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小米要搞一款OLED屏的電視,大概是在一年多以前了,搞這個東西是源於一直有人質疑小米沒有能力搞出高畫質的電視,於是就開始醞釀搞個畫質像樣的電視,一步到位直接搞了個OLED屏的電視。
總之這個叫做“大師”系列的電視,經歷了一年多的坎坎坷坷,總算真的上市了,在小米想要做個不那麼價效比的產品,是真挺難的。
肯定有人想問
辣辣老師你不是一向覺得畫質沒什麼用的嗎?為啥現在也吹上畫質了?
好,我來給大家看個檔案,下面這個是一部電視劇中的一集,是1080P解析度24幀10bit帶HDR最佳化的60min(分鐘)的影片,你們覺得他多大?
答案是8.96G。
而且這還是,已經被被壓縮過1到2次了,正經的藍光高畫質1080P(90分鐘)的體積在20-40G左右,4K的90分鐘左右的片源普遍超過50G,都是在50~100G這個大小,我是真的不知道8K的電影大概有多大;
而這個9G左右的,已經是我們可以下載到的幾乎最高畫質的影片了
而網路資源,普遍到不了720P的水平
所以你說你搞個能不能播放8K的測試有什麼用呢?
就算你能播放請問你哪去找片源?
那些用隨身碟拷了檔案號稱自己播放8K高畫質影片的人,你就可以直接無視了,插個隨身碟基本可以確定裝不下8K影片。好像USB2.0也播放不了真8K吧。
知道我想說什麼了嗎?
如果你就看看線上資源,看看電視劇綜藝之類的節目,那你就是個把電視當電視看的普通使用者,我對這類使用者的建議就是:
花你預算內的錢,買能買到的最大尺寸的電視,在吋價比最大化後,最好有個好的系統和靠譜的資源庫,他們才是你最能提升體驗的點,畫質真的是差不多就行了,哪怕是更好的音響系統,都會比要畫質提升更多體驗。
小米電視大師系列推出之後,我依然會這麼說。
我這個論調應該會持續到普通使用者的網速已經足夠快,以及網路影片資源已經質變成高畫質很普遍,的情況下,才會改變。
如果真有幸到了那一天,我會非常非常非常欣慰我被打臉,我會說,請用力,加大力度。
而如果,你的愛好是看藍光BD高畫質電影,為此不惜花很多很多時間下載片源,不惜花大價錢置辦全套的千兆網路,高畫質播放器,那麼你是影視發燒友,也只有發燒友們,那麼沒問題,發燒友們本來就應該去追求畫質,包括超高的解析度、音質、位元速率、對比度、亮度。
電視也好BD播放器也罷,這都是器材,而影片源,這才是核心,只會傻傻的懟器材,卻不管有沒有好的內容,這就好比你買了一堆超豪華的好鍋好鏟子好刀好菜板,最後發現只有一顆發黴的白菜,那又有什麼用呢?
言歸正傳
我非常有幸得到了一個體驗小米電視“大師”版65寸的機會,我想把我的體驗感受分享出來給大家聽聽。
首先列一下引數吧,走個過場意思意思。
解析度為3840×2160的OLED屏(4K),OLED的優勢是全畫素獨立控光,10bit色彩,98.5%的P3色域,120Hz重新整理率,靜態對比度>150000:1(實際要高於這個值不少);
(Delta E色彩還原準確度)△E 1.5,相當相當不錯的成績,提醒一下,小米10Pro的原色屏的△E是 1.1;
9單元揚聲器組,65W功率,1.9L音腔的獨立低音炮,這個音響系統我回頭單獨說吧,這個重新整理了我對小米電視音響系統的印象;
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加持,HDR10&HDR10+加持,HLG(Hybrid Log Gamma)加持,這個真的很重要,有杜比和HDR的片子會得到巨大加成;MEMC運動補償,這個沒什麼可說的,這個價位的電視沒有才奇怪;
MTK 9650高階電視晶片4核A73,GPU是Mali G52 MC1,這應該是小米電視用過的最好的晶片了,3+32對電視來說,是大記憶體+大儲存了;
介面:HDMI 2.1+HDMI2.0+HDMI2.0、AV、ATV/DTMB、USB2.0+ USB2.0、乙太網口、S/PDIF、MIC,這個介面可算豐富了,HDMI 2.1非常不錯,對於主機玩家來講有了他就能當4K 60幀的顯示器了,唯一的缺點是缺個USB 3.0口;
錦上添花的引數還有 遠場語音、防藍光、息屏顯示、聲紋識別,另外外形挺好看也就算錦上添花吧。
然後我想先不聊別的,先聊聊音質。
為什麼呢?因為音質對觀影體驗的提升,是要比畫質的提升更 明顯 的,尤其是環繞聲,對觀影沉浸感的提升更是巨大。
什麼叫做觀影沉浸感呢?
簡單來講就是讓你沉浸在影片裡不出戲,所謂的4D影院,讓座椅能動起來、能噴水、霧氣、能吹風,其實都是為了配合劇情讓你沉浸進去,主角在跑在跳在游泳,讓你感覺你也在跑在跳在游泳,而環繞聲立體聲也是讓你沉浸在劇情裡最好的方式之一。
要做到這點,其實很簡單,一個是音響足夠大(功率大+音腔大),一個是音響的分佈足夠廣。
你比如,這個京東爆款小音箱的輸出功率是0.6W*2
而這個同品牌的中號音箱,輸出功率是重低音18W*2,高音15W*2
音響,拼的就是大
當然,還有廣
這還是一個同品牌的音響,只不過包含主音箱、低音炮、衛星箱,這樣你就可以在你的觀影環境周圍佈置一圈,以達到環繞聲的效果。
“大師”這次的音響系統,見說明書:
包含
2個12.5W的4單元高音+全頻音響,負責左右雙聲道輸出;
2個10W的2單元的全頻環繞音響,他的作用很有意思了,負責向上“噴”聲音,再透過牆壁折射達到一個環繞聲的效果;
1個20W的3單元低頻音響,注意,這個低頻音響,就是我們俗稱的重低音炮,其實才是這次音質提升的重頭戲,它不止有功率,還有1.9L的體積。
大家都知道低音炮採用全封閉的箱體的話,音箱的體積是越大越好。
1.9L有多大呢?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找了4瓶0.5L的快樂水,合在一起就是2L(家裡只有這種可樂,沒有2L的),參考對比物件就是大家手裡都有的手機的大小,可以參考一下。
這個尺寸肯定是和獨立低音炮沒法比了,不過在電視一體化音響裡,好像還是挺牛的,關於這個重低音炮的實際效果,我拍了一小短影片,希望能給大家一個比較直觀的印象,聽這個儘量戴耳機吧。
最後,對這套音響我的主觀評價就是,小米歷年來出的電視裡音響效果最好的(不帶獨立音響的),也我聽到過的,整機低音炮最強的電視。
好,下面介紹關於畫質我的主觀感受吧
OLED 螢幕電視,真正強無敵的地方,也是OLED 螢幕共同的優勢,有兩個:
一個是每個畫素點都是獨立控光的,這比分割槽控光強多了,說人話就是該黑的特別的黑,該亮的特別亮,尤其藉助杜比或者HDR加成的片源,可以把瞬時亮度拉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比如有太陽、有陽光的場景,比如說火焰的場景,爆炸的場景,比如說星球大戰裡的鐳射劍就會真跟鐳射劍似的,科幻片裡的太空裡的黑,就是真的黑。
還有一個優點,就是重新整理率可以特別高,比如“大師”的重新整理率就是120Hz,這個重新整理率足夠看球賽或者其他的體育類節目的了,甚至玩FPS遊戲都很夠用了。
並且,這臺電視關於軟體層面的最佳化也非常到位,不但有AI畫質增強,甚至MEMC運動補償和降噪演算法都可以自己調節強度,有高中低三擋。
好,現在請大家最好戴上耳機,我給大家錄了一段杜比視界的演示片,裡邊包含了杜比的極暗和極亮的對比、色彩的展示、和環繞聲的演示,說明一下,由於受限拍攝裝置,雖然我只開到50%的聲音還是錄的時候還是有輕微的錄製聲音撕裂破聲,這個並不是電視破聲了,而是錄製的手機的原因……
我就是這麼錄的,由於是白天錄的,ISO太高會在全黑的場景下錄出來會有倒影,所以沒辦法只好壓ISO,所以在超大對比度的情況下亮處會過曝,這也不是電視原因,上面這個圖可以看一下,原電視的杜比圓點並沒有過曝,而手機拍攝的效果就是有點過曝的。
至於立體聲的還原……實在沒辦法錄出我想要的效果, 希望大家多多支援我讓我賺到錢買好點的錄音裝置……
然後我也實際測量了一下這個杜比圓點,在圓點的區域,非常輕鬆就突破了1100lux,反覆測量,中心的亮點大概最亮的情況是1200lux這樣,而周圍的黑暗區域,亮度是個位數,普遍測到1~2lux這個亮度,這和完全黑暗沒什麼區別了
1100lux是個什麼水平呢?
這是手機開手電筒近距離直射照度儀的效果,大概是1100~1200 lux,電視螢幕可以做到這個效果,真的是很了不起的成績了(當然了,請不要和索尼4000nit瞬時亮度的原型機比,那個價格肯定也是沒法比的)
正常的影片肯定很難彪到這麼高的亮度了,但是並不是說這個亮度就沒啥用,有足夠的峰值亮度,才能輕鬆駕馭好一些普通亮度的場景,而實際上在電影裡,像是雪景、火焰、太陽昇起、鐳射劍、宇宙飛船、爆炸場面,也並不少的,並不能說峰值亮度沒有用,他是很有用的。
當然,除了電影,很多的紀錄片也有非常多的大對比度的情況出現,比如非常火的地球脈動。
不過,如果你日常看的是生活電視劇,或者綜藝節目,好像確實沒有什麼大對比度的情況,所以我決定點一下題——
如果你日常看的是娛樂類節目,肥皂劇,網路劇,綜藝,不喜歡看電影或者紀錄片,不玩主機遊戲,這臺電視確實不適合你,建議你買個大的,越大越好。
最後這個價格,其實挺意外的,我一直以為會是14999。
對於這個電視其實還有挺多想說的,雖然3K字了我感覺才剛開頭,我還用專門的色彩&MEMC的影片做測試,還借了PS主機打算測試一下玩遊戲怎麼樣
等等等等吧
不急,我還在慢慢體驗,大家可以關注我一下,更多細節回頭再細細聊。
------------------------
以上內容來自值得買社群@機智的娜娜 達人原創文章,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