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二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差點亡國,中國果斷出手幫助!奠定中巴友誼基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同屬一脈,在英國干預下被迫獨立,獨立之後為何戰爭不斷?得知真相令人唏噓!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來自於何方?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國之間的主旋律變成了和平發展。然而在和平發展的背後,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之間時不時地會爆發一些區域性衝突。這些衝突雖然沒有影響世界的整體形勢,但對該地區的影響還是比較深遠的。
比如第二次“印巴衝突”,在這次戰爭中,巴基斯坦被印度打得一蹶不振,甚至還差一點就因此亡國了。幸虧中國及時出手,遏制住了印度的進攻勢頭,最終巴基斯坦才得以保全。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弄不清楚,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為什麼會經常爆發衝突!其實,要想弄清楚兩國之間的衝突,還得從“印巴分治”說起。而提到“印巴分治”就不得不提起“蒙巴頓方案”,正是這個“蒙巴頓方案”才最終導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到了如今水火不容的境地。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獨立建國之前,都屬於英國的殖民地。英屬印度殖民地,一直以來都被大英帝國視為其“榮譽”的象徵。因此,印度一直都被英國人非常重視。但是,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殖民地體系也慢慢開始瓦解。再加上英國的實力也在慢慢變弱,所以對印度的控制開始有些力不從心。但是,英國一直不願意放棄印度,就這樣印度脫離英國殖民地一直被拖了下去。
後來,英國高層發現,維護對印度的統治,要比從印度得到的要多很多。考慮再三,英國人還是決定拋棄印度。決定放棄印度之後,英國的高層就開始準備撤離印度的相關事宜。
當時英屬印度的最後一任總督名叫路易斯·蒙巴頓。他是一個極其陰險的人,在撤離英屬印度之前,他就想著如何才能把印度的水給攪渾。因為只有把印度搞亂了,英國才能渾水摸魚,就算撤走之後,還能找到藉口重新再將手伸向印度。
於是,路易斯·蒙巴頓經過一系列的冥思苦想之後,決定利用印度從二十世紀初就有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對英屬印度進行劃分,成功策劃“印巴分治”的混亂局面。從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近幾十年的表現來看,路易斯·蒙巴頓的目的也的確達成了。
1920年在聖雄“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之前,印度殖民地內的穆斯林們就成立了“全印度穆斯林聯盟”。後來在甘地進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之後,穆斯林聯盟的領袖——“真納”便退出了甘地建立的“國大黨”。退出“國大黨”之後的真納,開始以獨立的身份活躍於英屬印度之中。
後來,人們瞭解到,真納之所以退出國大黨,是因為國大黨排除異己。當時國大黨的黨章裡稱,國大黨包容印度境內一切民族和宗教,所有人在國大黨內都有平等的權利。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由於當時國大黨內的很多高層都是婆羅門和印度教徒,因此他們開始有意無意地排擠穆斯林和錫克教徒。就這樣,真納最終退出了國大黨。
“巴基斯坦”這個詞彙,第一次出現是在1931的時候,當時,真納率領的穆斯林聯盟,在英屬印度裡的勢力已經非常大了!於是他們在稱呼印度北方一些穆斯林省份的時候,稱其為“巴基斯坦”。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受到了很嚴重的打擊,實力也大大受損。正像我們前面所說的那樣,英國對印度的統治失去了意義,所以英國就同意了,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提出的印度獨立的問題。
此時,路易斯·蒙巴頓一直在想著如何搞亂印度,很快他的機會就來了。當時,英國方面和以尼赫魯為首的國大黨,以及真納為首的穆斯林聯盟,準備就印度獨立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結果,此時意外發生了,在討論的過程,國大黨單方面撕毀了之前達好的約定。穆斯林聯盟看到國大黨出爾反爾也怒了,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所以便和國大黨針鋒相對。穆斯林聯盟知道尼赫魯野心勃勃,如果他如願之後,肯定會做出危害穆斯林和錫克教徒的事。所以就產生了在英屬印度中建立一個穆斯林國家的打算!
印巴分治,使得兩國矛盾不斷
此時,路易斯·蒙巴頓看到機會來了,就開始和稀泥,一面暗地裡支援尼赫魯反對真納,一面又支援真納建立穆斯林國家。同時,英國為了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還在印度的民族、教派、黨派之間製造各種各樣的矛盾。
隨著矛盾越來越多,他們之間的衝突也越來越多,甚至在1946年8月16日,統一印度的法案宣佈之後,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的衝突直接爆發了嚴重的流血事件,場面一度失去控制。據悉,當時雙方在“加爾各答”街頭,因為互毆死亡的人達到幾千人。此時,如果不將印度分開治理的話,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因為雙方的矛盾已經被徹底引爆了。這當然是英國人最想看到的場景,因為“印巴分治”可以實現了。
其實當時英國也是比較擔心印度真的發生內戰的,因為如果印度此時發生內亂的話,不符合英國的國家利益。
於是,1947年2月,路易斯·蒙巴頓正式擔任了英屬印度總督,開始遊走於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之間。短短几個月之後,路易斯·蒙巴頓宣稱,英屬印度在解體之後,將成為兩個獨立的國家。一個為印度,另一個則為巴基斯坦。訊息一出,世界為之震驚,紛紛表示不敢相信。
路易斯·蒙巴頓其實也有自己的打算,他當時為了給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留下矛盾,所以就故意沒有將克什米爾地區進行分配。
不僅如此,由於路易斯·蒙巴頓從提出印巴分治到具體實施,中間只間隔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這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根本沒辦法對邊境線和其他具體事務進行意義規劃。
英國人在劃兩國的國境線時,也沒有遵從當地人的意願,只是粗暴地憑自己的心情進行劃屬。可想而知,這樣一來肯定會出現很多矛盾。更要命的是,這條國境線,也沒有提前公佈,如果提前公佈的話,或許還能在商討中,制定出一個更加周密的計劃。英國人直到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獨立的當天才把國境線公佈了出來。
毫無意外,雙方在公佈了國境線之後大打出手。運用武力手段,把克什米爾和旁遮普地區進行了劃分。然而雙方均對此表示不滿,穆斯林教徒和印度教徒,在這裡爆發了前所未有的衝突。與其說是衝突,倒不如說是一場“戰爭”。
據悉,雙方當時一共約有50多萬人在暴力運動中失去生命。另外,大約還有1200多萬人在這次衝突中失去了家園。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英國方面的一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就置巴基斯坦和印度於不顧。另外,英國雖然從印度撤離了出去,但是卻遺留下了很多從小接受英國教育的印度政客。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比較認同英國的,因此,英國並沒有完全失去對印度的控制。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獨立後,僅僅三個多月的時間,第一次印巴戰爭就爆發了。這一次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之所以爆發衝突,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巴基斯坦的穆斯林信徒為了報復印度教。因為當時在印巴分治方案出爐後,印度信徒用殘忍的手段殺害了20多萬查莫謨穆斯林。
巴基斯坦在進軍克什米爾之後,克什米爾土邦的君主當時名叫哈利·辛格。他是一名徹頭徹尾的印度教信徒,所以他看到巴基斯坦進軍之後,便開始向印度方面求救,印度此時也不甘示弱,所以就派了部隊前去支援,最終使得第一次印巴戰爭爆發了。
這次戰爭以印度勝利而告終,當時印度佔領了一大半克什米爾,並管理了400多萬人口。而巴基斯坦,則管理著克什米爾剩下的一百多萬人口。後來,聯合國多次在中間調停,讓雙方將部隊撤出克什米爾地區。然而雙方此時已經打紅了眼,又怎麼可能會就此罷手。因此,聯合國的調解成為了一紙空談,雙方經常在這裡進行大大小小的戰鬥。
1965年8月,一直以來都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小規模衝突的雙方,再次發生了大規模交火。據悉,當時活動於克什米爾地區的巴基斯坦游擊隊,和駐守在克什米爾的印度軍隊發生了正面衝突。由於衝突規模越來越大,所以巴基斯坦的正規軍也加入到了其中。
此前雙方就已經在印度河入海口的卡奇地區發生了大規模衝突。當時,印度部隊被巴基斯坦給打敗了,因此印度軍隊只能被迫後退了三十公里。正當巴基斯坦軍隊準備繼續追擊的時候,英國方面出面了。在英國方面的調解下,巴基斯坦放棄了追擊,並答應簽訂了停火協議。
然而,就在準備簽訂協議的當天,印度方面再次表示,克什米爾地區為印度的一部分。這些話徹底將巴基斯坦給惹怒了,於是,巴基斯坦方面迅速組織了大量的兵力,準備再一次襲擊克什米爾地區的印度士兵。然而,由於此時的印度早已經做好了準備,所以巴基斯坦的軍事行動最終也沒能成功。然而巴基斯坦並沒有放棄,仍然在組織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此時印度也沒有閒著,他們也在第一次印巴衝突停火區附近,集結了大約6個師的兵力。一場更大的軍事衝突,正在醞釀之中。
剛開始面對來勢洶洶的印軍,巴基斯坦方面顯得有點不知所措。不過,很快巴基斯坦就回過神來,並立即展開了有效的反制。巴基斯坦方面將這次軍事行動命名為——“大滿貫行動”,而巴基斯坦方面在這次軍事行動中的表現,也確實能夠對得起他們起的這個名字。本來一開始佔有很大優勢的印度部隊,在巴基斯坦進行反擊之後,被打得落荒而逃!
戰後,巴基斯坦佔領了大片克什米爾的土地。此時,印度受到如此大的打擊,開始變得非常憤怒,為了扭轉頹勢。印度又從後方調集了一個軍的部隊,而且還抽掉了一個坦克旅前往印巴邊境地區。印度決定繞過克什米爾地區,直接向巴基斯坦縱深地區的拉合爾地區!
要知道拉合爾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是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同時還是巴基斯坦文化和藝術的中心。因此巴基斯坦方面不允許拉合爾地區出現任何意外。
巴基斯坦面臨亡國,中國果斷出手
1965年9月6日,正當巴基斯坦方面講重兵部署在克什米爾地區時。印度方面突然對巴基斯坦發動了大規模軍事行動,巴基斯坦由於準備不足,所以面對印軍時節節敗退!印度很快就打到了拉合爾附近,打過這裡之後,巴基斯坦就無險可守了。
巴基斯坦迅速將剩餘不多的部隊投送到亞科爾運河附近,他們決定要在這裡和印度決一死戰。然而此時印度的部隊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巴基斯坦方面的壓力很大。
另一方面,在克什米爾地區作戰的巴基斯坦軍隊,由於被印度方面切斷了補給線,所以也慘遭失敗。此時,巴基斯坦已經基本上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所以只能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國際上的幫助。但是,此時無論是充當世界警察的美國,還是曾經的“宗主國”英國,亦或是背離了初衷的蘇聯,都對巴基斯坦方面的求助視若無睹。大家都不願意過多插手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矛盾。
就在巴基斯坦最危難的時候,中國出手了,這是讓巴基斯坦萬萬沒有想到的。其實,在第二次印巴戰爭剛開始爆發的時候,中國方面就表示會堅決支援巴基斯坦。早在3月份的時候,巴基斯坦的領導人阿尤布·汗在訪問中國的時候。當時擔任外交部部長的陳毅就曾表示,如果在必要的時候,中國會無條件地援助巴基斯坦,幫助其反抗外部勢力的侵略。當時中國在這樣說的時候,大家都認為中國只是嘴上說說,並不會真的進行援助。但是,沒想到中國在最關鍵的時候真的選擇出手了!
中國看到巴基斯坦已經變得十分危險的時候,便開始在國際上對巴基斯坦進行聲援。並強烈地譴責了印度這種無恥行徑,然而印度方面並沒有理會,依然是我行我素。
於是,中國開始加大對中印邊境地區的巡邏力度。同時,黨中央還跟印度高層發出了一份抗議照會。在這份抗議之中,中國明確指出了印度應該停止一切軍事行動,因此印度這種行徑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國際關係,和地區國家之間的繁榮穩定。
不僅如此,周總理也曾在國際會議上表示會支援巴基斯坦,並強烈譴責了印度軍方的狂妄行徑。為了進一步給印度方面施壓,中國開始進行了很多必要的部署。
但是,印度依然不為所動。1965年9月16日,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汗再一次向中國發出了援助申請。此時拉合爾地區已經岌岌可危了,中國如果再不出手整個巴基斯坦都危險了。於是,外交部再一次深夜向印度駐華大使館發出了通電,嚴詞激烈程度可以稱為是絕無僅有的。後來這份通告更是被世界各國稱為中國的最後通牒。
印度方面此時收到我國的警告之後不敢再小視,表現的十分緊張,因為此前印度在對戰中國時,已經見識到了中國軍隊的厲害。所以這次,印度方面決定按照中國的說法去做。此時中國又表示會堅決支援克什米爾地區人民追求自主獨立的心聲,同時也會支援巴基斯坦人民反對侵略。如果印度在9月22日之前不能停止所有軍事行動,那麼一切後果均由印度方面自己負責。
通告發完之後,解放軍開始抵達中印邊境地區。此時,外界都已經看出來了,中國要武力干預印巴戰爭了。美國方面也非常擔心中國會武力干預,因為中國如果武力干預的話,勢必會引起東西兩個陣營的全面衝突。真的這樣的話,那麼印度將會陷入混亂,自己在東亞地區的利益也會不復存在。
於是美國也開始向印度施壓,印度向美國尋求幫助,希望自己在遭到中國打擊的時候,美國能夠出兵,但是這一要求被美國果斷地拒絕了。印度看到此時別無他法只能同意退軍,並在9月22日接受了聯合國的調停,第二次印巴戰爭也就此結束了。
巴基斯坦人民看到中國對其的幫助非常感動,所以後來慢慢的開始和中國的關係越來越好,後來中國也是比較給力,開始對巴基斯坦進行大規模援助。但是當時中國也比較貧窮,所以援助比較有限。後來改革開放之後,中國越來越有錢,所以對巴基斯坦的援助也越來越大。巴基斯坦對此也是非常感動,因此和中國的關係越來越好。
中巴之間的關係不僅是體現在國家層面,很多時候在民間交往上也有所體現。所以中國老百姓都親切地稱巴基斯坦人民為巴鐵,中國和巴基斯坦,也為世界各國如何處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做出榜樣。最後希望中巴兩國之間的友誼萬古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