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鐵桿杆頭都是鍛造而成的,製造工藝比較簡單,鐵匠拿一段鐵棒放入火爐中加熱後用錘子敲打,直到打成想要的杆頭形狀,再用鑿子錘出面溝線,並在頸部的地方錘扁,裝上杆身,就做成了一隻球杆。
20世紀70年代,球杆製造業發生了革命性的飛躍,鑄造工業開始發展並應用於球杆生產,人們按設計好的 形狀做出模具,把熔化的鋼水灌進模具內,冷卻後去掉模具,再經打磨,就生產出了鑄造杆頭。
⑴刀背杆頭(Muscle Back Iron/Blade Iron/Plane Back) 杆頭背面較平,有些像鐮刀的刀背,所以稱之為刀背式鐵桿。
實心鍛造刀背式鐵桿的特性是操控性優異,球技高超者可以準確的控制球並打出強勁的飛行彈道,是適合職業選手或高超球技者使用的球杆。
刀背式鐵桿杆頭重心較高、甜蜜區域較小,擊球彈道相對較低,擊球失誤時距離損失大,方向偏離也較大。
但刀背式球杆能提供更為準確的擊球反饋,在技巧性的表現上更能符合優秀球手的要求,就如同一頭優良的野馬,雖然馴化起來很艱難,但一旦馴化成功,讓它聽從你的指揮,便能縱橫馳騁。
因此,強而有力的職業高手為了使技藝更加精湛,大多選擇刀背式鐵桿。
⑵凹背杆頭(Cavity Back Irons) 將杆頭背面設計成凹穴型,使重量更多地分配到杆頭四周。
凹背鐵桿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高飛行彈道,其具備任何水平的高爾夫選手都適合使用的效能,與刀背鐵桿相比,凹背式鐵桿重心更低,擊出球的彈道較高,四周加重後增加了甜蜜區域的面積,即使擊中杆面趾部或根部,球也不會損失太多距離,同時方向偏差也不會太大,這些特點使其成為目前市面上最普遍的杆頭型別。
⑶中空型鐵桿(Hollow Irons) 杆頭內部設計成中空構造的鐵桿,可製作出深重心、具有木杆性質的杆頭,其優點為甜蜜區域大,相對擊球也較為容易,是為了增加打擊距離而開發的新型球頭。
然而,因為尚處於開發階段,雖然打擊距離可以有所增加,但操控性不穩定,有改善的必要。
杆面傾角大的中空型鐵桿,也容易形成高重心,擊球后旋減少,不易停球。如果中空鐵桿打擊距離和方向的操控性可以進一步改善的話,也許會給今後的高爾夫球杆市場帶來新的風貌。
(文字和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辛苦聯絡,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