假裝不知道。這就讓歐陽倫和他的家奴們越來越囂張。
實際上不光是他歐陽倫一人看重這塊的利潤,其它的皇親國戚們也幹著類似的勾當。洪武三十年三月,太祖讓兵部戒諭守邊將士嚴格巡查,禁止私茶出境,不是沒有原因的。
洪武三十年三月壬午,敕兵部曰:……尚恐邊衛將士巡防不嚴,私茶出境。爾兵部備傳朕意,諭邊守者知之。
如果說連手下大臣日常宴席座次都能一清二楚的太祖,不知道他的親戚們幹著違法亂紀的勾當。你信麼?
太祖不想管,但是也不想他們幹得太過分危害朝廷的利益,所以想透過重申禁令的方式暗示這幫親戚們收斂些。歐陽倫並沒有或者說不願意領會太祖的意圖,只是裝傻充愣。
不但走私的數量越來越大,而且連偽裝都嫌麻煩了。直接開始使喚起關卡的稅吏,稍有不順就會肆意打罵。終於有稅吏不堪其辱,告了御狀,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事情大白於天下,這無疑於對太祖反貪的嘲諷。尤其是三個月前太祖剛重申了禁令,這如同耳光一樣。想必敏感的太祖,覺得平日裡對他噤若寒蟬的朝臣們,看他的眼神也帶著嘲諷了。
太祖自然覺得顏面盡失,焉有不怒之理。立即將歐陽倫及其家奴全部逮捕,並且全數判了死刑!
這下安慶公主不答應了,找太祖求情說走私罪不至死。太祖一是憤怒,二是需要震懾其餘皇親國戚,聲稱皇親犯法需罪加一等。安慶公主抱著馬皇后的靈牌,在太祖面前痛哭,只求免其丈夫一死。
不要以為太祖不疼愛這個女兒,安慶公主抱著馬皇后的靈牌在他面前痛哭,這是要挾君父的大不敬之罪,而且抱著馬皇后的靈牌大鬧也是忤逆的行為。不是恃寵而驕幹不出來這事兒。換朱棣來做同樣的事兒,八成要被太祖打死。
被逼不得已,強勢的太祖只好做了點讓步,收回了歐陽倫的死罪,但賜歐陽倫自盡贖罪。太祖此時的內心應該是無比悲哀的,這不是他想要的結局。
太祖雖然對臣下吝嗇,但是也覺得富貴必須蔭及妻子親人。所以他對自己的家的人(包括家人的親屬)都很好,基本是人人都準備了高官厚祿。有能力的也讓他們參與朝堂政務掌握大權。
然而人心總是不容易滿足,高官厚祿久了就視之為理所當然,就自然想利用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去獲取更多的好處。
沒人去嘗試理解太祖的用心,他這麼殘酷地治理貪腐,除了消除權力隱患還不是為了他的大明能夠江山永固,進而讓自己的家人、親人們保有更長久的權力和富貴麼?
結果到最後自己的親人們也來挖自己江山的牆角,這實在是一種悲哀!次年太祖駕崩,他的反貪腐也就後繼無人了。原因嘛也簡單,不消除權力的壟斷反貪腐不過是空中樓閣,白費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