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56萬人給出8.6的高分;微博話題總閱讀量超過430億;百度詞條搜尋超過1億條……憑藉“三新”(新武俠、新國風、新傳承),《山河令》成為年度爆款。
“《山河令》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團隊的力量,提高了整體品質。”10月13日,《山河令》製片人馬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進我劇組,兩個要求:一是積極向上,希望能夠透過這個戲得到更大的錘鍊和更快的成長,就像跳龍門的魚;二是全情投入,付出百分百的精力。這樣做戲,不爆都難。”
❐迴歸初心
馬韜從小有兩項愛好,一是讀書,直到現在,每天晚上都看著書入眠;二是看劇,常去文化宮看話劇。夢想很早就萌了芽,想當演員,想要演戲。但是家裡人不支援她。出身書香門第,父親在醫學上又有較高名望,希望她能女承父業,而不是投身娛樂圈。
馬韜是她這一輩的大姐大,獨立,也蠻能幹,但最終還是謹遵父命,去學了醫,又在醫院裡呆了兩三年,實在是覺得無趣,恰在此際,又獲知了一個驚天秘密:上戲曾經給過她一個錄取通知書,結果被家裡人給藏起來了。年輕的叛逆的馬韜大為光火,當即就撂下工作,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一年是1993年。
馬韜離家出走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到醫院,此後,她跳過好多職業,去過航空公司,幹過高階衛生潔具代理——在中國建築業剛剛起來的時候,她就是一些名品潔具的總代理,用她的話講,幹得不錯,雖然不是特別富有,但也不差錢。不過多年後,她還是選擇迴歸初心和夢想。演員幹不了,她以另外一種身份——製片助理——進了場。這一年是2014年。
馬韜進入了慈文傳媒,開始了長達四年的學習歷程。馬韜說:“你要想幹這行,就得從最底層幹起,就得長期呆在各種劇組裡,就得打通吃透各個環節,沒有時間的磨鍊那可真的是不行。急是急不來的。”
馬韜是幸運的,入行參與的第一劇就是現象級爆款《花千骨》,該劇播出後,人氣高,討論多,(電視)收視率、(網路)點選量、發行收入等都位列同時段第一。邊學邊幹,接著就以執行製片人的身份負責了番外網劇《花千骨2015》的拍攝。後來又去了《暗黑者》《執念師》等多個專案,積攢了很多的實操經驗和制、導、演的資源,打下了紮實的基礎。當然也扛住了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苦和痛。
四年之後,馬韜終於做了“總經理”,開始啟動《山河令》。這一年是2018年。
繞了一大圈還是迴歸到了影視,但多年打拼和經商經驗,也是馬韜的一筆寶貴財富,在她看來,製片人就跟總經理一樣——熟悉產品用對人,財務法務都得懂,全盤操作專案和生意,對最終結果負責任。她就想成為獨立操盤的“總經理”。
❐一炮而紅
如前所述,馬韜愛讀書。小學時候讀四大名著,上初中後開始讀武俠,金庸、古龍、溫瑞安、梁羽生等都讀了個遍,再後來迷上了網文,在她看來,網文非常富有想象力,和網劇匹配度極高,不幹這一行的時候,就當消遣,好看就一直追,不好看立馬就棄;幹了這一行後,就知道哪些可以改,哪些改不了,純粹只能看。
廣泛閱讀和發現好故事是製片人應有的基本功,馬韜從小練就,所以曾有人玩笑地說她“天生就該吃這碗飯”。
2018年,馬韜讀到了《山河令》的原著小說,一下子入了迷,說服決策層買下這個IP,並拿下了這個專案的主導權,承諾“在公司劃定的框架之內做到最好”。
馬韜做到了,3年後,2021年2月22日,《山河令》在優酷獨家播出後大爆。
播出期間,優酷站內,熱度最高衝到9999,劇集熱度榜連續27天TOP1,古裝劇熱榜連續29天TOP1,武俠劇熱榜連續31天TOP1;站外,貓眼平臺,連續拿下27個熱度日冠共計55個日冠,微博、抖音、燈塔、骨朵、雲合均連續多日霸佔劇集熱榜TOP1;同步輸出到海外,在社交媒體湯不熱(Tumblr)全球熱門劇集榜單中,長期維持高位。
豆瓣評分鎖定在8.6,參與評分人數超過56萬人,五星好評達到50%,短評超過23萬條。開分至今,半年過去,仍牢牢地佔據著年度劇集第三的位置(在它之前,是《山海情》和《覺醒年代》)。此外,在IMDB(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上的評分更是達到了驚人的9.9。
微博話題總閱讀量超過430億,討論量超過2800萬;微博超話排名穩居年度第一,山人逼近60萬,帖子超過30萬;微博熱搜總量達到驚人的330+,開播期間,平均每天起碼三個熱搜,就連馬韜自己就起碼上了七八個熱搜。其中高位高沸熱搜超過60個,比如“阿湘死了”、“你身上有光,我抓來看看”等。
抖音話題總播放量超過160億,快手、知乎、B站等多平臺熱搜總量超過330,百度搜索《山河令》結果超過1億條,全國公交、地鐵、機場、商圈、社群、校園影像投屏超過37萬塊……頗有點“不知《山河令》,你就OUT了”的感覺。
而給馬韜最直觀的感受是,今年5月在蘇州舉行的“山河令生來知己演唱會”上,她才瞭解到山人的年齡段在00後至60後之間,粉絲年齡差距高達40歲;而她就在現場、就在人群中間,看到了很多的爸媽粉甚至爺奶粉。而她也被粉絲認了出來,湧過來請她簽名。不僅僅她,粉絲們幾乎認得劇組所有的工作人員。這時候,她才相信,《山河令》真的是破圈了。
《山河令》能火,馬韜是有基本預判的,否則,她也不會那麼執著的非要拿下這個IP,非要主導這個專案,但火成這樣,也是出乎她的意料的。回想當初剛做這個戲的時候,很多人有質疑,很多人等著看她的笑話,公司內部也有很多不和諧的聲音甚至刻意的“反對派”,馬韜扛下來了。她信奉“讓結果說話”。
在馬韜看來,觀眾喜歡《山河令》,主要是它有三大創新點。
其一,新武俠。這些年我們除了翻拍,幾乎沒有什麼值得圈點的武俠影視,原因何在?金庸古龍們很好,也很經典,但離現在的年輕一代有點遠了。而《山河令》跳出了傳統武俠的敘事模式。同樣是以江湖恩怨為背景,講的卻是心向陽光的人生轉折與追求,以及雙向救贖。故事是古裝武俠,核心卻很現代,在情感層面上,與當下年輕觀眾形成了共鳴。而且,文中帶武,武中帶文,跟原來的武俠武打也很不一樣。
其二,新國風。《山河令》從服裝設計入手,確定“新國風”概念,偌大江湖,若干門派,透過服飾即可分辨;將場景變化和人物心境、狀態變化都體現在服裝變化上,助力觀眾辨識人物和情緒,增加對劇情的理解。比如溫客行剛出場,想隱瞞自己的身份,著一襲白衣;跟周子舒相識相交後,他穿的顏色是由淺入深,代表他的內心的變化;到武林大會那一場,長袍大袖,顏色偏暗,因為他的情緒和人生觀受到了碰撞。此後,“新國風”延伸到武打動作,加入了舞蹈元素,讓打戲唯美創新。
其三,新傳承。《山河令》中用了很多的古詩詞,如“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如“天涯孤鴻,無根行客;執子之手,坐看雲舒”,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分別來自《論語》《莊子》《周易》、李白、屈原、曹植、司馬遷等,深得粉絲喜愛,紛紛蒐集整理傳頌。而在最初,很多人擔心臺詞太文,影響收視,建議改成現代口語。馬韜堅持保留。她說,別把觀眾當傻子;她說,古代詩文,確實更有意境,戲劇娛樂是要給文化插上翅膀的呀,否則我們透過什麼來做文化傳承?她說,你給初高中生看,正是他們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你給年紀大一點的人看,他們學過,但是忘了,再溫習一下吧;真的有人不懂或者不理解,放心,一定會有人來跟你解釋,或者自己去查去學,觀劇學詩,一舉兩得,多好。
❐有力武器
而“用對人”,則是《山河令》取得成功的最有力武器。因為,所有的事都是人乾的。
譬如編劇。2018年6月,馬韜簽下第一個編劇,磨了半年,就是沒有她想要的那個味道,2019年過年後換了小初——89後加拿大籍東北人小初是一位骨灰級武俠迷,文字也很好,唯一問題就是沒有編劇作品,也沒寫過小說,但馬韜在看過小初寫的改編思路後,就打消了顧慮。小初寫了前5集劇本拿去平臺評估,分數挺高,把平臺製片人周照中都驚到了。後來,三個“初生牛犢”——這是小初的第一部編劇作品,也是周照中和馬韜擔綱製片人的首部劇集——熬了四天四夜,達成共識,對劇本做了微調,加強雙男主戲份與江湖陰謀線的勾連。一劇之本立起來了。
譬如演員。兩大主角——一個天窗首領,一個鬼谷谷主,得讓有相當生活閱歷、表演經驗和差不多年紀的人來演。而用不少老戲骨來配戲,也是希望他們能夠帶動年輕人。雖然“費老頭”(平均一集下線一位老戲骨),但也實現了預期的功效——他們給劇集加了不少分,也給年輕演員做出了很好的示範。據說,馬韜、周照中和整個製片組曾在橫店發動瘋狂的搶人行動,透過見縫插針、忙裡偷閒、演員置換等方式,把黑子、寇振海、徐少強、梁家仁、沈保平、張雙利等都扒了過來。
譬如服設。馬韜偶然看到了一張服裝設計圖,覺得特別新穎,讓朋友介紹認識了《北平無戰事》《偽裝者》《琅琊榜》的服裝設計韓廣仁,給他三集劇本,讓他了解一下人物,設計幾套出來看看。一個星期後,他過來開會,對劇情以及裡面的詩詞,倒背如流,提出了“新國風”概念,畫出了雙男主和幾個江湖門派的服裝設計圖,理解特別到位,一下子就打動了馬韜。說起韓老師,馬韜讚不絕口:他很專業,也特別認真、執著、細緻,天天在服裝廠待著,盯住進面料,甚至親自參與染色,還來現場和導演商量如何用鏡用光,因為面料在不同的鏡頭和光下會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層次。
《山河令》服裝美輪美奐,呈現出了四大特點:第一,一般武俠,為了方便打鬥,多用緊袖,但《山河令》都是大袖長袖寬袖;第二,色彩應用到了極致,此前沒有任何一部劇的服裝在一個角色身上用了這麼多顏色;第三,用服飾做標籤區隔人物,包括鬼谷裡的鬼,每一個都很特別;第四,隨著劇情的推進,將場景變化和人物心境、狀態變化都體現在服裝變化上,不但風格一統,而且有助於觀眾辨識門派、人物和情緒,增加對劇情的理解。
譬如編審。馬韜從慈文內部編審團隊挑了一個男生,他叫龍昱辰,熟悉原著,也非常認可改編思路和小初的劇本,對整體的結構把控和內容推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還堅決地站在馬韜一邊,替她擋箭、扛雷、開道,對內部的一些非議和“搗蛋”予以強力反擊,無論他是某總或者某長;在各種會議上舌戰群儒,以自己對內容的透徹瞭解,消解了平臺和合作各方的質疑,內容創作幾乎沒有走多少彎路。
譬如執行製片人和製片主任。這對“活寶”,特別摳門,讓馬韜又愛又恨。開機宴被取消了——姐,好幾萬塊錢呢,咱預算這麼緊,得省著點花;開機儀式上的廣告牌被取消了——姐,那都是一次性消耗品,沒有那個必要;總製片人的特權被取消了——從開機到殺青,馬韜吃的都是和群演、工人一樣的盒飯……最後他們連殺青宴都要取消,這一次,馬韜堅決不幹了:我們這樣一個開心和諧的劇組絕對不能做鳥獸散!關鍵預算是充足的。“假裝很生氣”的馬韜說:“這倆傢伙,我主導的第一個戲,居然不給我留下一點點記憶。”幸虧得有一個好宣傳,自己拍了很多東西,積累了很多素材,殺青宴上放出來,大家感動得稀里嘩啦的。
但在另外一側,他們顯得非常慷慨:給導演的攝影裝置配置是一流的;服裝費用是充裕的;飲料機是全天候開放的;現場空調和臨時廁所是提前準備好的;搭景,搶棚,無限可能地提高它們的使用率,無論什麼天氣,都能照拍不誤,進度上從來沒有耽誤過……這些足以讓馬韜釋懷了。
導演、武指、妝化、美術、後期、平臺製片人周照中……都是個頂個的棒。當然,最讓馬韜開心的是,《山河令》之後,這些小夥伴們個個片約不斷,一部好戲的輻射作用顯現出來了,他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
❐成功韜略
記者與馬韜的對話,在1億專案集中地“漫咖啡”(網傳玩笑)進行,深秋的陽光透過玻璃窗打進來,溫暖而且綿柔,不知不覺中,三個小時過去了。到採訪快要結束的時候,馬韜才告訴記者,經過一段時間的小小休整後,她開始推動另一個重點專案《墨桑》。
入圈七年,一劇成名,馬韜的“幸運”不是蒙出來的,而是摔打和錘鍊出來的。她有夢想,也有思考和“韜”略:
①一定要當“先”做“主”。製片人必須有先見和主見,必須清楚地知道,水位有多高,目標在哪裡,自己要什麼。要傾聽外界的聲音,吸收合理的意見和建議,更要保持堅定的信念,扛住內部的阻力和外部的壓力,切忌左右搖擺,人云亦云,那樣的話,拍出來的片子就是“四不像”,完全沒有自己的東西,觀眾也看不到你的表達。
②希望夥伴都是跳龍門的“魚”。進我劇組,兩個要求:一是積極向上,希望能夠透過這個戲得到更大的錘鍊和更快的成長,就像跳龍門的魚;二是全情投入,付出百分百的精力。這樣做戲,不爆都難。
③改編IP不能去“核”。IP改編的影視劇,一定要了解並尊重原著的精神核心,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只圖名,只留皮。包括人物設定和情感關係都是不能變的。去了核就等於丟了魂。那花錢買IP還有什麼用呢?不如自己創作。
④記得給觀眾留“白”。很多影劇,拍得很好,但熱度和討論量就是上不來,為啥?想得太多,做的太滿,忘了留白,沒給觀眾想象空間和討論餘地。
⑤不要一心向“錢”。影視人得保持初心和遠見,愛惜羽翼,不要貪多求全,什麼都做,什麼都想拿去賣錢,結果砸了招牌。努力做出好作品,別怕掙不到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