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提起滇軍,我們會想起盧漢和龍雲這樣當地的軍閥人物,在抗日戰爭時期,滇軍出力甚多,為保家衛國作出了巨大犧牲,有無數的滇軍戰士,他們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書寫了一部部活生生的抗戰史。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滇軍不受蔣介石信任,被老蔣分化瓦解。原來掌握雲南軍政大權長達18年的龍雲,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因杜聿明,蔣介石在昆明發動“十.三政變”,剝奪了龍雲在雲南的軍政大權,將他放在了一個閒職上,並對其進行控制。
龍雲倒臺後,蔣介石為了照顧滇軍的心情,讓龍雲的親戚盧漢擔任雲南省政府主席,但不給他實際軍權,可以說盧漢這個主席是老蔣一手扶持上去的一個“傀儡”。龍雲起初被蔣介石控制,後來在友人的幫助下,他逃到了香港,公開反對蔣介石,支援共產黨,讓老蔣頭疼不已。
盧漢選擇起義
蔣介石讓盧漢當雲南省的主席,因為盧漢本人在雲南有一定的聲望,主要目的是想透過他來控制雲南。可盧漢也是一個有主見,有能力的人,他不想做蔣介石的“傀儡”,即便老蔣沒有給他兵權 ,可他私底下藉著擴充保安軍的名義來麻痺蔣介石,私底下擴充的軍隊約有六萬人。
解放戰爭中後期,老蔣的大軍可謂是兵敗如山倒,三大戰役期間,我黨向全中國公佈了要嚴懲的國軍戰犯名單43人,蔣介石本人就在其中。看到蔣介石大軍面臨潰敗,盧漢也非常識時務,一面擴充自己的力量,一面主動與我黨保持聯絡,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宣佈起義。
由於蔣介石把盧漢看得很嚴,同時雲南周邊有不少老蔣的嫡系部隊,即使盧漢想要起義,也必須謹慎小心而為,不可操之過急,以免起義不成,讓雲南的老百姓遭到蔣軍炮火攻擊,那就得不償失了。
隨著我軍在三大戰役的全面勝利,老蔣的勢力範圍越來越小,他開始將目光放在了西南地區,企圖建立西南大後方,等待時機東山再起,因此,當時西南有諸多國軍高階將領。實際上,當時的西南諸省的最高長官,名義上歸屬國民政府,可現實是他們對老蔣也深惡痛絕,因為早在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老蔣對他們採取了打擊,打壓的手段,大大削弱了西南諸省最高長官的實權。
雲南當時作為西南的大後方,老蔣十分重視那裡的安全,為了在那裡建立起穩固的大後方,同時也想安撫盧漢,避免過度刺激他,老蔣決定讓張群出任西南方面的最高長官。這位張群可不是一般人,他是老蔣的嫡系,國民黨元老,戰犯43人名單人員之一,妥妥的國軍的大佬。
1949年12月9日,在雲南宣佈起義,扣押了國軍將領餘程萬,李彌,軍統沈醉等人,並且將由成都飛往昆明的張群也控制住了。同一天,盧漢向毛主席,周總理等人發出了《雲南起義通電》,宣佈雲南和平解放了。
朋友情深,盧漢放走張群
盧漢與張群之間感情深厚,早年,張群幫了盧漢不少忙,就連盧漢能坐上雲南省主席這個位置,張群也是出了不少力的。後來,蔣介石一度認為盧漢不可靠,想要拿掉他,張群在老蔣面前力保盧漢。早年,盧漢曾被李宗仁算計,險些有性命之憂,又是張群的幫助下,盧漢才涉險過關。
盧漢起義時,已經控制了張群,按理來說,抓到這一個大官,絕對是大功一件。因為我軍自發布43人戰犯名單後,到解放戰爭結束時,僅杜聿明一人被捉,其餘除了戴季陶在1949年自殺外,其餘均沒有被抓獲,絕大多數逃到了臺灣,少數逃到了美國等地。
張群被控制後,他知道如果被我軍抓了,肯定不會得到釋放的。為此,張群保持冷靜,急忙寫信給盧漢,讓他念在往日的情分上,能夠放自己回到香港,並且再三表示自己不會為老蔣效力了,言辭十分懇切。
盧漢看了張群的信後,也十分為難,一方面他的確與張群關係非同一般,自己虧欠他太多,如今卻把他扣押,交給我軍,這等於把張群推向“深淵”,這樣做朋友明顯不夠義氣。另一方面,盧漢已經起義了,他的任何重大行動都需要經過中央的許可,方能執行,私自放走戰犯張群,違反規定,有可能自己也會受到處罰。
盧漢為人重情義,在權衡利弊之下,他還是決定放了張群,身邊人力勸盧漢不可放張群,但盧漢念及昔日情分,沒有聽從。最終在盧漢的授意下,張群拿到了“特別通行證”,暢通無阻地離開了雲南,先飛往香港,然後來到了臺灣,與老蔣見了面。
張群離開雲南前,知道盧漢放走自己是冒了很大的風險,因此他感慨地說道:這輩子就交了盧永衡(盧漢的名字)這麼一個朋友。另一方面,我軍在得知盧漢私自放走了張群后,對盧漢非常不滿,主席也較為惱怒,周總理還想用張群來換回張學良,這個計劃因為盧漢私放張群而泡湯了。
按理來說,盧漢私自放走張群,犯了一個大錯,應該要受到相應的處罰。毛主席經過思考後,決定不追究這件事了,原因也很簡單,盧漢剛剛起義,雲南剛剛回到人民的手中,如果對盧漢進行批評和處罰 ,不利於後面的統戰工作。新中國成立後,盧漢受到重用,繼續在雲南任職,為新中國的發展出力。
結語
從人情方面來講,盧漢是一個有恩必報的真君子,從組織紀律來講,他的確犯了錯誤。好在主席也是一個寬宏大量之人,沒有追究盧漢,在後續也選擇相信盧漢,這體現出我黨的寬宏大量,與老蔣那種防範他人的行為形成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