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搜狐城市 ,作者藍橋
2000年,西部大開發上升至國家戰略,西部12個省區市迎來黃金髮展期。自2007年起,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速已經連續12年超過東部地區,成績驚人。
西部地區的頭部城市,在全國經濟版圖中的地位明顯提升。過去20年,西部十強城市GDP總量佔全國的比重從5.96%上升至8.19%,重慶、成都、西安GDP陸續突破萬億,全國十強城市中也穩定有2座西部城市在榜。
頭部城市格局迎來大變遷,尤其是中歐班列開行以來的近10年。今年前三季度,西部GDP十強城市分別為重慶、成都、西安、昆明、南寧、榆林、鄂爾多斯、貴陽、遵義和烏魯木齊。與10年前相比,除了重慶、成都、西安穩居前三,其餘城市都有了明顯變化。
過去10年間,誰成功突圍?誰腳步放緩?
西部區域分化明顯
首先,我們來看看最近10年西部十強城市的整體變化。
2011年,西部地區GDP十強城市分別為重慶、成都、西安、鄂爾多斯、包頭、昆明、榆林、南寧、呼和浩特、烏魯木齊。西部12省之中,內蒙古獨佔3席,陝西佔據2席,重慶、四川、雲南、廣西、新疆各佔1席,貴州、青海、甘肅、寧夏、西藏沒有城市進入此列。
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十強城市分別為重慶、成都、西安、昆明、南寧、榆林、鄂爾多斯、貴陽、遵義和烏魯木齊。這一陣容與前兩年相同,只是名次略有交替。其中陝西、貴陽各佔2席,重慶、四川、雲南、廣西、內蒙古、新疆各佔1席,青海、甘肅、寧夏、西藏仍沒有城市上榜。
從十強城市的陣容來看,重慶、成都、西安、昆明、南寧和鄂爾多斯近10年一直在榜,榆林、烏魯木齊大部分年份在榜,貴陽、遵義強勢上位,包頭、呼和浩特掉出榜單。
從十強城市的內部排名來看,重慶、成都、西安一直穩居前三,昆明、南寧、貴陽、遵義名次提升,鄂爾多斯、包頭、呼和浩特名次一路下滑。
從全國排名來看,大部分城市實際上都有所提升。重慶、成都穩居全國前十,西安、昆明、南寧、烏魯木齊都上升了10個名次左右,貴陽、遵義更是從全國百名開外上升至如今的五六十名。只有內蒙古城市下滑明顯,其中鄂爾多斯下滑了30名,曾經排在全國40、60名左右的包頭、呼和浩特,更是已掉出百強。
可以看出,在過去10年時間裡,西部地區經濟強市分化明顯,西南強市突出重圍,而北部尤其是內蒙古地區的強市則增速放緩。
經濟增速南快北慢
它們是什麼時候發生分化的?我們從西部強市近年來的經濟增速中可以略窺一二。
過去10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轉換,西部城市也不例外。2012年之前,西部強市都保持了兩位數高速增長,到疫情之前的2019年,已全部降至10%以下。
但細分開來,各大城市的表現並不相同,尤其是貴州和內蒙古的5座城市,幾乎是完全相反。貴陽和遵義堪稱西部最強黑馬,2011-2018年增速都明顯高於其他城市,貴陽的增速更是從2013年起連續6年位居全國省會之首。而包頭、鄂爾多斯、呼和浩特的增速,幾乎從能源、原材料價格下行的2013年開始就一起墊底,在2017年大幅落後於西部其他經濟強市。
一直穩居西部前三的重慶、成都和西安,經濟增速也有不同表現。重慶在2016年之前都保持著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此後有所放緩;成都和西安則是在2017年後增速頗為亮眼。名次穩步提升的昆明和南寧增速波動較大,但在部分年份也有不錯表現。
它們都經歷了什麼?為何會呈現如此趨勢?
重慶成都西安穩居前三
過去10年,重慶、成都、西安一直穩居西部前三。它們的增速表現雖有不同,但發展勢頭都十分迅猛,崛起路徑也有相通之處。
比如重慶和成都,都抓住了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的機遇,也享受到了大量政策紅利。2008年金融危機前後,重慶、成都紛紛將電子資訊產業列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如今,重慶已經成為全國第二大手機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膝上型電腦製造基地,成都電子資訊產業突破萬億大關,規模居中西部城市之首。
此外,中歐班列的開行、國家中心城市的獲批、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多個重大戰略的疊加,給重慶和成都帶來了極大的區位、交通和政策優勢,有效提升了成渝的城市能級和發展速度。
成都和西安的崛起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強省會戰略的受益者。2016年成都代管簡陽,地域面積擴大了2200多平方公里,人口增加100多萬,極大地提升了成都的發展空間和城市能級。也正是在這一年,成都GDP反超了老對手武漢,位居全國第8名。
西安是另一個直接受益於強省會戰略的西部城市。2017年,陝西支援“大西安”建設,將西鹹新區劃歸西安管理,不僅拓展了西安的發展空間,也為西安帶來100多萬人口。這一年,西安超過了煙臺、大連、濟南、唐山等強市,從全國第26名一躍升至21名。
如今,重慶、成都和西安作為西部僅有的3個國家中心城市和萬億俱樂部城市,已切實成為西部經濟發展龍頭。未來五年,四川和陝西都將著力培育省域副中心,避免“一市獨大”現象。這對於成都和西安來說,既是挑戰,也蘊含無限機遇。
昆明南寧穩步上升
過去10年,昆明和南寧的全國排名上升了約10個位次,在西部強市內部的排名也穩步上升,近幾年一直維持在第4、第5名。
昆明和南寧有著相似的優勢,在地理區位上都位於西南邊陲,直接面對廣闊的東南亞市場;在平臺建設上都有國家級區域性國際展覽(南寧東博會,昆明南博會),以及自貿試驗區等等;在戰略層面也不相上下,南寧有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的加持,昆明則擁有泛亞鐵路網。它們的經濟提升,也正是這些優勢共同作用的結果。
過去幾年,在區位和政策的雙重加持下,昆明和南寧的對外貿易成績十分顯著。“十三五”期間,昆明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5.2%,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佔比超過55%,年均增長32.2%。同期,南寧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2%,東盟是其最大貿易伙伴。
2017-2018年,昆明時隔15年再度躋身全國前40,2019-2020年更是躍升至全國第31位,迎來高光時刻。南寧同樣在2017年首度躋身全國前50,此後一直穩居西部第5。
未來,昆明要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經濟貿易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南寧要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大都市、“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樞紐城市,可以說野心都不小。
由於彼此要面向的區域有重疊部分,未來兩座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勢必要面臨一些直接的競爭。如今兩座城市都提出了強省會戰略,並加快了西部陸海新通道、泛亞鐵路網等對外通道建設的腳步,未來誰將成為面向東盟開放的“橋頭堡”,令人十分期待。
貴陽遵義突出重圍
過去10年,貴陽和遵義是強勢闖入西部十強的城市,全國排名也從百名開外一路飆升至五六十名,堪稱西部最強黑馬。
交通格局的改善,是貴陽和遵義突出重圍的重要基礎。2014年之後,貴廣高鐵、滬昆高鐵以及渝貴鐵路陸續開通,大大拉近了貴州和珠三角、長三角之間的距離。2015年,貴州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成為西部地區首個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實現該目標的省份。貴州打通了任督二脈,省會貴陽和第二經濟強市遵義自然成為最大受益者。
產業的集聚和發展,是貴陽和遵義突圍的關鍵。在這方面,貴陽聚焦新興產業,遵義則受益於傳統產業。
貴陽由於氣候涼爽且電力充沛,抓住了網際網路時代崛起的機遇,瞄準“大資料之都”、“中國數谷”。如今國內外許多科技巨頭,如蘋果、騰訊、華為等,都把資料中心放在了貴陽。2013-2018年,貴陽GDP增速連續6年位居省會城市第一。目前,貴陽從事大資料的公司超過5000家,產值早超千億;數字經濟規模佔GDP比重高達36.8%,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
遵義的突圍則受益於白酒產業。最近幾年,白酒產業尤其是高階白酒恢復火爆,坐擁茅臺集團的遵義迎來高速發展期。“十三五”期間,遵義GDP增幅達到71.56%,比黑馬貴陽(49.13%)還高出20多個百分點。
突出重圍之後,如何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是貴陽和遵義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十四五”時期,貴陽將打造大資料創新策源地,積極推動人工智慧、5G、物聯網、區塊鏈、量子資訊等新興技術的應用落地,摘掉“全國機房”的尷尬稱號。遵義則將壯大白酒產業叢集,以茅臺為引領加速培育千億市值企業,打造世界醬香型白酒企業艦隊。
內蒙古3市名次下滑
過去10年,大部分西部強市都在乘風而起,但內蒙古3市的前進腳步卻有所放緩,排名出現明顯下滑。
從2013年能源、原材料價格下行開始,能源重化產業佔比較高的包頭和鄂爾多斯增速就開始明顯下滑,並與增速本就不高的呼和浩特一起位居西部強市末尾。2017年內蒙古經濟資料“擠水”,包頭、呼和浩特就此退出西部十強陣容,鄂爾多斯也跌下了西部第4城的寶座。
與其他西部強市相比,呼和浩特、鄂爾多斯、包頭過去10年主要經濟資料的增長情況確實不盡如人意。從GDP到人口,從消費到外貿,從資金總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內蒙古3市的增長幅度都與重慶、成都、西安、貴陽、遵義相差甚遠。
近年來,包頭、呼和浩特都在艱難的產業轉型中摸索,全國排名已跌至百名開外。包頭能源重化產業佔比較高,鋼鐵、鋁業、裝備製造、電力、稀土等五大優勢產業較為低端(點選閱讀)。呼和浩特三產佔比較高但並無太大優勢,食品加工、電力能源、石油化工等主導產業同樣實力平平(點選閱讀)。
如今,西部十強城市中僅剩鄂爾多斯一個內蒙古城市。豐富的煤炭資源奠定了鄂爾多斯的富裕底色,讓其在煤炭價格大跌的時代也保住了西部十強的位置。近年來,鄂爾多斯開始向新能源轉型,還在雲計算、裝備製造、大新材料、大資料多個領域培育新興產業。
展望未來,內蒙古沒有過於強調強首府戰略,而是致力於推動呼包鄂烏一體化,增強整個區域的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其中呼和浩特的發展重點是提升服務功能,發展現代服務型經濟;包頭髮揮製造業輻射功能,大力發展精深加工;鄂爾多斯最佳化現代能源供給功能,大力發展現代能源經濟。
就像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的那樣,“區域經濟體量小,對大城市的支撐能力就不足”。推動呼包鄂烏一體化,就是引領全區高質量發展、打造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舉措,有利於促進各類要素順暢流動和高效利用,增強呼包鄂烏的發展動能。
參考資料:
[1] 各市統計公報、統計年鑑
[2] 包頭經濟被呼鄂趕超背後:GDP縮水30%,1/4規上工企虧損.搜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