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末,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公國之後,這個龐大的國家屹立於歐洲東部。十九世紀初,不可一世的法蘭西皇帝拿破崙踏上這片國土,最後他的大業隨之終結。
第二次大戰中,隨著西線作戰佔據上風,希特勒將目光投向了東方的那個巨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戰爭關係到二戰的走向,其中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二戰的轉折點。在斯大林格勒戰役進行時,北方的冰天雪地中爆發了大盧基戰役,被稱之為“北方的斯大林格勒”。
大盧基不過是個北方小城,德軍在此的部署僅僅只有七千餘人,而城外卻有十幾萬的蘇軍圍困,這場戰役以德軍兩百人突圍而出,蘇軍佔領大盧基而收場。那麼為何蘇德雙方會在此地展開如此激烈的拼殺?為何大盧基戰役被稱為“北方的斯大林格勒”?
嚴寒中蘇聯發動反擊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從波羅的海至黑海多達2000公里的戰線上,德軍北方、南方、中央集團軍群,向蘇聯發動襲擊,巴巴羅薩計劃自此展開。
戰鬥爆發後的第一週,德軍透過閃擊戰和充足的戰前準備,打得十分順利,中央集團軍群已推進至明斯克,南方集團軍群已接近基輔,北方集團軍群推進至西德維納河。面對蓄謀已久的德軍,缺乏戰爭準備的蘇軍,接連潰敗。
1942年7月,納粹高層命令下,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面對德軍的瘋狂進攻,成千上萬的蘇聯紅軍和斯大林格勒市民被組織起來,進行著艱苦頑強的抵抗,斯大林格勒的戰鬥一時間陷入了僵持。
為了避免北線德軍增援斯大林格勒,蘇聯紅軍一方面破壞德軍通往斯大林格勒的交通線路,一方面對中央集團軍群最北面的防區大盧基城發動攻擊。大盧基城距離中央集團軍群的戰線多達七十公里,守備該地區的是59軍。然而偌大一個大盧基城的防務,僅僅依靠一個軍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
大盧基雖然只有三萬人口,卻是東西方寬軌鐵路和窄軌鐵路換軌的必經之路,因此不少的西方外交家和莫斯科官員經過此地。大盧基城被洛瓦季河一分為二,這條河為大盧基的防守充當了天然屏障,河東是城市的主要部分,也是戰略要地火車站的所在地。早年間這裡修建了大量的碉堡,而且三面環河,這使得德軍確信蘇軍的進攻,必將付出巨大的傷亡。
整個大盧基防線由於兵力不足,出現了長達十英里的缺口,由於該地處於沼澤地帶,水深超過兩尺,所以平時只有偵察兵可以偷偷渡過,大兵團無法在這種地形行進。進入冬季之後,酷寒的天氣使德軍守備的天塹變成蘇軍進攻的坦途。
12月初,冰凍厚度已經達到12英尺的厚度,湖面上不能行進,但是結冰的河流已經足夠步兵行進。12月中旬之後,冰凍厚度達到20英尺,裝甲車已經可以在湖面上行走。在寒冷的冬季,每當大雪來臨之後,德軍的裝甲部隊機動能力都會大打折扣,而蘇聯的部隊十分適應這種天氣。到了冬季後,戰場成為蘇聯滑雪部隊的天下,恰恰在這個德軍最為無力的時候,蘇聯人發動了進攻,朝著德軍難以合攏防線的大盧基發起了進攻。
11月初,蘇軍開始對大盧基開始了行動,蘇軍對大盧基守軍的補給進行進行炮擊、空襲騷擾,但是蘇聯飛機的行動很少深入大盧基後方二十公里,這樣做的結果導致德軍的補給雖然出現了問題,但是依舊維持著鐵路的暢通。
大盧基德軍的佈置為,以59軍83師守備大盧基,第3步兵師守備大盧基南方。83師來自東普魯士,除了擔負戍守大盧基的任務外,還要負責125公里的防線防守。83師主要包括277步兵團,一個火箭炮營,兩個工兵營,一個山地團,共計七千餘人。這些部隊大部分士兵缺少冬衣,時刻遭受著霜凍的折磨。
蘇軍的進攻部隊戰鬥力是參差不齊的,很多的部隊都是重建的。此次擔任主攻任務的是第21、第9、第46近衛師和愛沙尼亞師,加上其他支援部隊共計8.67萬人,而這些蘇軍部隊有一個致命缺點就是,沒有攜帶重武器,他們妄圖使用人海戰術打敗德軍。
7000德軍拼死抵抗
11月15日,蘇軍開始了對大盧基城的進攻。依靠強大的兵力優勢,從南北兩端對大盧基城發動了包圍,一路上蘇軍沒有遇見成建制的抵抗,蘇軍部隊在零星交火中踏雪前進,到了晚上,蘇軍已經完成對大盧基城的包圍。
前期的包圍行動過於順利,蘇軍完成合圍之後立即對大盧基展開進攻。由於缺乏重武器,加上守軍依靠堡壘拼死反抗,25日的進攻使蘇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26日,蘇軍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守軍依舊頑強守衛著陣地,給予了蘇軍巨大殺傷,守軍也面臨巨大的損失。
27日,蘇軍切斷了守軍與外電話聯絡,城內外只能透過無線電聯絡。一天之後,蘇軍切斷了大盧基的鐵路運輸,達成了他們的目標。德軍將領Scherer開始接管戰鬥指揮權,他把一切能集合的兵力都集中起來,打算堅守到最後一刻。儘管前線將士意識到蘇軍的強大,可是希特勒正為斯大林格勒感到焦慮,根本沒有時間去照顧這座小城市。
當時中央集團軍群已經投入了勒熱夫地區,所以無暇顧及大盧基,於是守軍向納粹高層請求突圍。如果當時同意了守軍的請求,那麼守城德軍可以不付出多少犧牲突出重圍,付出的代價是後撤十幾公里。
納粹高層雖然沒有精力支援大盧基的戰事,但是向大盧基下達了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堅守到解圍。同時希特勒開始集中大盧基附近能夠作戰的二線部隊,甚至希特勒要求動用傘兵1師參戰,結果遭到了元帥戈林的拒絕,這支精銳師沒能支援戰場,成為德軍沒能解圍大盧基的原因之一。
雖然大盧基被圍的第一時間增援部隊沒有到達戰場,但增援部隊正在從各個方向朝這裡疾馳,其中第8裝甲師已經從列寧格勒出發。但由於長期戰鬥的激戰,使得第8裝甲師戰鬥力大大削弱,當大盧基守軍聽到支援的部隊時,內心不免感到些許失望。
雙方十分清楚,大盧基城完全有可能等到援軍趕到,所以蘇軍在一部分德軍工事尚未清除之時,立即對大盧基發動了進攻,蘇軍希望德軍援軍趕來之前,拿下大盧基城。在坦克的掩護下,蘇軍發動了一輪又一輪的進攻,在對德軍造成巨大傷害的同時,自身也遭受著巨大的損失。
面對缺乏重武器導致火力不足的狀況,蘇軍從加里寧方面軍中抽調了一個迫擊炮和重炮團,儘管最後很多重炮被調往勒熱夫,但是蘇軍的炮兵還是對德軍造成了巨大的殺傷。蘇軍的炮彈像雨點般落在城裡,對德軍造成了大範圍殺傷,德軍的受傷人數隨之大增。由於缺乏醫療物資,所以受傷的德軍士兵難以得到治療。一旦前沿被突破之後,蘇軍只能依靠人海戰術衝鋒。
儘管二戰中蘇軍的進攻是不惜代價的,但也經不住這樣的消耗。戰鬥進行到11月30日,主攻任務的蘇軍近衛第21、46師已經失去戰鬥力,不得不撤出戰鬥,而第249愛沙尼亞師士氣潰散,甚至有幾百名士兵加入德軍,再也不願意為斯大林戰鬥了。
蘇軍付出的巨大代價,使他們看到了結果,經過三天的鏖戰,德軍第342營已經消耗殆盡,倖存者不得不撤往城市。守城的德軍已經逐漸認識到,除非援軍能夠到來,否則城中的德軍早晚要被消耗盡。
沒過多久,德軍盼來了第8裝甲師,由於天氣和地形因素,導致解救行動極為不利,他們此次非常拼命,和蘇軍展開每一寸土地的爭奪。蘇軍為了阻擊第8裝甲師,從大盧基和其他地區抽調部隊,層層阻擊第8裝甲師的前進之路。在蘇軍的猛烈阻擊之下,第8裝甲師每前進一步,就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除了步兵傷亡慘重,能夠作戰的坦克更少了。
蘇軍車輪戰攻陷大盧基
隨著第8裝甲師被阻擊在大盧基之外,戰線開始平穩下來,蘇德兩軍開始整理部隊,蘇軍的傷亡代價驚人,其中除了之前的兩個近衛師和愛沙尼亞師外,第9、19近衛師已經傷亡殆盡。德軍的損失也更加嚴重,其中一個山地團22名軍官損失了20個,滿編狀態下786人,如今只有60人。
相比於蘇軍,德軍難以得到補充。南線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大大吸引了德軍的主力,大盧基得不到後勤補給和支援,只能得到希特勒的鼓舞。12月16日,希特勒為了鼓舞守軍,給將領發去電報:“我為你和士兵的勇敢作戰感到欣慰,我相信憑藉你們的鋼鐵身軀,能夠等來援軍。”面對希特勒的鼓舞,將領回電:“大盧基將堅守到最後一人!”
為了支援大盧基的戰鬥,希特勒發動空軍對大盧基進行空投。但由於大盧基沒有機場,加上準確性太差,最後很多的補給都落在蘇軍的陣地。為了向城內輸送大型補給,德軍通常使用滑翔機,經過一片佈滿高射炮的密林之後,降落在充滿瓦礫的大盧基城中。正是空投運輸中,德軍損失了80架戰機連同飛行員。
德軍的拼死抵抗,加上蘇軍的人海戰術,使得大盧基成了絞肉機。大盧基能的守軍由於缺乏補給,只能看著城外的蘇軍換了一批又一批,這些生力軍對疲憊的德軍造成了巨大的打擊。終於在1942年最後一天,大盧基被蘇軍一分為二,自此東部和西部失去了聯絡。蘇軍為了攻下大盧基不計代價,攻擊組織從連到旅,無論遭受怎樣的打擊,蘇軍總能得到補給,大盧基被一天天蠶食。面對這種情況,守城的德軍將領毫無辦法。
面對大盧基城的困境,第8裝甲師已經迴天無力,但是城裡的情況緊急,除非蘇軍主動撤軍,負責大盧基城堅持不了幾天。隨後在希特勒的嚴令下,戈林無奈只好派出的一個傘兵營的兵力支援大盧基,但他們人數有限,來得已經太遲了。
1月15日凌晨,傘兵營向大盧基西南方向突擊,以便於山地營匯合,殺出一條血路。然而在一位對地形十分熟悉的團長帶領下,走在被炸得面目全非的城區裡,他們迷路了。最終200名勇士找到了山地營,他們殺出了一條血路,最後200名勇士站在司令部面前。
1月15日,大盧基城發出了最後一條電報:“請立即向我們開炮!”隨後大盧基城的槍聲停了下來,一切歸於沉寂。1月16日,德軍統帥部宣佈大盧基失守。之後幾天的時間裡,西線的戰鬥雖然進行著,但德國在戰略上已經失敗,對於最後的結果已經沒有幫助。蘇軍奪回大盧基之後,守城的德軍七千餘人除了成功突圍的200勇士,其餘的大部分戰死。
大盧基戰役中,德軍的傷亡為5.9萬人,蘇軍傷亡則在十萬人以上。大盧基戰役雖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役,但是戰鬥的慘烈程度超乎了雙方的想象。正是由於這場戰役打得如此激烈,美軍將其評為“現代戰爭攻防教科書”,與斯大林格勒戰役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