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簡稱陝或秦,省會西安,位於我國內陸腹地、黃河的中游,東邊是山西省、河南省,西邊是寧夏、甘肅省,南邊是四川省、重慶市、湖北省,北邊是內蒙古,至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876.21萬人,土地面積20.56萬平方千米。
在古代歷史上,先後共有西周、秦、西漢、新、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大夏、西魏、北周、隋、唐14個朝代在陝西建都。
陝西地區有人類誕生初期的西安藍田猿人,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發現地,有最具原始社會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遺址和楊官寨遺址,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的誕生地、部族發源地及陵寢所在地,相傳也是更為久遠的華胥古國或華胥氏的所在。
古為雍州、梁州之地(陝北、關中屬雍州、陝南為梁州)。
周是陝西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始祖名棄,堯舜時被封為后稷,封於邰(今陝西武功縣及楊陵區一帶)。商代晚期已為渭水中游的強盛諸侯國。姬昌(文王)遷都豐(今西安市長安區馬王村一帶)。經牧野之戰,周武王姬發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西周後期,秦始皇的祖上非子替周王室養馬有功,周孝王將“秦”(據說曾在今天的甘肅省天水東南)這塊土地封給了他,秦國也成了周的附庸。秦穆公時,國力強盛,又打敗了東方的晉國,佔領了整個關中。由於陝西其地春秋時為秦國,所以簡稱秦。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咸陽(今西安,咸陽一帶)為首都,並把全國劃分為36郡,今陝西境內有上郡、北地郡、漢中郡。
秦亡之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把陝西關中和陝北地區分封給秦朝的三名降將:章邯為雍王,治咸陽以西地區,都廢丘(今咸陽興平市);司馬欣為塞王,治咸陽以東地區,都櫟陽(今西安市臨潼區);董翳為翟王,治陝北地區,都高奴(今陝西延安市一帶)。將應封為關中王的劉邦分封到偏僻的漢中區域。
西漢時期,京師長安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的城市,當時世界上只有歐洲的羅馬城可以與之媲美。
西漢的郡、國在今陝西省境內的有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上郡、漢中郡,以及弘農、武都、廣漢、西河、北地等郡的部分縣。屬於司隸校尉部及朔方、益州、涼州三刺史部。
東漢時期,遷都洛陽,以長安(今西安)為西京。今陝西地分別屬於司隸校尉部和益州、涼州、幷州等刺史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段時期在陝西建都的政權先後有西晉、前趙、前秦、後秦、大夏、西魏和北周。除大夏建國都統萬城(今陝西靖邊縣)外,其餘朝代均建都漢長安城。
西晉時期約與三國時期相同,今陝西省境內當時設有雍、梁2州及秦、司2州部分郡、縣。
隋朝時期,改州為郡,實行郡、縣二級制,治所在今陝西省及轄地涉及今陝西省的共14個郡,99個縣。隋文帝楊堅在漢長安城東南營造面積達80多平方千米的新都城——大興城。
唐代是中國古代的鼎盛時期,也是古代陝西最繁榮的時期。唐代長安人口最多時超過10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中和元年(881年),黃巢率農民起義軍攻入長安,在大明宮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
五代十國時期,今陝西省秦嶺以北的大部地區,當時屬於梁、唐、晉、漢、周;關中西部在唐末即被李茂貞佔據,建立岐國,後被後唐滅掉;陝南初屬前蜀,後歸後蜀;北漢則佔有今陝西省神府一帶,
公元965年,北宋滅後蜀,控制陝西全境,設立關西道,後改為陝西路。
南宋時期,金國控制關中地區,陝南地區以秦嶺遮蔽,歸屬南宋。
元朝初期,設立陝西四川行中書省,轄區約有今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川五省區及內蒙古自治區河套地區。
後設甘肅等處行中書省,將陝西、四川行中書省分成陝西等處和四川等處兩個行中書省。
明朝時期,陝西地區為陝西承宣布政使司,轄今陝西全境和甘肅嘉峪關以東、寧夏及青海湖以東部分地區。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改西安為長安,建立大順政權。
清朝時期,將平涼、慶陽、臨洮、鞏昌、四府劃出,從陝西省分置甘肅省(含寧夏)。
民國三年(1914年)六月,陝西省分為關中道、漢中道和榆林道三道。
1949年12月,陝甘寧邊區轄地約為今陝、甘、寧、青、新5省區全部,山西省西半部,湖北省鄖陽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河套及套西地區。
截至2019年,陝西省下轄10個地級市、30個市轄區、6個縣級市、71個縣。分別為西安市、寶雞市、咸陽市、銅川市、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漢中市、安康市、商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