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的張大爺,近日總感覺乏力疲憊,並且還出現了下肢水腫的症狀。
張大爺便在家人的陪同下入院就診,張大爺是一位體形非常消瘦的老年患者,就診期間,全程表現為精神不振,且注意力不集中。在患者家屬的配合下,勉強了解清楚了患者的基本情況。
患者張大爺的基本情況
張大爺除了患有高血壓病史外,無其他病史。且患者又出現下肢水腫的症狀,所以首先考慮到的是因血壓太高引起腿部水腫的可能性較大,並且血壓過高時,患者也會出現疲勞的症狀。
於是,先給張大爺測量了血壓,取多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確定高壓為140mmHg,低壓85mmHg。若單以測量的血壓值來看,患者的血壓控制的還可以。
基於考慮到患者有可能是因高血壓引起的下肢靜脈迴流受阻,才表現出了下肢水腫的症狀。隨後,便又建議患者做了下肢靜脈B超檢測,以便進一步確認。而下肢靜脈B超檢測結果顯示,張大爺的下肢也並不存在血栓,以及斑塊等問題。自此,則可排除患者出現的症狀主要是因高血壓引起的可能性。
進一步,推薦張大爺又做了尿常規、血常規、血生化,以及心電圖、肺部CT等多項檢查,主要是以慢性病的診斷檢查為主,更為系統地做了多項檢查。
但單單透過檢查的結果來看,患者張大爺的各項指標基本屬正常範圍,並無其他異常。但其中,白蛋白的指標略微偏低於正常值,檢查的結果為32g/L。
患者張大爺的白蛋白指標偏低,且除了下肢水腫外,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症狀是乏力疲憊。另外,從張大爺的體型特徵,以及問診時的表現來看,說明患者還有可能存在體內蛋白質缺乏,營養不良的情況。
隨後,又一次和患者,以及陪同家屬進行更深入的溝通。據再次問診瞭解後,得知。
張大爺的老伴兒去世多年,現長期一個人獨居,在日常飲食上非常不規律,很少自己動手做飯,大部分時候是靠子女們隔三差五送去的速食食品,以及零食等湊合。平時的運動量也不是很大,偶爾會出去散散步。
以張大爺的日常飲食來看,不但存在飲食不規律的問題,且經常攝入的食物,也都是一些營養價值不高的垃圾類食品,這就很有可能導致患者張大爺出現長期蛋白質攝入量不足的問題。
並且,我又特別留意觀察了一下張大爺的外表特徵也均與機體缺乏蛋白質,所表現出的身體特徵相吻合。
張大爺因缺乏蛋白質,出現的身體症狀
蛋白質是人體各個組織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蛋白質缺乏的人群。從外觀上來看,常表現為:頭髮枯黃毛躁,且面板暗沉發黃、無光澤。指甲表面的紋路非常明顯,一般情況下,這類患者的指甲質地較為脆,還非常容易斷裂。並且,我們在前面也提到,張大爺體形非常消瘦。
同時,還表現為容易出現疲乏、常感到體力不支。另外,注意力不集中也是蛋白質缺乏人群常見的一種表現之一。
嚴重時,患者可能還會出現貧血。蛋白質是機體中製造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蛋白質的嚴重缺乏,很容易使患者出現貧血。
而且,蛋白質缺乏的患者還會出現免疫力嚴重下降,常表現為容易感冒,身體出現傷口時,不容易癒合。機體內缺乏蛋白質,則會使免疫細胞的活性降低,進而使機體內免疫系統無法正常運轉,患者表現的症狀就是因免疫力低下,容易患各種疾病。
長期缺乏蛋白質,而得不到補充,甚至還會像這位患者張大爺一樣,出現下肢水腫。蛋白質的嚴重缺乏,直接導致體內的白蛋白指標偏低,導致患者出現低蛋白血癥。使血液中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組織內的水分滲入過甚,進而出現肢體水腫。
如果是正常成長髮育的少年兒童出現蛋白質缺乏的情況,還會出現發育遲緩,對記憶力、視力和智力等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基於考慮到患者張大爺是因體內缺乏蛋白質,才導致出現以上的各種症狀,我們及時給予了營養干預的治療方法,觀察患者是否能夠達到改善的作用。為患者進行氨基酸補充製劑、維生素,以及水解蛋白等營養液的補充輸入。
同時,跟患者,以及家屬共同溝通後,確定了張大爺在防治過程中的幾點注意事項:
保證每日中三餐的定時定量,並且保證作息規律;
每日保證瘦肉攝入在100克左右,雞蛋一個,牛奶500克左右,為保證優質蛋白質的充足攝入量;
每日飲水量保證在1500毫升,以多次少量的方式飲用為佳;
每日確保半小時左右的運動時間,專案可選擇散步、太極等;
建議患者停止食用原來當做正餐的各種零食,或速食食品,這類食物的營養價值非常低,對患者沒有好處;
建議患者在出院後三個月,定期來醫院複診。
患者在為期一週的住院治療後,下肢水腫和疲憊乏力等症狀已明顯減輕,張大爺主動上前跟我告別,精神狀態也非常好。並且,張大爺在後期複查時,改變非常大,相比在第一次入院時,像是年輕了不少。
總結
因體內蛋白質缺乏,導致長期營養不良,進而使身體出現各種相關病症,在臨床上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情況。其中老年患者較多,另外減肥人群也是容易出現這類情況的一類人群。在這裡,建議大家無論是刻意減肥,還是像患者張大爺這樣的長年獨居老人,飲食是永遠不可不重視的問題,應當以科學均衡的飲食為原則,尤其是保證蛋白質的攝入量,才能保證我們的身體不會因為缺乏蛋白質,而出現這樣那樣的各種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