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濟身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曾經寫過一篇《湖南人愛吃茶葉》的文章。湖南人不僅愛喝茶,而且在喝光茶水以後,還喜歡用食指颳起杯底的茶葉,把泡脹了水的茶葉也吃得精光,嚼得津津有味,一片不剩。
其實,湖南人還愛吃魚楞子。
今天晚餐,愛心的護工又為我送來一小碟約有一二十條火焙魚楞子炒青椒的菜。金黃黃的小魚楞子上桌,真讓我眼饞口饞。這可是湖南人真正的特色菜之一。
株洲寧康養護院食堂的潘廚師燒的魚楞子菜,更是特別的好看又好吃。又香又脆,吃起來牙齒咬得魚楞子格吱格吱的響。色香味聲齊全。
我在湖南,工作生活了大半輩子,過去只在鄉下釣魚時,在塘主老鄉的家裡用中餐吃過幾回。想不到那很不起眼的魚楞子,還真的很好吃。別的地方我沒見過。我很少到飯店和別人家裡吃飯,可能有點孤陋寡聞。
所謂的”魚楞子”,其實就是雜七雜八的小魚崽子,就是小小的幼魚野魚。按照我們江浙一帶的說法,就是指的咪咪小,小咪咪的咪咪咪咪小魚魚,小的連頭帶尾也才一二個釐米長,二三個釐米長。煙燻火焙以後的小魚皮皮,表面略呈金黃。有一種特有的味道,所以也就了“別有風味”,“獨樹一幟”的說法。
也有很多外地人聞不慣,吃不慣,我開始也有點不習慣。總是看上去怪怪的,吃起來膩膩的。因為太小,魚鱗很細不好去除,頭部和肚子裡的東西,也不容易清洗乾淨,心裡也總覺得有點髒兮兮。
每當魚楞子上桌,我還會觸景生情,心生憐憫,都會想起政府大力禁止電魚炸魚和休漁的事,主要都是針對大江大湖的公共水域。其實,對星羅棋佈的小湖小塘,對於“定魚””沉漁”這樣一類專門針對小魚細魚的,我覺得也應該予以制止才好。魚楞子看起來小,不久也會長大。把生命扼殺在搖籃裡的這種做法,還真是有點可憐可惜。吃在嘴裡也多少有點不存心。
關於抓魚楞子的見識,始於我青年時代到農村釣魚。
我經常見到一些農家的婆婆媽媽,用一種提網式的工具,用漏水效能相對較好的舊蚊帳舊紗布做成的紗網,一般不到一米見方,用二根細細的竹子十字交叉成彎彎的彈弓狀,綁著紗布的四角,再用一條繩子繫著彎成弓狀的二根小竹子的中間交叉處,繩子的另一頭還綁著一塊不大不小的白色泡沫塑膠剛好半浮在水面作著浮標記號,以表示這裡下面放著漁網。
紗網裡撒著一些米飯糠團,以吸引小魚進網覓食,流連忘返。這種方法,鄉親們叫做“定魚”。意思是說,把路過的小魚細魚“定”在這裡。過一二個小時再用帶鉤的竹杆提網一次。
因眾多的小魚楞子貪食,風險意識不強,就被連網一起提出水面。鄉親們把小魚收起,再把提網重新放入水中。這樣的紗網大多放在離岸不遠的附近水灘。春秋時節,小魚多的時候,一天也能“定”獲好幾斤小魚崽子。現在聽說這樣的小魚楞子焙乾以後,市面上可以賣到二三百元一斤。也有叫作“沉漁”的,估計是把魚網沉入水底誘抓小魚的意思。鄉音不同,一個意思。
湖南人除了愛吃茶葉和魚楞子,還愛嚼檳榔愛吃臘魚臘肉。
2021.09.28於株洲寧康養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