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們受到的苦又有幾個人能夠承受?最近一檔電視節目報道了一個13歲孩子的艱難求學路,戳到了無數人的淚點。
他自幼喪父、童年喪母,最後連繼父都離他而去。這樣的遭遇放在一個還沒有上初中的孩子身上,能夠活著或許都是一個奇蹟,可是韋仁龍卻用自己的堅韌戰勝了這些磨難,不僅完成了學業,更是以707分的傲人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他的故事值得我們去聆聽。
被命運捉弄的孩子
2001年,韋仁龍伴隨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降生在廣西省河池,這條小生命的到來也為家徒四壁的家庭增添了很多歡樂。
河池地處雲貴高原附近,四面環山,貧窮和閉塞是這裡的代名詞。生活在這裡的人,大多數都是為了活著,而不是為了生活。
艱苦的生活環境對韋仁龍來說並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他還沒能記得住父親的模樣,父親就已經離他而去。在他1歲的時候,父親外出勞作不慎出現了意外,徹底地離開了他,這對於一個人帶著孩子的母親來說猶如晴天霹靂。
母親也想過獨自照顧自己的孩子,可是現實卻給了她重重地一擊。為了讓孩子能夠吃上飽飯,母親在親朋好友的勸說下開始為韋仁龍尋找繼父。
母親改嫁唯一的條件就是找一個能夠對自己孩子好的男人,哪怕男人長得醜或者家庭條件不富裕她也可以接受。為母則剛,韋仁龍的母親現在考慮的問題只有自己的孩子,她並沒有考慮過自己的下半生會不會幸福,只要孩子能快樂的成長就是她最大的期望。
經過多方打聽,繼父的名字出現在他母親的耳邊,而這場婚姻也徹底改變了韋仁龍的命運,正是在繼父的影響下,韋仁龍對未來有了規劃。
繼父從小就是孤兒,在左鄰右舍的幫助下才得以活下來。由於家境貧寒,30多歲還沒有找到老婆,繼父非常同情和疼愛小韋仁龍,他不想這個孩子也成為和他一樣的孤兒。
此時的韋仁龍還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他不知道父親是什麼概念。但每天繼父都會逗他開心,陪他玩耍,用父親的愛去撫慰這個不被上蒼眷戀的孩子。
繼父自己是孤兒,他不想韋仁龍從小就失去父愛,因此想盡一切辦法去彌補。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了韋仁龍三歲的時候,然而磨難並沒有停止。
由於常年累月的勞累,母親的身體狀態不容樂觀。她的肺病已經到了醫生都愛莫能助的地步,而且家裡也拿不出多餘的錢替她看病。在韋仁龍三歲的時候,母親因為肺癌撇下了自己的孩子,離開了人間。
失去母親對於一個三歲的孩子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對於母親的依賴讓他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每天哭鬧,繼父用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去化解韋仁龍心中的悲傷。
正是這樣的愛讓年幼的韋仁龍漸漸地從失去母親的情緒中走了出來,他不再哭鬧,開始慢慢適應沒有母親的生活。韋仁龍變得懂事,比很多同齡的孩子都要成熟了很多。
在他最需要關懷的時候,繼父沒有選擇逃避,反而對他更加愛護,更加無微不至。
來自繼父的愛
繼父怕他傷心,每天都會抽出很多時間陪韋仁龍玩耍。他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孩子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後才能走出大山。”
這樣的話也深深地影響著韋仁龍,他或許不太懂這句話的真實意思,但是他知道這是繼父對他最大的期盼。
繼父想透過自己的兒子去完成自己一生無法完成的事情。
韋仁龍並沒有因為母親的離開而失去生機,大點之後就開始幫助繼父收拾家裡,小小的年紀就開始洗衣做飯,和繼父共同支撐起這個搖搖欲墜的家。
村裡的很多人也會在能力範圍內幫襯這對父子。當然也有很多閒言碎語,一些不太友善的人往往會和他的繼父說:別管這個孩子了,你再娶個老婆還容易些,帶著這樣的拖油瓶,你這輩子都別想娶老婆。
對於這些閒言碎語,韋仁龍的繼父往往都是一笑而過,因為他深知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是這個孩子的親人了,如果他也離開了,韋仁龍就真的成為了孤兒,他不想讓還沒有感受到親情的孩子就失去了親情的溫暖。
為了讓孩子逃離這個流言蜚語的鄉村,也為了改善孩子的生活環境。繼父選擇帶著韋仁龍打工掙錢。
第一次離開家鄉來到大城市,韋仁龍被大城市的生活所吸引,車水馬龍的汽車,川流不息的人群都是一個山村孩子從來都沒有看到過的。他開始嚮往著大城市的生活,哪怕現在他還小,他堅信自己以後一定會走出大山。
為了能夠攢下錢在這個陌生的城市生活,他和繼父共同努力,繼父在工地幹活,他就在附近撿破爛換錢。這讓繼父欣慰的同時,更多的是心疼。
可是韋仁龍常常和父親說:“我不辛苦,你才是最辛苦的,總會有一天我會掙到錢讓你不必受苦。”繼父每次聽到這樣的話特別感動,一切的辛苦都算不得什麼了。
即使兩人如此的努力也無法在這樣的大城市立足,他們只是這座城市的建設者,並不是居住者。
或許未來他們會來到這個城市生活,但是不是現在,畢竟現在的經濟條件不允許他們過多地留在這裡。
在外漂泊了幾年的父子倆也意識到了韋仁龍到了上學的年紀,繼父選擇返回家鄉讓韋仁龍上學,他深知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孩子的命運,不想孩子像他一樣成為文盲。
7歲的韋仁龍到了上學的年紀,繼父把他送到了村裡的小學讀書。為了能夠更好地照顧他,繼父沒有出門打工,開始耕種自己的幾畝良田,平時也幫助附近的村民打些零工。父子2人住在繼承下來的兩間茅草屋,一個為了生活而打拼,一個為了實現夢想而學習。
第一次接觸書本,韋仁龍就對知識有了極度的渴望,他非常刻苦,課間別的孩子都在玩耍時,他的心裡只有學習。放學之後就幫助父親幹農活,父親做什麼他在後邊就跟著學什麼,不久之後就已經把所有的農活都學會了,已經不需要父親在旁邊輔導就能獨立的完成農事操作。
村子裡的人往往都會拿自己家的孩子和韋仁龍作對比,學習比不過就算了,就連幹農活都沒辦法和他相比,這也許就是人們常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
繼父走在村裡也會收到很多誇獎,這讓因為貧窮很多年沒有抬起頭的繼父有了昂首挺胸的勇氣。韋仁龍用自己的努力讓這個積貧已久的家庭有了一些曙光。
如果這樣的生活繼續下去,或許韋仁龍的童年會無比幸福,他也不會有接下來的遭遇。可是命運又一次給年僅12歲的韋仁龍開了一個“玩笑”。
繼父由於積勞成疾,離開了韋仁龍。
韋仁龍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父母了,他成為了繼父最不願意讓他變成的身份——一名孤兒。
成為孤兒的韋仁龍
成為孤兒的他,一直記得繼父從小就教育他的話:“一定要好好讀書,走出大山。”為了完成繼父的臨終遺言,韋仁龍從沒有放棄過對於學習的追求,他更加堅信只有讀書才能夠改變自己的困境。
他跪在父母的墳前立志:就算生活再難,也要好好讀書,走出大山!
可是現實的生活問題才是他首要解決的,他必須先安葬自己的父親。
在舅父的幫助下,韋仁龍把自己的繼父安葬好,開始了新生活。舅父也想擔負起養育他的責任,可是舅父自己還有三個孩子要養,實在有心無力。
韋仁龍自己也清楚舅父的家庭情況,他不想在讓年過半百的舅父再替自己奔波,婉言拒絕了舅父的撫養。舅父雖說沒有收養韋仁龍,時常也會給韋仁龍帶些肉改善一下伙食。
舅父的幫助對於韋仁龍來說還不能完全解決溫飽問題,學校飯卡沒有錢的時候他只能捱餓。為了能夠挺過去,別人去吃飯時他都會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書本上。
知識能夠填飽肚子
有的同學忍不住問韋仁龍你不餓嗎?他的回答總是:“看書投入的時候,會忘記飢餓。”然而再堅強的身體也扛不住餓上兩三天,沒有辦法的韋仁龍會半夜偷偷跑出校園去菜市場撿一些人家扔的爛蔬菜。
有時候碰到水果攤時,他會對攤主說:水果爛了,能不能別扔,給我吃?
很多水果攤主看到他可憐都會把爛水果給他,有時候也會送一些好的水果給韋仁龍吃。
這些東西連填飽肚子都是難題,何談營養可言。為了讓自己能夠吃飽,韋仁龍學會了抓螃蟹。在四面環山、水資源豐富的河池地區,魚蝦之類的生物並不是稀缺資源。螃蟹肉也成為韋仁龍唯一的蛋白質攝取來源。
為了學會抓螃蟹,韋仁龍特意和村裡的老人學習了很多次,才逐漸掌握了抓螃蟹的技巧。但是抓螃蟹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冰冷的河水對於12歲的孩子來說是一種折磨,而且水裡的吸血蟲咬人也是非常疼的。
韋仁龍卻早已習以為常,被咬了養幾天就會好。為了能夠吃飽他已經忘記了河水的冰涼和蚊蟲的叮咬。
掙錢交學費
就算這樣的拼命,韋仁龍也時常捱餓,但他並沒有因為捱餓而放棄學習、放棄自己。他堅信總有一天自己可以透過讀書走出這片大山,以他的成績上初中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學費成為了他走出大山的第一道阻礙,為了能夠攢夠學費他開始有計劃的掙錢。
他學著像繼父一樣開始打短工,在農村找一些自己能夠完成的農活去掙取學費。
附近的村民都是些純樸的人,都把些輕巧活留給韋仁龍去做,往往也會多支付他一些費用。對於這些韋仁龍都記在心裡,他心裡想著:學業有成之後一定會報答這些幫助過自己的村民。
沒有農活的時候,韋仁龍會到附近的鎮上撿破爛。有時也會遇到自己的同學,韋仁龍從不逃避而是坦然面對,他不會因為同學的嘲笑而放棄自己的求學夢,很多同學也被這種精神感染,主動把自己家裡的破爛送給韋仁龍,讓他能夠快一點賺夠學費,甚至還會動員附近的親戚朋友把破爛都送給韋仁龍。
撿破爛和打零工還是無法賺夠上學的費用,韋仁龍開始上山採集八角換錢。起初不懂行情的他採摘回來的八角都會直接換成錢,可是後來鄰居告訴他:晾曬完成的八角拿出去售賣一斤可以賣七八塊錢,沒有曬乾的只能賣一兩塊錢。
知道之後,每次韋仁龍都會上山採集八角回家裡晾曬,天氣好的話基本三天就可以晾曬乾,有時候碰到陰雨天氣會費些時日。韋仁龍把掙到的每一分錢都用礦泉水瓶子裝起來,為了以後上初中準備。
經過他的努力,學雜費總算有了著落。但生活費也是一筆開支,韋仁龍著手準備賺取生活費的同時,還利用能夠節省的一切資源為自己省下每一分錢。
廣西是一個盛產竹子的地方,韋仁龍就用竹筒給自己做了一個水杯。他擷取一段山竹,把上部鑽一個小洞製作成一個簡易的水杯。這樣一來,上學時就可以省下買水和買水杯的錢,為了方便攜帶他還給自己的水杯綁上了麻繩做成了一個可以肩背的水壺。
為了節省書本的開支,韋仁龍的書從來都沒有精美的書皮,他的書包也是用塑膠袋改裝的,演算紙也是就地取材,一邊燒火做飯一邊用燒半截的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
他時常會撿起同學們扔掉的鉛筆繼續使用,同學們用過的紙在他這裡也能成為繼續使用的“寶貝”。
就算是這樣,韋仁龍還是沒有多餘的錢吃飯,基本每次去食堂吃飯他都是最後一個去的。他每天的食譜裡除了米飯再也沒有什麼東西,他的這種舉動被食堂阿姨發現了。
在食堂阿姨的追問下,韋仁龍把自己的遭遇告訴了阿姨。食堂阿姨非常心疼這個命運多舛的孩子,為了幫助他,每到放學的時候,食堂阿姨都會打包一些剩菜、剩飯給韋仁龍讓他帶回家。
這樣的一個舉動讓許久沒有感受到母愛的韋仁龍潸然淚下,雖然飯菜是涼的,但是阿姨的舉動讓韋仁龍感受到了溫暖。
成績成為他的動力
十年如一日的一件衣服,每日食堂始終如一的白米飯,讓韋仁龍成為了這所中學另類的風景線。
然而就是這樣的孩子在第一次考試徹底征服了老師和同學,韋仁龍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完成了初中的第一次考試。
老師和同學第一次開始正視這個弱不禁風的孩子,他徹底成為了學校的關注焦點。對於這些韋仁龍沒有放在心上,他的精力全部放在了書本上,此時只有知識能讓他忘記痛苦、忘記自卑。
學校的幫助
他沒有放在心上,老師們卻放在了心上。為了解決韋仁龍的困境,老師特意針對他的生活困難問題召開了一場專題研討會,搞了一次募捐,最終籌募到善款1840.5元。這個數字對於大城市算不得什麼,可是在這樣的偏遠山區已經是一個學校師生能夠拿出來的極限。
這筆善款對於韋仁龍來說是一場及時雨,他之前攢下的錢已經消耗殆盡,如果沒有這筆錢,他也不知道接下來能不能繼續堅持自己的夢想。為了減輕他的負擔,學校也第一時間減免了他的學雜費,並且在伙食費方面給予他一定的補助,這樣他就不用每次去食堂只吃米飯。
學校的一系列舉措,讓韋仁龍對於學習有了更加充足的動力。這也是一個學校最想要看到的樣子,他們不想任何一個學生因為上不起學而輟學。
校長的幫助
為了讓韋仁龍安心的讀書,校長第一時間申請成為了他的監護人,並且幾次前往教育局替他申請雙孤補助費。
校長不僅肩負起作為一校之長的責任,還承擔起了作為監護人的責任。
韋仁龍也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依靠,雖然生活還是這麼的艱難,但是最起碼有人關心了。
老師也特別喜歡這樣的孩子,無論什麼時候只要韋仁龍提問,老師都會第一時間解答,同學們更是把他比作追趕的目標。
多家長聽到韋仁龍的故事,都會在不忙的時候做一些午餐送到學校給他。
對於這些韋仁龍都記在心裡,他並沒有因為被救濟而放棄自己掙錢,在保證學習成績的前提下,他繼續為自己掙錢完成學業。
他並沒有因為別人的幫助而打亂自己的生活,就算被幫助他還是想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學業。
初中的艱難生活也磨練了韋仁龍不屈的精神,他的學習成績並沒有因為生活的艱辛而耽誤,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高中。為了讓他安心的學習,他所在的高中免去了他的學費,並且每個月還會給他申請一部分補助。
終於如願的完成學業
沒有了後顧之憂的韋仁龍,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用在學習上,他的成績一直都是班級裡的前幾名。很多同學都知道他的遭遇,為了不影響他的心態,同學都刻意的不提一些家庭問題。
這樣的舉動也讓處在青春期的韋仁龍感受到了世間的溫暖,他沒有受到外部事物的影響,一心都放在學習上。
努力終究會得到回報,2020年韋仁龍以707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他透過知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走出了大山,完成了自己在父母墳前說過的誓言。
不認命,才能逆天改命
電視臺的報道讓韋仁龍的故事廣為人知,他的經歷也感動了無數人。光是在節目現場就收到了4.9萬元的善款,這個命運曲折的孩子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曙光,他也用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對父母的承諾。
只有不斷的去努力改變命運,你才能從被支配中走出來。
失去雙親和繼父又如何,韋仁龍依然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