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和中國共產黨長期團結合作的過程中,宋慶齡與周恩來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成為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親密戰友和同志。
周恩來非常尊重宋慶齡,稱其為“國之瑰寶”。而宋慶齡也將周恩來視為自己最知心、最誠摯的同志及朋友。
深情厚誼,黃埔奠定
1924年1月,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國民黨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孫中山在這次大會上正式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革命政策。同時,他還接受共產國際代表的建議,為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武裝,與共產黨合作,在廣州建立黃埔軍校,並親任該校的總理。
同年,周恩來從歐洲回國後,擔任黃埔軍校的政治教官,後任政治部主任。
周恩來任職後,將軍校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與孫中山亦有所接觸,並認識了孫中山的夫人宋慶齡。
周恩來在軍校工作期間,曾邀請宋慶齡到軍校演講,對師生進行革命教育,受到師生們的熱烈歡迎。
宋慶齡觀點鮮明的政治態度及才貌雙全,給周恩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年輕能幹、風度翩翩的周恩來也給宋慶齡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半個世紀後,宋慶齡在回憶往事時,曾說:
在20年代中期,我在廣州第一次見到周恩來。他當時很年輕,但已經是一位革命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多才多藝,久經鍛鍊的領導人了。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當天,組織召開了有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人士參加的聯席會議。
會上選出了由宋慶齡、周恩來等人組成的革命委員會。
宋慶齡雖然當時不在南昌,但仍對南昌起義公開表示支援。她領銜發表了《中央委員宣言》,進一步譴責了反動政府,稱他們是國民革命之罪人。
這份《宣言》發表前,宋慶齡曾邀請周恩來對稿件進行修改,可見周恩來與宋慶齡的情誼非同一般。
大革命失敗後,宋慶齡曾前往蘇聯訪問。期間,她讀了很多馬列著作,親眼目睹列寧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生機勃勃的革命景象,在思想認識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宋慶齡發文讚揚中國共產黨發動的武裝起義,並認為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1931年,中華民族處於危亡之秋,宋慶齡選擇回國。在白色恐怖之下,宋慶齡不懼危險,與周恩來密切配合,並給予周恩來大力支援,她將中國共產黨的大量機密檔案,妥善儲存在自家的住所裡,避免了國民黨特務的瘋狂搜查。
與此同時,宋慶齡在上海成立了有蔡元培、魯迅等人參加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並出任該同盟的主席,營救了大量被捕的共產黨員,其中包括廖承志等人,為儲存革命力量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1937年盧溝橋事件爆發後,中央派周恩來等人去廬山與蔣介石談判關於抗日救國的事宜。
途經上海時,周恩來特地去拜訪了宋慶齡,並徵求她的意見。
宋慶齡明確提出,支援中國共產黨關於促成國民合作與建立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主張,所有的力量應該團結在一起。
日本侵略者開始進攻上海時,周恩來非常擔心宋慶齡的安全,特意給她發電報,請她儘快離開上海。
起初宋慶齡並不願意離開上海,想要和上海的軍民一起戰鬥,直到上海淪陷之後,宋慶齡才離開上海去香港。
宋慶齡到達香港後,馬上就開始組織“保衛中國同盟”,一方面她向海外的華人華僑和國際友人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揭露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主張,控訴日軍在中國的暴行。
另一方面,宋慶齡募集大量的捐款、藥品、醫療器械、物資等,支援在前方作戰的戰士們。
宋慶齡還協助加拿大的白求恩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建立醫院,搶救前線的傷員,使他們重返戰場殺敵。
宋慶齡的這些貢獻,周恩來自然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並給予了關注與支援。
1938年,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在香港見到了宋慶齡、何香凝等人,共同商討救國大計。
鄧穎超還請宋慶齡協助推動廣東及華南婦女抗日救國活動,得到了宋慶齡的允諾及支援。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周恩來非常擔心宋慶齡在香港的安全,特意囑託廖承志等人:一定要確保宋慶齡的安全撤離,讓宋慶齡在日軍佔領香港後得以回到重慶。
在重慶,宋慶齡的很多工作都受到國民黨特務的監視,非常不方便。而在重慶工作的周恩來巧妙安排廖夢醒等人協助宋慶齡工作,並與周恩來保持聯絡。
宋慶齡則繼續在重慶等地籌集抗日捐款,並透過周恩來將款項交給八路軍、新四軍。
在大敵當前的抗戰歲月中,周恩來和宋慶齡不顧個人安危,密切合作,共赴國難,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最大的努力。
解放戰爭爆發後,駐南京的和談代表團被迫撤回延安。行前,周恩來特意趕到上海與宋慶齡告別。
之後的幾年,周恩來和宋慶齡雖然見面的機會少了,但仍保持著書信來往,相互鼓勵與支援。
期間,宋慶齡的基金會在全國的解放區建了多個和平醫院,幾十個醫療隊,籌款也達到了20多億。
在新中國成立之際,毛主席和周恩來分別給宋慶齡寫信,並讓鄧穎超去上海,請宋慶齡來北京參加新政協和新中國前的準備工作。
周恩來在信中寫道:
慶齡先生,滬濱告別,瞬近三年,每當蔣賊肆虐之際,輒以先生安全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從此永脫險境,誠人民之大喜,私心亦為之大慰。現全國勝利在即,新中國建設有待於先生指教者正多,敢借穎超專誠迎迓之便,謹陳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早日命駕,實為至幸。
宋慶齡接過毛主席和周恩來的兩封親筆信後,異常激動,決定北上。但她還是同鄧穎超說出了自己的顧慮:身體不好,可能不太適合長途奔波。
原來當時的宋慶齡一直被頭痛和高血壓困擾著,後來又得了很嚴重的面板病,這讓宋慶齡對自己坐火車到北京有所擔憂。
周恩來得知這一情況後,馬上指示:要求鐵路管理局準備頭等臥車。此外,周恩來還指示上海市委要做好宋慶齡北上的護送工作,保證絕對安全。
為了讓宋慶齡能在北京住得舒服,周恩來特意查看了為宋慶齡在北京準備的住處,看到住處寬敞、環境好,才放心。
宋慶齡到達北京火車站之時,受到了毛主席、周恩來等人的親切迎接。在站臺上,他們久別重逢,感慨萬千。
為了籌備新政協,周恩來作了周密的佈置與安排。在會堂的主席臺上,孫中山同毛主席的巨幅照片並列掛著,讓宋慶齡倍感親切。
由於宋慶齡對中國革命的卓越貢獻,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副主席。
建國之後,肝膽相照
1949年10月1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這一天,宋慶齡站在了天安門城樓上,代替自己逝去多年的丈夫見證了這一偉大的時刻。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與宋慶齡的接觸就多了起來。國家的大事,中央都會透過周恩來聽取宋慶齡的意見。
在外事活動中,周恩來非常尊重宋慶齡,有時還專門讓宋慶齡走在他前面。
宋慶齡在工作期間,進行了大量的國務和外交活動,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提高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新中國建設事業的初期,為了國家的各項工作能順利進行,周恩來與宋慶齡通力合作,情誼也越來越深厚。
每當兩個有共同的外事活動時,周恩來總是會先提前安排好宋慶齡的休息,並囑託相關人員要照顧好她的生活。
宋慶齡對周恩來的生活也非常關心。她每次從上海回北京,總會親自帶些禮品送給周恩來。
宋慶齡雖然很少請周恩來到家裡吃飯,那也是為周恩來考慮,她曾和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總理日理萬機,有空閒時間就應該多休息,我不能增添他的勞累。”
1950年,是周恩來和鄧穎超的銀婚紀念。雖然兩人並未刻意和人提起這個日子,也並不主張搞個紀念,卻受到了宋慶齡送上海發來的賀電:
北京政務院周恩來、鄧穎超同志:
你們在結婚二十五年中共同推進偉大革命事業,遙祝伉儷幸福與年俱增,欣逢佳期,特電奉賀。
宋慶齡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紙電文,但充分體現出了宋慶齡對周恩來的真摯友情和為人的崇高品格。
宋慶齡一向關注中國婦女兒童事業。建國前,由宋慶齡主持成立的中國福利基金會,建國後仍然由她負責。
1950年,在福利會成立12週年之際,周恩來特意致電祝賀。在福利會成立25週年之際,周恩來帶著夫人鄧穎超特意去祝酒慶賀,讚揚該會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為祖國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在建國初期,福利會的工作人員有存在對福利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的問題,認為民間機構的意義不大。
周恩來得知後指示有關人員:孫夫人的事業是非常重要的,她的事業是為人民服務,她的事業就是黨的事業,在中國福利會工作就是為黨工作。
透過細緻的思想工作,這些同志端正了認識,穩定了情緒,提高了工作積極性。
為了進一步加強向國外介紹和宣傳新中國,周恩來建議由福利會創辦一個會刊,以英文出版。宋慶齡表示非常贊同,並定名為《中國建設》。
周恩來對這個刊物非常關心,並給予了非常多的支援和指導,並親自去看了編輯部的工作人員,與大家歡聚一堂,鼓勵他們把刊物辦得更好。
周恩來和宋慶齡的情誼不僅體現在革命歲月和新中國建設時期,更體現在兩人的低谷時期。
在低谷時期,周恩來一直盡力保護宋慶齡,並對相關人員說:宋慶齡是孫中山先生的夫人,而且她和我們的合作是始終如一的,我們都應該尊重她。
周恩來保護了宋慶齡,宋慶齡也非常理解周恩來。
周恩來在患癌後病情加重,宋慶齡非常擔心。
1972年9月5日,何香凝追悼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宋慶齡與周恩來都來參加了。這以後,周恩來曾多次打電話問候宋慶齡,對宋慶齡的醫療和日常起居中的問題也經常做出具體安排,但他們一直沒有再見面。
期間,宋慶齡聽說了周恩來病情加重的訊息,自然也更加牽掛。
1974年,宋慶齡突然出現了面癱。病重的周恩來得知後親自打電話問候。
在這一年的國慶招待會上,宋慶齡再次見到了周恩來。招待會即將開始時,周恩來出現了。
看到許久不見的周恩來,人們情不自禁地起立,給予他最為熱烈的掌聲。
周恩來還是穿著中山裝,雖然瘦了很多,臉色發白,但依然是英俊瀟灑,風度翩翩。
周恩來穿著中山裝,雖然身體消瘦,臉色蒼白,但依然是相貌堂堂,氣度非凡。
很多人並不知道,周恩來身患癌症已經兩年多了,此時的他剛剛做完了手術。
對於出席此次招待會,醫療小組的專家們是反對的,但周恩來則堅定地說:“我一定要出席這次招待會。”
他心裡明白,和朋友的這次相見,很可能就是永別。
能夠在這次國慶招待會上見到周恩來,宋慶齡是驚喜的,開心的,此後給遠方友人的信中,多次提及了這次招待會。她說:周恩來雖然生病了,但他仍以高亢的聲音發表了精彩的演講,當時他是做了巨大的努力,表現出健康,但實際是仍需要住院治療。
令人遺憾的是,這也是周恩來生前與宋慶齡的最後一次近距離相見。1975年初,宋慶齡曾在全國人大四屆一次會議上,看到了瘦骨嶙峋的周恩來發表《政府工作報告》的背影。
那時,他雖然清瘦,極力表現出健康,但宋慶齡明白,周恩來的病情又加重了。等到宋慶齡再次見到周恩來,就是在醫院同他的遺體告別了······
周恩來病情加重後,她十分著急,但又沒辦法去探望時,她便安排工作人員在自家庭院為周恩來打撈魚。見到一條很大的草魚,她格外高興,指示身邊的工作人員一定要送到周恩來的身邊。
1976年1月初,生命垂危的周恩來已經吃不下東西了,只能勉強吃一點鴿子蛋。可是找遍了北京,也無法買到。
宋慶齡知道後,心急如焚,便馬上讓工作人員在自家的鴿子籠裡收集鴿子蛋。經過他們的n努力,最終收集了5枚。
她立即精心打包好,讓身邊的人把這份心意送到周恩來身邊,並再三囑咐路上一定要小心。
可是這份心意送出沒幾天,周恩來便與世長辭了。
訊息傳來,宋慶齡情緒失控,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之中。此時的宋慶齡也是被病魔纏身,但她還是抱病參加了周恩來的遺體告別儀式和追悼會,與全國人民一同悼念周恩來。
革命情誼,永世長存
在此後的時光中,宋慶齡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她經常獨自一人坐著,流淚嘆息:“國家少了一個好幫手,一個好幫手啊!”
在周恩來逝世一週年之際,宋慶齡滿懷悲痛,寫下了《悼念周恩來總理》:
他英勇善戰、勤勤懇懇、堅忍不拔、滿腔熱情地為人民操勞一生。周總理愛人民,人民愛周總理。他戰勝了一切敵人,在前進的事業中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他將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為了讓更多的人悼念周恩來,這年,宋慶齡還指示中國福利會少年宮舉辦紀念週恩來的活動,努力繼承和發揚周恩來留下的革命傳統。
1981年5月,宋慶齡的病情突然惡化。15日,鄧穎超代表黨中央去看望宋慶齡。宋慶齡和鄧穎超說出了自己多年來的夙願:想要加入中國共產黨。
鄧穎超不敢耽擱,立即向中共中央做了彙報。當天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一致透過接收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同時建議授予她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榮譽稱號。
次日,鄧小平專程到病床前向宋慶齡表示祝賀及深切的慰問。不久,宋慶齡逝世。
令人感動的是,宋慶齡身邊的工作人員,在她的遺物中,看到了宋慶齡珍藏了周恩來給她的信件及周恩來的講話稿······
鄧穎超懷著極其悲痛的心情寫下了《向宋慶齡同志致崇高的敬禮》一文:
你比荷花更高潔,比青松更堅貞。周恩來同志曾稱你為“國之瑰寶”,你是當之無愧的。你是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保衛世界和平事業久經考驗的前驅,是全體中國少年兒童慈愛的祖母。我向你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周恩來和宋慶齡雖然相繼逝去,但他們的光輝業績和互相間崇高的戰友情誼,將永遠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