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959年發現的二里頭遺址,經過60多年的持續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二里頭遺址在河南洛陽盆地偃師市,300萬平方米的超大規模顯示它在二里頭文化乃至東亞地區佔據極為重要的地位。
中心區“井”字形主幹道路網路,把都城規劃成以宮殿區為中心的多個方正、規整的網格,官營作坊區、祭祀區分居宮殿區南北,共同形成都城的中軸區域,中軸區域東西兩側則是貴族居住和埋葬區。嚴整有序的佈局規劃顯示出嚴格的社會等級,宏大的宮城和複雜的大型夯土宮殿建築顯示出清晰的宮城宮室制度。
鑄銅作坊和綠松石加工作坊設定在宮殿區以南,並以圍牆防護,體現出對奢侈品的生產使用權力的壟斷。在宮殿區北部設定專門區域進行祭祀,表明對祭祀活動的特別重視。使用複雜珍貴的青銅、玉質禮器及綠松石龍等重器體現等級禮儀。使用較大墓穴,隨葬豐富珍貴的用品,顯示嚴格的喪葬禮儀制度。
等級分明的社會結構、秩序井然的統治格局,充分表明二里頭文化已經產生了最早的王權和王朝國家,二里頭遺址成為王國的權力、祭祀、禮儀、經濟等方面的中心。這些都是認識當時社會歷史極其重要的內容。
多數學者認為,距今3800年到3500多年的二里頭遺址、二里頭文化,所處的年代、地域、發達程度、發展階段等諸多情況,與文獻記載中的夏都、夏王朝對應度極高,極有可能是夏都、夏王朝的遺存,是研究中國早期王朝國家的重要物件。因此,以二里頭遺址、二里頭文化為基礎進行夏文化探索,也是實證中華文明5000多年曆史的關鍵環節。
時間序列和空間位置是考古研究的兩個基礎。因此近幾年,我們繼續把探索二里頭都城佈局結構作為中心工作。
對中心區西南路口處的發掘,弄清了原被民房壓佔、跨建於宮城西牆南段的8號基址為南北長方形,面積近190平方米,其應為宮城西牆南段具有門道性質的夯土建築。還發現了宮城南牆西段、作坊區圍垣西北角、宮殿區以西區域圍垣的東南角。從這些發現可以確認,作坊區以西區域存在東牆,其他牆垣有待探索。繼續擴大工作範圍,發現“井”字形道路向更遠處延伸,宮殿區南北兩側的道路向東、西延伸,自宮西路向西延伸的長度均超過400米。道路兩側多發現牆垣,與宮城南北牆成一直線或平行,寬度接近。在宮西路以西,新發現與之平行的南北向道路,相鄰兩條南北向道路之間的距離大致接近。
二里頭都城這些新發現的道路、牆垣和多個網格,為繼續進行佈局研究以及其他綜合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宮殿區居於中心,顯示了王權的至高無上、權力的高度集中。多個區域外側以圍牆間隔、防護,在其中多個網格內發現不同等級的建築和墓葬,每個網格應屬不同的人群,表明二里頭都城極可能已出現了分割槽而居、區外設牆、居葬合一的佈局。
中原龍山文化的聚落佈局多是居葬分離,二里頭都城居葬合一的佈局結構,體現了二里頭先民的創造能力,也為先秦時期其他都邑遺址佈局結構的探索提供了有益參考。居葬合一的佈局結構,在偃師商城、鄭州商城、安陽殷墟、周原的殷人聚落都有類似發現,表明這種制度被商、周王朝繼承,體現了二里頭文化的引領作用。二里頭文化創立的都城規劃制度、宮城宮室制度、青銅禮樂制度等多種制度模式,成為商周文明的主要基礎。
二里頭都城的佈局探索工作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都城中心區是否存在更大範圍的道路和牆垣,是否可以劃分為更多網格?各網格的內涵有何異同,相互關係如何?都城內有沒有對水資源、水環境的改造利用設施?有沒有與大型夯土建築相稱的王陵級大型墓葬?周邊是否存在拱衛、支撐都城的“衛星”聚落?等等。這些重要問題,都需要持續不斷的工作去探究、揭示。
二里頭遺址是特別重要的文化遺產,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子孫後代。如何正確處理好二里頭遺址的保護、發掘、研究、利用、傳播工作的關係,是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相信透過科學規劃和持續努力,在上述方面會有值得期待的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12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