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主角是長安。
2019 年,打著這句宣傳口號的連續劇《長安十二時辰》播出。這則懸疑故事的背景設定在唐朝玄宗年間的長安。
登場人物來自各種出身階層,為長安增添了多元色彩,舞臺則橫跨西市小巷與宮殿宴席。細緻得猶如在八世紀長安城街頭實地拍攝的影像,以及充滿躍動感的壯闊場面,令許多觀眾如痴如醉。
故事時空是唐玄宗天寶三年(744 年,劇中與原作皆標為「天保」以示虛構)長安的上元節當天。上元節是一年中最初的滿月之日,夜裡會舉行點燈活動,唐代在上元節這天特別准許夜間外出,華美的燈籠徹夜點綴著街道。
利用人人皆可自由往來賞燈的上元節,對王朝積怨已久的反動派集團抓住玄宗,計劃炸燬長安。只有一天的時間可以阻止他們,即正月十四日上午十點(巳正)到隔天十五日上午十點,整整二十四小時(十二時辰)。熟知長安內裡的一名死囚帶著特命出獄,挺身面對王朝與長安的危機。
八世紀為現代的出發點
本劇舞臺玄宗天寶年間(742—756 年),一般認為是中國近世的開端。
在政治制度及整體思想文化,尤其是繪畫及書法等方面,自天寶四年(745 年)起集權政治和世俗文化便開始並行發展,為現代社會揭開了序幕。
事實上,隨著 751 年怛羅斯戰役與 755 年爆發的安史之亂,八世紀中期歐亞大陸東部的形勢也為之一變。唐朝囊括遊牧與農業地區的農牧複合國家體制開始崩壞,自四、五世紀以來的世界趨勢在此面臨了重大的轉換期。
751 年,在流經現今吉爾吉斯共和國西北部的怛羅斯河畔草原上,唐朝軍隊被剛成立不久的阿拔斯王朝軍隊擊敗。經過這次敗戰,中國的王朝永遠失去了帕米爾高原以西的間接統治領域,玄宗的「開元之治」自此邁向終結。
751 年(玄宗天寶十年)發生了著名的怛羅斯戰役,成立不久的阿拔斯王朝(750—258 年)軍大敗唐朝軍隊,導致歐亞非大陸的國際關係出現轉變。751 年也是安史之亂爆發的四年前。
在怛羅斯戰役與安史之亂的加乘作用之下,伊斯蘭勢力確立了中亞霸權,蒙古高原的回紇、西藏高原的吐蕃,以及中國西南部的南詔亦擴充套件其勢力,使得唐朝的統治空間大幅縮減。
長安七五一年(天寶十年)
另外,751年恰逢玄宗在位滿四十年。正月八日,玄宗於大明宮南方的大寧坊西南隅的太清宮舉行祭儀。太清宮為供奉唐朝李氏祖先老子的靈廟。
相傳老子(玄元皇帝)曾顯靈大寧坊天上讚頌玄宗,故玄宗於 742 (天寶元)年興建此廟。太清宮象徵玄宗注重道教的政策,在國家儀典佔有重要地位。
正月九日,玄宗先後於太清宮及皇城內的太廟祭祀先祖,接著南返城內,十日於明德門東南的圓丘祭拜天地。返回大明宮後,玄宗昭告天下免除當年地稅,藉以體恤人民。
在首重祭祀天地的國家禮儀當中,將太清宮的祭祀順序置於太廟之前的皇帝親郊(皇帝親自祭拜天地的禮儀)形式,便是在 751 年正月定型並流傳後世。
當時突厥人武將安祿山日益受寵,同年正月更獲賜位於長安城內一等地的親仁坊宅邸。安祿山在長安數一數二的豪宅裡過著奢華的生活,同時打入大明宮內玄宗、楊貴妃及宮廷的人脈中,成為左右唐朝政治中樞的軍人政治家。
二月,安祿山要求擔任河東節度使,並得玄宗應允,從此一人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地節度使。
而安祿山也是首度獲封東平郡王爵位的唐朝將軍,八月更擔任河北道採訪處置使,成為唐朝擁有最大勢力的軍閥。此外,安祿山還設宴邀請奚與契丹將軍,並在席間將其灌醉後殺害,將首級獻給玄宗討其歡心。
四月,唐軍進攻南詔,最後大敗。南詔藉機依附吐蕃結為兄弟之邦,成為吐蕃贊普義弟,並獲得東帝的稱號。唐朝所統治的遼闊疆域因而逐漸走向瓦解。同一時期,中亞也爆發了撼動唐朝霸權的事件,也就是怛羅斯戰役。
怛羅斯戰役
750 年(天寶九年),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出安西都護府所在地龜茲,越過帕米爾高原進軍粟特,攻打石國。當時高仙芝謊稱和談,偷襲石國國王,並大肆掠奪財寶。
751 年正月,高仙芝帶著擒獲的國王及其部下進入長安,蒙玄宗賜封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
高仙芝入侵粟特,俘虜石國國王拘送長安,這一連串舉動激怒了粟特人,致使粟特各國與創立沒多久的阿拔斯王朝(大食)軍聯手。粟特各國邀請阿拔斯王朝軍隊,計劃攻擊高仙芝據點的安西四鎮(龜茲、于闐、疏勒、焉耆)。
751 年,高仙芝聞訊後率領三萬漢人與非漢人軍隊前往怛羅斯。唐軍和阿拔斯王朝軍交戰了五天,過程中本為唐朝同盟的葛羅祿部倒戈,與阿拔斯王朝軍聯手,導致唐朝慘敗,士兵大多戰死,高仙芝好不容易才逃回長安。然而阿拔斯王朝的軍隊並未進攻安西四鎮。
怛羅斯一役戰敗後,唐朝所統治的空間再也無法擴充套件至帕米爾高原以西。唐朝軍隊在中亞的敗戰促使吐蕃與回鶻崛起,唐朝軍事前線逐漸從西北轉往東方。
四年後安史之亂爆發,更決定了日後中國軍事重心正式由西北向東北轉移,而中原政權軍事重心的轉移,也成為後代遼、金、元、清成立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