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輿論一直在熱議董明珠推出的秘書孟羽童,以至於“孟羽童曾經是MCN的簽約紅人”這樣的話題還成了熱搜第一。細心的網友更是發現,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已經申請註冊多個“明珠羽童”“孟羽童”“羽童”商標,國際分類含廣告銷售、科學儀器、方便食品等,當前商標狀態均為申請中。
從接班人噱頭到直播賣貨,格力在網紅這條路上顯然已經越走越遠。有很多人嘲諷董明珠,筆者覺得這倒是大可不必,這樣的營銷方法,雖然算不上有多驚豔,但也談不上低俗,因為流量就是銷量,不過是各取所需而已。從疫情期間開始直播賣貨的董明珠,顯然已經非常明白這個道理。憑藉自己的受關注度,順手打造一個帶貨網紅,也算得上是用心良苦了。
只是高調出圈的背後,格力卻有著難言的尷尬。儘管董明珠打造網紅的努力還在延續,但格力電器前不久公佈的三季報顯示,營收475.38億元,較去年同期縮水16.40%。歸母淨利潤61.88億元,同比下滑15.66%。而從2020年開始,格力電器的股價持續低迷,一年內接近腰斬,市值現在還不到美的集團的一半。格力的未來,確實讓人擔憂。
此刻回想起董明珠與雷軍2010年的那次打賭,不免讓人唏噓。就在前兩年,雷軍還被股民、投資者罵得狗血噴頭,如今卻是志得意滿,嘗試打造小米汽車。而曾經被吹捧的董明珠,卻淪為了靠打造網紅拯救格力的悲情英雄。但是,如果董明珠僅僅想透過網紅直播來拯救格力,那就純屬想多了。
在筆者看來,格力的問題根本上還是產品創新力不足,無法吸引年輕世代的目光。在年輕人的眼中,格力更像是上個世代的品牌。董明珠自己也好,還是培養其他網紅也罷,產品沒有創新力,照樣吸引不了年輕人。最近這幾年,諸多製造業企業試圖踏上直播經濟的快車,來實現企業營銷渠道的變革,這種做法多少也取得了一定成績。製造業企業營銷轉為線上,也的確是大勢所趨。可是這些製造業企業也必須明白,流量可以一時變現。但想要民眾一直關注、流量能夠長久變現,就必須能夠持續推出創新型產品。
製造業企業培養網紅做直播,這只是營銷體系的變革,不代表企業本質的變化。包括小米、石頭在內的一眾新興製造業企業崛起,最重要的還是產品創新滿足了青年世代的需要。好的產品雖然是一家制造業企業真正的靈魂,但在這個時代還不夠,企業還必須贏得消費者的喜愛。對格力來說,與其沉迷於網路直播帶貨,不如透過創新讓自己的品牌變得有趣起來,真正的去打動年輕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