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友友大家好,
今天我們繼續來分享這本書,
浪潮之巔,上次我們講到了風投,
風投的投資人叫做LP,
而基金的管理者叫做GP,
他們一般都是一些非常專業的人,
比如矽谷這些風投,
很多人都是非常懂技術的人,
他們原來自己創辦過科技公司,
然後發了財之後,
開始搞起了投資。
比如被稱為世界風投之王的,
約翰多爾,原來就是因特爾的工程師,
中國著名的北極光創投的鄧峰和柯巖,
原來都是網路安全的專家,
自己也創辦過科技公司。
所以他們都是內行人,
內行人才會看門道,
你做的東西好不好,
技術是否領先,
市場是否廣闊,
能不能被克隆和複製,
他一看就明白了。
應該說投資人,
往往比創始人高一個層次,
他們所希望得到的就是,
創始人的執行力強,
和特殊的資源。
換句話說你得讓這些內行投資人,
看出來你足夠努力,
具備足夠多的資源才可以,
一個看起來很懶,
貪圖享樂的創始人,
風投一般都會很反感。
風投投資後,
就獲得了公司的股份,
從此他就跟公司同舟共濟了,
他想再拿回錢,
要麼你被後面的風投投資的時候,
他要麼順帶退出,要麼就是上市後,
他在二級市場上減持。
但是他們會把股票,
分散給基金會的合夥人,
避免同一時間集中減持,
因為那樣會造成股票大跌,
換句話說,股票已經很值錢了,
我就把股票直接給你,
拋售不拋售你自己看著辦。
現在風投很少單打獨鬥,
一般都是幾家風投一起投,
反過來說,一家風投也會分散風險,
一次投出去十幾家甚至數百家企業,
甚至是一個行業,
每家公司他們都要投一點。
這時候基金合夥人,就很忙了,
他們必須帶著基金經理到處調研,
而調研成本也是巨大的,
這個錢是合夥人自己出的,
但相應的作為績效獎勵,
合夥人也要從,
公司的盈利中提取一部分,
比如一般會規定,
一年8%以上的收益,
合夥人要分掉20%,
換句話說一個基金會,
如果今年賺了20%,
那麼也就是說,
8%以上的部分是12%,
12%的20%就是2.4%,
外加2%的管理費,
這筆錢被合夥人拿走了,
而投資人只得到了20%-4.4%的收益,
也就是15.6%。
所以風投的收費,
其實是非常昂貴的,
別看不起這4.4%的收費,
如果是一個100億的大基金的話,
那麼一年下來就拿走了4.4個億,
是非常可觀的一筆錢。
在風投公司,
沒有什麼CEO和總裁,
最高級別就是合夥人,
所以如果你是創業者的話,
看到合夥人的頭銜千萬別不當回事,
這就是能掌握實權的投資人。
有些創業者,找錢很困難,
因為他們沒有任何融資經驗,
總想一下把錢都裝到口袋裡,
但其實沒有風投會這麼幹,
一般風投只會給你,
1-2年所必須的資金,
所以你其實要把你的遠景規劃告訴他,
還要把自己最近兩年的目標說出來,
然後附上一個清單列表,
告訴他你要花多少錢達到什麼效果,
先繫結一個投資人再說,
不要上來獅子大開口,
一下恨不得就把,
上市之前的錢全都要過來。
早期的風險投資,
叫做天使投資,
就是要幫你把這事啟動起來的,
所以他只會佔你很小的比例,
通常都在20%以下,
他不也不希望你把,
所有的股份都甩給他,
他的目的只想賺錢,
而對產業沒興趣,
投資人就最怕遇到這種事,
結果變成背鍋俠,
弄來一大堆爛攤子,
還得我給你擦屁股。
那麼有人問了,
就要兩年的錢,
之後怎麼辦,
其實完全不用擔心,
一旦有資本給你投資了,
他也就跟你成為,
一根線上的螞蚱了,
雖然失敗的機率很大,
但他也不想賠錢,
他會給你不斷想辦法的,
特別是你業務很好,
但就是缺錢的時候,
這對他來說都不叫事。
他本身就是混這個圈子的,
人脈比你廣泛的多,
所以他絕對有能力給你,
找到ABCD輪的融資,
舉個例子劉強東第一輪,
找到了今日資本的徐新,
當時劉強東只要200萬美元,
徐新給了他1000萬美元,
但這筆錢也根本不夠,
沒1年就花光了,
後來是徐新上下運作,
他比劉強東還著急,
後來在徐新的撮合下,
才找到了香港百富勤的梁伯韜,
所以開局一把刀是最難的,
只要你打開了資本的局面,
後面就相對容易很多,
因為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了。
有的時候,
公司未必是越來越好的,
很多公司都出現了估值下降,
比如說一開始給的估值2億,
但到下一輪,由於你業務不理想,
或者宏觀環境收緊,
估值就變成1億了,
這種情況下,
看你是不是等米下鍋了,
如果真是急需用錢,
也只能簽訂城下之盟,
當然早期的投資者,
此時也已經損失了一半,
他們也不得不就範。
至於創業公司的估值,
這塊並不確定,
跟你的公司特例有很大的關係,
有的公司連個PPT都沒有,
看創始團隊的面相和履歷就投了,
有的時候,你都做出盈利了,
別人就是不給錢。
還有的風投答應的好好的,
盡職調查都做完了,
但到了打錢的時候,
卻遲遲不到賬
所以早期投資就是看人和看心情,
股票牛市的時候,
資本一般都比較充裕,
所以那會出手都比較大方,
而到了熊市,
或者經濟危機的時候,
大家都比較窮,
所以作為創業者來說,
最好在牛市就未雨綢繆,
開始你的融資,
千萬不要等到,
熊市資本荒的時候,
那會就很難拿到錢了。
風投在做每一筆投資的時候,
都會考慮未來的成長空間,
你告訴他賺錢還不行,
你得告訴他怎麼賺到50倍的錢
幾年讓他賺到3-5倍的錢,
這對他來說是沒有新引力的。
因為他要去背那些,
失敗投資所帶來的損失,
或者風投本身就是這麼一個,
高風險高收益的東西。
作者舉例紅杉當年,
投資谷歌的時候,
還投了其他的一些公司,
但那一輪投下來,
只有谷歌賺錢,
如果谷歌的回報在100倍以下,
那麼他整個基金就都是虧損的,
所以你可以想象,
風投這個行業,
是怎麼樣一個失敗率。
對於投資人來說,
他們也是玩機率的,
只要投出一個好專案,
就可以名留青史,
而沒人管他們曾經失敗過多少次。
比如滴滴的投資人王剛,
幾年前投資圈,
根本就沒人知道這個人,
就因為滴滴這個專案,
他成了創投明星,
70萬的投資,
幾年時間換回了百億回報,
這已經翻了不止1萬倍了,
那麼他還投過什麼專案呢?
還真不知道,
但就滴滴這一個專案,
就夠吹牛逼一輩子的了。
90年代的時候,
矽谷的風投都愛問一句話,
你做的專案,微軟會不會做,
如果你回答可能,也許,大概,
那麼保準你一分錢都拿不到,
既然微軟會做的,
那麼也就註定這個專案將失敗。
後來2000年過後,
風投還在問這個問題,
只是把微軟變成了谷歌,
谷歌要做的,
我們就沒必要投了,
而國內的投資人,
基本都是矽谷回來的,
所以他們也有同樣的嗜好,
一般都問,BAT會不會做,
如果騰訊要做,你怎麼應對,
絕大多數創業者拿不到投資,
就是因為被這一句話給問懵逼了。
風投對於一般的創業公司來說,
亦師亦友,除了錢之外,
風投還會給你帶來很多經驗和資源,
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風投往往會給公司安插一個高管,
有的時候甚至就是CEO,
這讓很多創始人不舒服,
以為是給自己找了個婆婆,
其實不是的,
他需要一個更有經驗的人,
來給你的公司保駕護航,
另外也是對風投的投資人負責,
確實也得防著創始人團隊,
把投資裝入自己的口袋。
所以心態要擺正,
畢竟錢是人家出的,
你把錢拿過來,
完全不讓別人管,
也不現實。
有的時候,
風投還會給你介紹客戶,
或者供應商,
這對於創業公司來說,
是個特別大的利好,
等於一下供應鏈就跑通了,
以前你得去挨家挨戶的死磕,
現在有個人把客戶送到你得門前了,
當然會相當高興,
不過風投也不傻,
這些資源都應該算在了投資裡,
他要多拿你的股份。
甚至有最極端的情況,
那就是風投一分錢不出,
就以給你解決銷路的名義入股,
創始公司也樂於接受,
還有的風投用底下的一個技術公司,
跟你換股,等於把這個技術公司,
注入到你的公司裡面,
這樣增加了你的技術實力,
對他來說也沒有出錢,
就可以獲得你的股權。
總之就是,風投一旦進來,
對於創業團隊來說,
一下子格局就上升了一個臺階,
資源也更廣泛了,
所以做企業的,
即使你的企業不缺錢,
也應該試著找找投資,
大傢伙拿出資源一起來做事,
比你單打獨鬥要強的多。
下次,我們再來看看,
世界上都有哪些著名的風投公司,
他們又投出了哪些經典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