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姜格莊鎮北頭村,有一支都姓的居民,據族譜記載,他們是蒙古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後裔,先人叫必裡海。從這裡走出的都姓人有十幾萬,遍佈全國各地。
最早提到必裡海的文獻記載是明代寧海州同知焦希程所撰的《寧海州志》。該書卷下《官守》記載說:
“達魯花赤兼管本州諸軍奧魯勸農事:元初有必裡海,中統元年海死,子抄兒襲;抄兒死,子不老赤襲。子孫遂家焉,至今存姓曰‘都’。至元、元貞、大德,皆不老赤也。”
《都氏族譜》也記載說:
“都氏系皇元宗室,始祖諱必裡海公,元初為牟平達魯花赤兼管本州諸軍奧魯勸農事。必裡海公卒,諱抄兒公襲,抄兒公卒,諱不老赤公襲。嗣後皇元鼎革,隱居於鄉。明太祖存先代之後,賜姓曰都,都氏自此始。”
《族譜》中的“元初為牟平達魯花赤”,應該為“寧海州達魯花赤”。
此外,在昆嵛山神清觀的幾塊碑刻銘文中,也有都達魯花赤必裡海、不老赤的字樣。2009年12月,內蒙古電視臺《蔚藍的故鄉》攝製組到煙臺拍攝,筆者曾與煙臺內蒙古商會會長劉宏玉先生陪同前往,在昆嵛山神清觀前就看到了其中的幾塊刻有都達魯花赤必裡海、不老赤的字樣的石碑,當時它們正橫七豎八地躺在雪地裡,我們扒拉掉上面的積雪,才看到了它們的真實面目。
必裡海是成吉思汗的同時代人,據學者考證,其人就是《元史》中所記載的不裡海拔都兒(孛裡海、不裡合)。1217年,成吉思汗命大將木華黎討伐金朝,分探馬赤軍為五部,每部各置統帥一人,必裡海即是其中的一員。探馬赤軍是蒙元帝國時期的一支精銳部隊,它從各千戶、百戶和部落中揀選士兵組成,在野戰和攻打城堡時充當先鋒。蒙古滅金以後,探馬赤軍分頭鎮守中原,必裡海以軍功授寧海州都達魯花赤兼諸軍奧魯和勸農官。
達魯花赤是蒙元時期設定的具有蒙古民族特點的一種官職,它遍設於各路府州縣以及軍隊甚至中央各衙門之中,意思為“鎮守者”或“斷事官”,所以漢文文獻也稱之為“監”,如監某州、監某路、監某縣等等。達魯花赤基本都由蒙古人擔任,個別由色目人(中亞人以及阿拉伯人)擔任。它的官品雖然與各路府州縣長官相同,但實權大於這些官員。“奧魯”,是蒙元時期特有的一種軍事制度。當時蒙古國男丁充軍出征,家屬和童僕按照千戶的組織在後方或隨軍從事生產,稱為奧魯。蒙古滅金以後,將這種奧魯制度在江淮以北地區普遍推行,成為專門管領軍戶的機構,一般由達魯花赤兼任;而勸農官,是督察農事的官員,有時也由達魯花赤兼任。
寧海州治所在今煙臺市牟平區,管轄牟平、文登2縣,元初隸屬於益都路,至元九年(1272年)直隸於中書省(元朝時期,山東地區大多數時間不設行省,而直屬於中央中書省)。除寧海州設都達魯花赤外,牟平縣和文登縣也都設有達魯花赤。
必裡海卒於中統元年(1260年),也就是元世祖忽必烈即位的那一年。根據元朝制度規定,各路達魯花赤的子弟可以蔭敘充任州達魯花赤,州達魯花赤的子弟可以蔭敘充任縣達魯花赤,所以必裡海的子孫們世襲達魯花赤,只是有的擔任的是寧海州達魯花赤,有的是牟平縣達魯花赤。有據可考的必裡海的兒子抄兒、孫子不老赤都擔任過達魯花赤,在當地經形成了一個顯赫的大家族。
元明變革之際,為躲避戰亂,必裡海的子孫們隱居民間。為日後一家人相認,同時又為了避免漢人的誤解,於是他們商定,將先祖必裡海的官職名“都達魯花赤”的第一個字“都”,作為他們的姓氏。而另外一種說法是,“都”姓為明太祖朱元璋所賜。不過無論哪種說法,應該都與“都達魯花赤”有一定的關係。之後,經過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蒙古族必裡海的後人——都姓人,與漢族融為一體。
明朝景泰年間(1450-1457年),都氏家族中有三兄弟都鎮、都亮、都寧,離開牟平城,往東北方向行走了60華里,在這裡定居下來,起村名叫“北頭村”,也就是現在的煙臺市牟平區姜格莊鎮北頭村
牟平北頭村的“都氏家祠”,是必裡海後人儲存至今最為古老的都氏家祠,家祠何時所建已經無從考究,鑲嵌在院內牆上的一塊石碑上記載說家祠曾在清朝嘉慶七年(1802年)被修繕過,至今也有200多年時間。家祠裡至今仍然懸掛著鎮、亮、寧三位都姓先祖的宗譜,大門上年年必寫的一副對聯,以志本族之由來:
奧魯勸農,在元朝總執州事;
以官為姓,至昭代世處海濱。
前面說過,“奧魯”、“勸農”都是必裡海兼任的官職;而“昭代”也就是政治清明的時代,常用以稱頌本朝或當今時代。這裡的“昭代”,也就是清代。
都氏族人雖然已經漢化,捕魚種地與當地的漢族百姓無異,他們的民族成分也是漢族,但他們不忘先祖,每年都舉行祭祖活動,筆者也曾參加過幾次,其中2017年的活動尤為隆重,這一年都氏家祠維修擴建落成,並作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各地都姓族人數百人參加了這次活動,呼和浩特市駐煙辦事處主任閆剛、煙臺內蒙古商會會長劉宏玉以及著名書法家史世奇先生等也應邀參加了本次活動。祭祀活動莊嚴而隆重,既體現了儒家禮儀傳統,又具有蒙古族文化特色,我想這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內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結果吧!
以下是2017年都氏祭祖的幾張照片,其中前面4張系從都氏後人煙臺都基民先生微博中下載,謹致謝意!
家祠大門
集體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