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君,專欄原創作者、自由撰稿人
請勿複製貼上和轉載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日本國王
《武帝本紀》顏師古注曰:“凡言屬國者,存其國號而屬漢朝,故曰屬國。”
朝貢體系是東亞大陸非常獨特的古代國際關係體系。並與條約體系、殖民體系併成為世界三大國際關係模式。朝貢體系是以中國中原帝國為核心,以朝鮮、安南、琉球以及中亞和東南亞其他國家為藩屬國的政治秩序體系,自公元前3世紀至清朝滅亡結束。然而東亞有一個國家,卻長期遊離在中國朝貢體系之外,那就是日本。
日本只有在東漢和唐朝短暫成為中國的附屬國
日本的歷史據說是起源於秦始皇時代的徐福東渡,這自然是無法考證的。但日本確實在秦漢時期已經和中國取得了交流。
建武中元二年(57年),光武帝劉秀32年,日本國王(實際上只是日本列島上的一個首領)遣使入都城洛陽進貢,願為東漢藩屬國,求光武帝賜名。由於倭奴使者個子非常矮,所以光武帝賜日本國名為“倭國”。倭奴國王又請求漢光武帝賜封,光武帝又賜其為“倭奴王”,並賜封“漢委奴國王金印”金印。這顆金印已於1784年在日本九州志賀島出土,成了日本國寶,並作為中日兩國最早友好交往的證明,今收藏於福岡市博物館。但金印出土之後,在20世紀中國學者曾懷疑這是偽造的。
《後漢書·光武帝本紀》和《後漢書·東夷傳》記錄建武中元二年(57年)漢光武帝賜印給倭國。此後,“倭奴”、“倭”長期作為日本的國名,一直延續到唐朝。
三國之後,日本由原始奴隸制國家逐漸發展,而且民族自尊心也開始爆棚。在隋朝時,倭奴往往不願被視為藩屬國家,而是想竭力維持一種對等的地位。小野妹子曾代表倭奴國王致書隋煬帝:“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楊廣自然很生氣,但也沒把倭奴怎麼樣。可見倭奴在隋朝時的獨立地位。
唐高宗李治
但是在白江口海戰之後,倭奴被唐朝徹打服。公元663年,倭軍4萬2千、戰船1000餘艘被唐軍1萬3000、戰船170艘,在百濟白江口展開了激烈海戰。倭奴慘敗,從此,倭奴心甘情願成為了唐朝附屬國。而倭奴隨著大化改新,倭奴的法律、歷史、社會體系、文學、都跟中國一樣、文字也都是中文,甚至都城都是當時長安城的迷你版。而在武則天時代,受到中華文化薰陶的倭奴也深感“倭奴”二字不體面,所以懇請武則天賜名“日本”,從此倭奴這個名字才成為歷史。
日本學者繪製的唐朝地圖,九州島都划進去了
在宋朝時,日本人也非常傾慕宋人。經常有日本女子跨海來宋朝求子。但元朝忽必烈入侵日本失敗,導致日本人從此開始平視中國。日本叫囂“崖山之後無華夏”。明清兩朝,日本更不願意做中國的附屬國。甚至還發動了萬曆朝的朝鮮之役和清朝的甲午戰爭。
佐佐木希穿紅色和服
古代日本能遊離在中國朝貢體系之外,秘密在哪裡?
古代日本能長期遊離在中國朝貢體系之外,是有非常現實的原因的。
首先,中國陸地和日本隔著東海和日本海,中原王朝過不去。唐朝高僧鑑真應日本僧人邀請,先後6次東渡,歷盡千辛萬苦,才在754年到達日本。而忽必烈東征日本,碰上了颱風,幾萬水師都損失殆盡,可見當時海路多難。而中原王朝的附屬國除了琉球和蘇祿,基本上全都是與陸地接壤的。
而其次,攻伐日本無利可圖。漢武帝開拓西域是為了打擊匈奴,其次是經濟貿易。日本是島國,根本就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資源,更不是交通要道,所以,皇帝們對此不感興趣。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就把日本列為不徵之國。這是很明智的,窮鄉僻壤,即使打贏了還要倒貼錢的。因為窮,所以日本才產生了倭寇。
二戰時期的日本士兵,確實挺矮的
所以,日本才能在東亞保持自主的地位,而不用受到中原王朝的威脅。日本是一個不幸的國家,因為它位於亞洲大陸的最東端,資源匱乏,生存條件惡劣。但它也是幸運的國家,因為它遠離大陸反而保持了獨立的主權。同時這也是一個值得佩服的國家,因為它懂得不斷學習,所以才會成為我們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