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7年的下崗潮開始,東三省經歷了長達20多年的轉型,但是始終也沒有趟出一個方向。雖說有國家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指引,但東三省的問題遠不是一個政策就能解決的。前期東三省的發展主要因各種資源,這也直接導致了偏科的產業佈局。而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造就了一批定向產業工人,當資源枯竭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這批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產業工人要談轉型何其難,更不要提思想轉型。肖申克的救贖裡摩根弗里曼的瑞德已經很好解釋了這一點。新一帶成長起來的人口,絕大部分都流失到經濟發達地區,且不可逆轉(落戶成家)。
下面緊接著來說東三省合併的可能性。
1.東三省合併陸地面積787300平方公里,面積排到新疆、西藏、內蒙之後,列位第四,比青海大一些。
2.東三省人口合併之後為9800萬,居於廣東,山東,河南以後位列第四。
3.經濟總量方面,三省合併5.2萬億,位列全國第六,比四川多一點。
4.教育資源方面,東三省合併4所985高校,11所211(包含重複4所985),這個數值排名全國第四位,居於北京、上海、江蘇之後。(雖總量260所居第1位,但數量並不能代替質量,更有三省經濟發展不利制約和打斷了高校合併程序影響)
5.礦產資源方面,具體以鐵礦石和石油天然氣產量為參考。
(1)石油方面,東北三省2020年總產量3900萬噸位居第一,因開發較早和成熟原因,儲量堪憂。
(2)鐵礦石產量方面,東北三省排第二,主產為遼寧佔比全國15%左右,與第三四川差距不多,黑吉產量微少,總體來說與鋼鐵第一大省河北37%左右佔比差距大。
(3)天然氣開採產量方面,2020年排於重慶之後位列第七,僅比青海多些有限。
6.糧食產量一直是東三省驕傲,也是唯一有巨大優勢但虛胖的產品,合計產量1.3億噸,居全國第一位。但蔬菜等經濟作物產量,因氣候等原因是純受入,不再列舉。
7.林業資源方面,這需要從多個維度上考量。從各省森林面積上,從各省森林覆蓋率方面,從天然林木蓄積量上,從人工林木蓄積上,如圖所示。
8.海洋資源方面,無法量化進行排名,但僅有遼寧封閉的渤海圈大連、葫蘆島,尚且與山東共享,排名自然遠落後於東海黃海南海的沿海各省份。
綜合以上資料,合併之後的東三省從資源總量到人均都並無多大優勢,不會產生巨無霸,這是一個可能性的條件。
再說可行性,從三方面切入。
1.文化語言方面
東三省是地域文化最單調的圈子,也是國內地理區位認可度最高的地方。東北三省人在外自稱東北人是高頻表達,這與其他地區以省份或者地級市甚至縣城自稱有著顯著的差異。口語表達雖有細微差別,但語音與表達相對國內其他區域有著高度相似一體性。
2.歷史方面
東三省在歷史上,是一個相對動亂的區域,但也是一個多元文化交匯的地區。從衛滿朝鮮開始到高句麗、扶余、北魏拓跋鮮卑、黑水靺鞨、渤海國、遼、金、蒙元、滿清,你方唱罷我登場,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應該得以繼承與發揚,確保區域經濟整體的強大非常重要。
3.科技方面
東北三省在軍機研究製造、光學衛星、軌道機車方面有著一些優勢,但這些都是與國防和公益相關的國有企業,其他科技方面整體水平不高,隨著資源枯竭不能以資源求發展,那麼整合集中資源發力民用科技創新,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就成為了不可多得的選項。
4.環境方面
(1)自然環境:東三省有著不錯的自然環境,這是發展旅遊業的前提,但旅遊業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空心化問題也必須得到正視。
(2)人文環境:關於東三省最為讓人詬病的就是營商投資環境,不用提那句著名的投資不過山海關大家也心裡有自有評判。東三省環境造就了人們剛直心性,彪悍的民風與爽朗粗獷的性格。怎樣整合內部集體整體發力,扭轉與改變這種地域偏見,切實改善營商環境,減少繁冗的政務流程,是一個需要長遠、整體統籌規劃安排才能漸入佳境的過程。
最後來說說東三省合併的必要性。
有同學可能會反駁,按照你這個理論全國都應該合成一個,或者重慶和四川也應該合併……首先我要說東北三省與其他地區最大的不同在於衰落時間足夠久,以至於能回憶昔日輝煌的都是55以上的老人了,東三省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告訴了其他兄弟省份靠有限資源發展的不可永續性。其次,東三省為邊塞之地,一個強大的經濟對國家有利無弊,固國安邦。再次,東三省地區有著比較強的身份認同感,強烈的往日榮耀與痛苦衰落與復興急迫感。三省統一規劃發展只會減少內部行政耗損,開源節流促進投資發展。
綜上,個人以為東三省合併,時不我待迫不及待,不失為一個重整旗鼓與再次興起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