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羅氏大藥廠,是全球製藥和診斷領域的領導者,自1986年創立到現在,已有125年曆史,即便算上始於上世紀20年代的中國業務,也有近百年曆程了。
向百年企業學習!從百年企業瑞士羅氏大藥廠,我們看到華人企業在去家族化上是存在隱憂的。
從瑞士羅氏大藥廠看華人企業去家族化隱憂
瑞士羅氏大藥廠(Roche)
近日,臺灣董事學會舉辦“第十屆華人企業年度論壇”,主題為“打造百年永續的家族企業”。由臺灣董事學會發起人蔡鴻青發表的《2021華人家族企業關鍵報告》指出:華人家族特有的“人治”體系,與市場“法治”體系存有矛盾,而“去家族化”則有隱憂,反映企業大小規模反差問題,以及新舊企業代際更迭的接班問題。
該論壇安排了兩岸交流部分,大陸企業家裡大連英和實業創辦人廖美英、宇翔資產創辦人馬懿作了線上影片分享,而論壇現場則由臺灣政大教授李瑞華與特力集團總裁何湯雄進行對談。
“向百年企業學習高峰會”,則由臺灣科技大學特聘教授盧希鵬主持,臺灣羅氏醫療診斷總經理鄭傑成與葡萄王生技董事長曾盛麟進行對談。此外,論壇還舉辦“永續下的家族企業治理高峰會”。“一波說”此前已分享了臺灣保健食品龍頭企業之一、有益生菌第一股之稱的“葡萄王”的接班問題,董事長曾盛麟是“葡萄王”家族第二代“少主”,2010年接班以來已掌舵11年了。
臺灣羅氏醫療診斷總經理鄭傑成,以百年企業羅氏為例,談了一個華人企業極為關注的“去家族化”問題。目前,瑞士羅氏的創辦人家族已傳到第四代、第五代了,經歷了125年曆程,目前的經營者都是職業經理人,而且經理人還把企業經營得很好,它是如何做到的?
羅氏集團CEO塞維林·施萬博士
現任瑞士羅氏大藥廠的集團CEO塞維林·施萬博士,2008年起擔任執行長至今。他是1993年加入羅氏公司,最初僅是一位實習生。
生於1967年的施萬博士,目前擁有奧地利、德國、瑞士國籍,有三個孩子。在1993年剛進入羅氏時,他僅是羅氏巴塞爾公司金融培訓生,直到1995年才晉升為羅氏布魯塞爾財務與行政主管。2000年,他曾為羅氏診斷公司全球金融服務負責人,2006年出任羅氏旗下診斷部門執行長,此前曾任羅氏診斷新加坡亞太區負責人。2008年,塞維林·施萬正式出任羅氏集團全球執行長。
事實上,目前包括CEO塞維林·施萬在內的羅氏經營者,都是職業經理人。臺灣羅氏醫療診斷總經理鄭傑成表示:經理人把企業經營好,每年分派紅利也讓股東收穫豐碩,形成良性迴圈。鄭傑成認為,羅氏不希望因過去的成功經驗,讓經營者有所侷限,而無法適應現代快速變化的市場,因此,也一直持續更新決策流程及經營模式。
鄭傑成分享了百年羅氏的經驗稱,股權架構相當關鍵,目前羅氏創辦人的家族已傳到第四代、第五代,家族持股雖然僅9%,但持有具投票權的股權超過五成。
值得一提的是,羅氏家族很早就簽訂了“家族聯合投票協議(POOL AGREEMENT)”,將家族的股權放在一起共進退,因此,能有效執行家族經營理念,確保家族對社會責任的理念能融合到經營上。
羅氏董事會主席弗蘭茲(Christoph Franz)
今年10月18日,瑞士羅氏的控股股東家族領頭人稱,在下一代繼承人加入該投資家族之後,非常有信心能維持公司的穩定性。這位羅氏創辦人的曾孫Andre Hoffmann稱,新一代的家族年輕人享有與家族相同的價值觀。作為家族擁有者的角色是,讓羅氏在長期專注於永續的價值。
現年63歲的Andre Hoffmann,是羅氏創辦人家族第四代,也是家族發言人,控制著羅氏45%的股份。羅氏創辦人F.霍夫曼—拉奇(Fritz Hoffmann-La Roche)1896年創辦了瑞士羅氏之前身F.霍夫曼—拉奇公司,在上世紀30年代,因其公司的化學家合成了維生素C,及隨後又合成了維生素系列,對人類健康產生了巨大影響。
早於1948年,創始人家族後代就簽訂了“家族聯合投票協議(POOL AGREEMENT)”,該協議一直生效至現在。在2009年該協議被無限延期,家族第五代又於2019年獲同意加入該家族投資群。Andre Hoffmann,現為羅氏副董事長,他始終認為:由家族管控一個大型公司的模式並非能一直成功:如果行得通,那將是公司的強項,如果行不通,那對公司將是一場災難。
至此,我們看得很清楚,羅氏創始股東家族後代是堅定支援“去家族化”的,並施行職業經理人管治機制。但為了保持對公司永續控制權,他們施行了集合投票機制,防止股權在家族迭代後而“開枝散葉”,特別是股權架構上注重投票權的分層設計,從而抑制了“去家族化”後的不良副作用,並保證職業經理人在經營時能尊崇創始人家族的價值觀,讓百年羅氏能長期專注永續的價值。
反觀很多華人企業,儘管也高舉“去家族化”大旗,也使用職業經理人,但一直無法有效處理“人治”與“法治”關係,也就埋下永續經營的隱憂。
順帶交代一下,現任瑞士羅氏董事會主席的弗蘭茲(Christoph Franz),生於1960年,擁有德國、瑞士國籍,他是2014年起擔任羅氏董事會主席的,此前他曾擔任瑞士航空及漢莎航空的執行長,也是個職業經理人。
弗蘭茲不怕問那些(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可能會被證明是愚蠢的問題:“我想打破人們探索新途徑的舊思維模式。(I want to break old patterns of thinking that prevent people from exploring new avenues.)”
農夫山泉董事長鍾睒睒
福布斯在11月4日公佈了“2021中國富豪榜”,農夫山泉董事長鍾睒睒傲視“雙馬”(馬雲、馬化騰),以4244億元首度問鼎“中國首富”。
事實上,催生鍾睒睒這匹財富黑馬,除了礦泉水農夫山泉,還有他投資的製藥公司北京萬泰生物,使得他的身家“水漲船高”。去年以來,萬泰生物的新冠檢測試劑及雙價宮頸癌疫苗(HPV2價),成了推升股價的“登雲梯”。一手農夫山泉,一手檢測試劑,讓“賣水大鱷”鍾睒睒演繹了炫目的財富神話。
國內藥企裡,不少高管是羅氏出身的。而在“去家族化”方面,追隨羅氏傳承模式的恐怕是萬泰生物的幕後老闆鍾睒睒,而且是最徹底的。在股權架構上,無論是農夫山泉、抑或是萬泰生物等公司,鍾睒睒的“養生堂”是所有投資佈局的“總樞紐”。在萬泰生物,養生堂絕對控股萬泰生物,但老闆鍾睒睒卻是“三無人物”——無擔任董事長、無擔任總經理,也無擔任董事,這種情況在A股市場是極為少見的。
萬泰生物公司董事會由7名董事組成,其中有3位獨立董事,但無論是董事長兼總經理邱子欣,抑或是葉祥忠等高管,均為職業經理人,鍾睒睒不在董監事名單裡,其家族成員也無一人是公司董監事或高管。
無家族不企業,我們不是說“去家族化”有多好,而是不能搞“偽去家族化”。家族企業“家族化”特性,有劣勢,也有特定優點。一個家族如果在達成共同傳承觀的基礎上,協力奮進,會讓家族企業變得效率高、交易成本低,追求永續價值,這也是百年基業的根基。假如選擇職業經理人的“去家族化”,也必須家族治理先行,如百年羅氏一樣,有相應的機制為保證。
瑞士羅氏的125年風華歲月
羅氏創辦人F. Hoffmann-La Roche(右)
瑞士羅氏製藥,已走過了125年風華歲月,至今仍生機勃勃,老而不衰。
羅氏,誕生於工業革命改變歐洲面貌的那個時代。1896年10月1日,28歲的F.霍夫曼—拉奇(F. Hoffmann-La Roche)在瑞士巴塞爾啟動了他的公司,他是第一批認識到藥物工業生產將對抗非理性鬥爭的重大進展的人之一。
而羅氏之前身——F.霍夫曼—拉奇公司創立前一年的1895年,Fritz Hoffmann與19歲的AdèleLa Roche結婚了。根據瑞士慣用習俗,婚後的他,就將瑞士巴塞爾這家藥廠稱為Fritz Hoffmann-La Roche,妻子的名字也注入公司名稱,這就是羅氏公司名字之由來。
至今,Hoffmann創始家族仍持有羅氏約9%的股份,有125年曆史的羅氏,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25個家族企業之一。羅氏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在中國開展業務,目前“羅氏製藥中國”在中國有超5000名中國員工,22款創新藥品,超400位中國本土科學家。
羅氏第二代繼任者埃米爾·C·巴雷爾及夫人
1920年4月18日,羅氏創辦人死於腎衰竭。他的兒子埃米爾·C·巴雷爾(Emil C.Barell)成為第二代繼任者。他對父親的評價是:“羅氏的每一步是他確定了方向,他用遠見卓絕、永不滿足的能量,富有感染力的自發性和不屈不撓的樂觀精神,將公司引向更大、更好的目標。”
事實上,羅氏創辦人1920年逝世時,羅氏僅是德國、瑞士眾多化學公司之一,也並不出名,做的也不是製藥,而是紡織染料,在這個領域的兩家龍頭企業是1863年成立的拜耳和1865年成立的巴斯夫。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每個人都想要改變世界,卻沒人想過要改變自己。”百年曆程中,羅氏與眾多公司一樣,也是在不斷適應環境變動下生存的,其現有的業務也並非今天這些,有的是不得不拋棄的。
1976年,在義大利北部靠近瑞士的塞維索小鎮,有一家化工廠突然發生了爆炸,厚厚的白色煙雲騰起瀰漫上空。而這家工廠就隸屬於1963年被羅氏收購的百年香精香料企業——奇華頓。一個月後,工廠所在的塞維索鎮農民發現,自家的貓倒下了,撿起死貓時發現尾巴掉下來了。後來,研究人員將死貓挖出來時,發現只有頭骨。此後,人們發現這家生產除草劑原料的工廠,爆炸後排放的2,3,7,8-四氯二噁英(TCDD),給當地造成了難以恢復的災難。
被輿論口誅筆伐後,羅氏也不得不調整多元化佈局,拋棄了不少業務,僅保留製藥、維生素、診斷、香料香水這四大業務。
羅氏公司老照片
合成維生素C,讓羅氏成就了製藥霸主地位。上世紀30年代之前,羅氏在經歷一次世界大戰及俄國革命後,一度深陷經營危機。而正是因為合成了維生素C,以及後來合成了維生素系列,子承父業的羅氏第二代繼任者埃米爾·C·巴雷爾,將羅氏公司推向了一個發展高峰。
二戰後,羅氏開發的抗傳染藥Gantrisin,成為最廣泛使用的處方藥之一。到了上世紀60年代初期,鎮靜劑Librium 和Valiun的出現,讓羅氏揚名在外,也賺得盆滿缽滿,也在70年代因壟斷地位而挨罰款。
二代掌門人巴雷爾在繼任後,積極佈局國際化,在1929年就在美國新納西州的納特利建立製造和研究設施。1984年6月,羅氏開發的免疫增強劑——羅擾素(Roferon)獲得美國FDA批准銷售使用,成為該公司歷史上極具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羅氏是1926年將業務伸進中國的,1961年在中國香港設立分支機構,1984年重返中國市場。在中國第一家合資企業“上海羅氏製藥”,是1994年成立的。
2021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裡,羅氏名列第60位,排名超過了德國寶馬、中國石油、法國路威酩軒、臺積電、西門子等各大名企。多年來,透過持續兼併、重組,羅氏成為與禮來、輝瑞、默沙東等國際藥企龍頭力拼的知名全球化藥企。
順帶提及,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羅氏不僅有羅氏快篩檢測試劑,今年10月,羅氏抗體雞尾酒療法已向歐盟申請在市場銷售的授權。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