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的師傅菩提老祖是祖師級別的存在…
如來是猴子的爹地…
太上老君幫猴子練就花眼金睛…
這都是猴子敢在玉帝面前胡來的資本——俺是富二代、官二代、佛二代,俺就任性,總麼了?…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一生只寫這一本書(或者說只流傳這一本),其中付出多少心血可想而知。比起現在的一些快銷小說,西遊記的價值不言而喻。
書中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不是隨便寫的,都有其根據,有其未在書中言明的原因,這也是西遊記的魅力所在,雖然字字珠璣,但沒有註釋,需要後人去研讀、分析。
故事一開始,石猴誕生。
花果山是蓋自開闢以來——盤古開天闢地之時,就存在的仙山。
美猴王發現的水簾洞中有鐵橋,瀑布衝灌其中,並鐫刻“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還有石制鍋碗瓢盆,這說明有人來住過,還是正兒八經的住,開火做飯那種。
是什麼人來過呢,我認為是如來。孫悟空是如來的孩紙!整個取經都是如來為“親兒子”孫悟空考取功名,進入體制(高階序列:佛)而設計的。
花果山上有一顆靈石,這石頭可不一般,按周天三百六十五,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這說明什麼?說明這塊石頭是“人造的”,肯定不是天然形成的,天然形成不可能這麼有規律吧。
靈石吸收了天地精氣,孕一石孢,石猴登場。
如來未成佛的時候,或者說成佛之後週末來花果山度假,而水簾洞就是他的度假別墅。
佛喜靜參禪,就是靜坐打坐,而山頂就是靜坐的極佳地點:八面通透,感天動地。恰巧旁邊有一塊頑石,這塊頑石不僅吸收了天地的精華,還吸收了如來的精氣,如來也甚是喜愛這塊頑石。如來佛法無邊,可以掌生死,於是,點化一下頑石,石猴應運而生。
孫悟空大鬧天宮,玉帝請如來佛祖來降服孫悟空時,如來劈頭蓋臉就是對孫悟空一頓臭罵,按說佛祖應該喜怒不行於色,怎麼見了個毛猴子就失態了,如來原話是:“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大帝尊位?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當人子,不當人子!折了你的壽算!趁早阪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修,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
如來的字裡行間,不僅是對猴子的責怪,也有憐愛的意味,透露的便是對自己孩子的愛。
五行大山壓下去時,如來也是輕輕的壓下去的,並且當孫悟空把頭和胳膊伸出來後,如來又寫了符文壓在五行山上。這些足以證明如來和孫悟空的關係不一般。
當然有人可能反駁說輕輕的壓說明猴子和如來的功力不是一個量級的,如來完勝猴子;等猴子伸出頭和胳膊,只是如來的普度眾生的慈愛之心。這樣說也通,一千個人當中就有一千種西遊記,誰都不能說誰分析錯了,誰都不敢說他分析的西遊記就是吳老先生設定的西遊世界。
這也是西遊的魅力所在,在西遊世界裡多條故事線是並行發生的,但作者只講了取經這一條故事線,當故事線有交集或者交點的時候,會有一句或者幾句的描敘,如果全文貫通加以分析、考證,便能透過取經這一條故事線,延伸成面,成體,窺見浩大的西遊世界。
再返回來說一下孫悟空的拜師學藝和大鬧天宮。
孫悟空的師傅是菩提老祖,菩提老祖是和如來是一個級別的存在,實力雄厚、法力無邊(也有人說菩提老祖就是如來的化身)。
本人認為菩提老祖收石猴為徒,是如來讓他收的,或者說如來請菩提老祖收,或者說如來求菩提老祖收的(此中關係,大家腦補吧)。
並且菩提老祖一開始不願意,但是礙於情面,就勉強答應了。
菩提老祖教悟空什麼了?
其實就教了三樣,一是長生不老之術,二是72般變化,三是筋斗雲。
教完三樣,就以悟空賣弄本事為由,把悟空趕走了,並且還說不管怎樣不能說破他倆的師徒關係,菩提老祖能夠洞天曉地、預知未來,他知道悟空定會闖禍,自己又不想暴露身份,於是如此告知徒兒。
接下來就分析一下孫悟空的戰力,在此只比對取經之前的人物。
第一戰對哪吒:
悟空和哪吒鬥了差不多30回合,不相上下,但孫悟空耍聰明,分身從背後打傷了哪吒的胳膊,勝。
哪吒的師傅是太乙真人,太乙真人比菩提老祖矮一輩。悟空是菩提老祖的徒弟,也就是說悟空和太乙真人算是一輩,悟空比哪吒高一輩。
從師承上來說,勝之也理所當然。
按照原著描述,當時孫悟空算是太乙散仙(就是天庭不認可的級別,不入流),但也是太乙輩分了,並且悟空底子好,是靈石化身,所以實力比普通的太乙散仙更強一點。
第二戰對二郎神(並不是真的第二次對陣,只是選了有代表性的作比較):
悟空和二郎神鬥了300回合,不分勝負。
悟空看見猴子猴孫們被梅山六兄弟擒了,於是慌了,開始跑,二郎神就追。
可見單挑的話,悟空贏不了二郎神,但是二郎神想抓住悟空也不大可能,二人不分勝負、實力相當。
二郎神和梅山六兄弟合力,才困住悟空。
這時在天上觀戰的太上老君、玉帝、觀音登場了。
觀音先說話:“怎麼樣,我推薦的二郎沒錯吧,把妖猴困住了,跑不了了。現在我助力一下,拿下妖猴。”
太上老君:“你用什麼法寶?”(這是要鬥寶了)
觀音:“我手上這楊枝甘露的瓶子即可,用這瓶子打石猴的頭,打不死卻讓他跌一跤,助二郎擒拿。”(哼,老頭,手上隨便拿的就可以)
太上老君:“不可不可,你那玩意是瓷器,萬一打不中猴頭,打在鐵棒上,不打碎了?”
試想:(觀音菩薩何等法力還打不中石猴?但太上老君有地位有資歷呀,面對後起之秀觀音,他賣個老,說觀音打不中,觀音也不好反駁什麼)
觀音(暗中咬牙):“那您有什麼法寶?”
太上老君:“有,有,有。”(老子當然有)
於是太上老君拿出幫他成佛時的護身法寶:金剛圈。
打了孫悟空後腦勺,助力二郎神拿下之。
透過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的對話,可以解釋為道教和佛教的明爭暗鬥,太上老君是道教的三位元老之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觀音是佛教的代表人物,關鍵時候秀一下法寶,也可以吹上幾年了。
抓住孫猴子後,刀砍斧剁,不能傷其身,雷打火燒也不能傷損一毫。這是因為猴子偷吃蟠桃、御酒、仙丹,用三昧火煅成了金剛之軀。
太上老君說可以放八卦爐裡燒。玉帝同意。
練了七七四十九天,老君開爐取丹,猴子一縱身就跳了出來。太上老君伸手抓他,被孫悟空一甩手就是一個倒栽蔥。——是不是感覺太假了,即便太上老君是法術型選手,近身肉搏不行,但以他的層次,渾身都是法,他一甩手能把孫悟空甩飛才對。
太上老君放水了,還放的很明顯,(太上老君應該和如來是好朋友,亦敵亦友那種,佛教道教有利益衝突,明爭暗鬥,但還要塑造友好的公眾形象。太上老君知道悟空和如來的關係,於是做了個順水人情,還在煉丹爐裡留個風口,給孫悟空練了個火眼金睛)。
面對太上老君的明顯放水,玉帝等人竟不追究,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去計較。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太上老君的地位高,(太上老君見玉帝時,玉帝和王母是出門迎接的,可見太上老君的地位),二是孫悟空的事只是一件小事,不必大動干戈。
接下來,跑出來的猴子繼續鬧…
第三戰對玉帝的保安副隊長王靈官:
原著中書:幸有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官執殿。
佑聖真君是保安隊長,佐使王靈官是保安副隊長。
打了一會也是平手,又來了幾個雷公,把孫悟空困住,直到請來如來佛祖。(影視劇中刻畫的孫悟空本事通天,大鬧天宮讓玉帝不得安寧,其實在原著並不是這樣,孫悟空和保安副隊長打個平手。可勁鬧騰和玉帝都沒有照面)。
可見孫悟空並沒有通天的本事,玉帝沒有派其他利害角色去對付他,只是按照天庭體制內的規矩辦事。
石猴再三折騰,玉帝便請了如來,為什麼請如來不請別人,三清四帝什麼的,哪個不把孫悟空秒成渣渣。
玉帝肯定了解了孫悟空問題的原由,才請如來的。
並且觀音也能夠把猴子治的服服帖帖,來都來了,也不出手,可見此中有深意——觀音不能搶了如來的頭彩。
於是,於是如來推兒子上位的一系列操作成型了,讓兒子學點本領、犯點錯,再給個名正言順、正兒八經的改錯機會——保護唐僧西天取經。
接下來,如來設計路線,選定出發點(東土大唐),找好由頭(佛經可普度眾生,勸人向善),然後,如來識趣的得力弟子觀音菩薩踏上了尋找取經人的路程……
……
經過一路過關降妖,取得真經,唐僧成佛(旃zhan檀tan功德佛)、悟空成佛(鬥戰勝佛),八戒被封--淨壇使者,沙僧被封--金身羅漢,白龍馬被封--八部天龍。八戒、沙僧、白龍馬顯然是陪跑的,不過他們陪冠軍跑,也算是不枉一程,功成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