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想要為毛澤東的詩詞出一本結集冊。於是,他們找到毛澤東,希望他可以親自編撰。
秘書田家英聞訊毛澤東正在挑選詩詞後,便神秘兮兮地將一張有些褶皺的信紙,拿給了毛主席。
毛澤東當時一臉懵。還未來得及問,田家英就搶先一步,解釋道:
“這是我14年前,從紙簍裡撿出來的詩稿哦。”
毛澤東驚訝地看了看田家英,旋即低頭默讀。
讀罷轉驚為喜,爽朗的笑聲,響徹室內外,“哦,我還寫過這麼一首詩?寫得還可以,收進去吧。”
在《毛主席詩詞》的“出版說明”上,有這一段說明:
“本書收入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以前發表過的二十七首,這次出版時經作者作了校訂。另外十首是沒有發表過的。”
在這十首未發表過的詩詞中,有一首被郭沫若評價為“一首雄渾沉著的新史詩。”它氣勢恢宏、鏗鏘有力,令人讀罷嘖嘖稱讚。
卻不知,這首詩竟是從紙簍裡撿的?
毛主席對詩詞的要求很高,只要自己覺得不滿意,就會將寫滿詩詞的信紙,毫不心疼地揉成一團,然後扔進紙簍裡。
田家英酷愛毛主席的手跡,從毛澤東辦公桌附近的紙簍裡,撿紙團,然後再攤平、裝裱起來,是田家英每天都要做的事。剛見到這首詩,田家英就被“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的詩句震撼了。
於是,田家英像收藏“國寶”一般,默默將這首詩收藏了起來。沒想到,一“藏”就是14年。
這首詩就是《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首詩寫於1949年4月,從提筆到筆走龍蛇,幾乎一氣呵成。字裡行間,透露著興奮與喜悅。“百萬雄師過大江”的畫面,更是令人震撼。
1949年4月23日下午,陽光充沛、清風徐徐。北京香山雙清別墅,綠樹春深、燕語鶯啼,猶如一幅山水畫。
毛主席午後,照例坐在六角涼亭的藤椅上讀報。《人民日報》號外的大版面,一行粗大的字,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
攝影家徐肖冰站在一旁,雖然未見毛主席說話,卻從他的動作上,可以判斷出毛主席內心的澎湃。
毛澤東站起身,宿夜未眠的他,一下子來了精神。他嘟嘟囔囔地在院子裡踱了幾步,又拿起報紙,反覆閱讀了幾遍。
到底是什麼事,令一向沉著、淡定的毛主席,如此興奮雀躍呢?
照相機對準《人民日報》號外,“南京解放”幾個大字,赫然跑入攝影師的視線。終於,人民解放軍佔領了南京,終於南京迎來了光明的未來。
這的確令人興奮,從1946年6月,解放戰爭打響後,經歷了將近3年的時間。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隨即強渡長江,直擊國民黨的“長江防線”。這才徹底解放了南京城。這是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亦是大勢所趨。
於是,毛澤東拿起筆,給劉伯承和鄧小平,寫了一封賀電。
意猶未盡之餘,又潑墨揮毫地寫下了《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只不過,毛主席興致沖沖地寫完後,覺得不甚滿意,才揉成一團,丟進了紙簍。
然而,這首被毛澤東棄之於紙簍的詩,不僅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還給人以信心和力量,讓人讀罷倍感豪氣沖天。
《七律·人民解放佔領南京》是毛澤東寫的最後一首有關“戰爭”的詩,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
從1946年解放戰爭打響後,毛主席一共寫過三首律詩。分別是《五律·張冠道中》、《五律·喜聞捷報》和《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這首《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寫的是解放戰爭的大決戰,既寫出了“雄師”橫掃南京城的排山倒海之勢,又寫出了自然規律。
從謀篇佈局來看,前四句在敘事,後四句在議論說理。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用動詞、數詞,描繪了我軍神速渡江進軍,成功攻佔南京後,國民黨“黃葉驚,飛鳥散”的畫面。
百萬雄師橫渡長江,才會有“鐘山風雨起蒼黃”。倒裝句原本就是為了強調和突出,所以毛主席才會顛倒原有的語序。
“百萬雄師”,以“雄師”借代人民解放軍,刻畫出瞭解放軍的威武雄壯,形象鮮明。“過大江”三個字,排山倒海、浩浩蕩蕩。
在鄧小平的統一指揮下,由東、西、中3個突擊兵團,在國民黨長達500公里的“長江防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擊他們苦心經營3個半月的“巢穴”。
“鐘山”是南京市東面的“紫金山”;“風雨”比喻解放軍進攻的勇猛氣勢;“蒼黃”,表面上指的是顏色由青向黃的變化,實則指的是“南京城”翻天覆地的變化。
“虎踞龍盤”出自漢·劉勝《文字賦》:
“條枝摧折;既剝且刊;見其文章;或如龍盤虎踞;復似鸞集鳳翔。”
龍盤著、虎踞著的地方,通常都是雄偉、險要之地。藉此一詞,突出了南京的險要地位。
接下來,用“今勝昔”3個字,不僅進一步強調了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後,南京更勝於從前,還凝結了作者“愛”與“恨”的深邃感情。
人民解放軍佔領了南京後,意味著徹底告別了“蔣家王朝”。這確實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縱情高歌。
萬般感慨之下,毛澤東用“慨而慷”三個字,來表達這種複雜的心情。
南京的解放,具有歷史意義。同時,也給了中國人巨大的信心和力量。事實上,在收復南京後,人民解放軍乘勝追擊,氣勢如虹。
以前不明白,為什麼是“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而不是“人民解放軍攻佔南京”。讀懂這首詩的歷史背景後才知,“佔領”有“攻佔”、“轄領”的意思,更能體現“更替”。
所以,解放南京,真的是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毛澤東在寫這兩句時,用了很多典故。
“剩勇”即為剩餘的勇氣和力量。“窮寇”讓我們想到了兵法裡的“窮寇莫追”。但毛澤東卻在這裡,告訴大家“窮寇要追”,因為敵人已潰不成軍。
“不可沽名學霸王”,借用西楚霸王項羽的典故,進一步表達了毛主席不可輕敵的決心。
在這裡,“宜”這個字用得特別好,表示在合適的情況下,就一定要乘勝追擊,以免重蹈項羽的覆轍。
根據的回憶,毛主席曾跟警衛李銀橋說過:“我不要學,你不要學,我們大家都不要學西楚霸王。”
所以,毛主席在面對李宗仁、白崇禧的提議時,才會反問道:
“李、白兩位選擇和談結束戰爭值得歡迎,但不知是真心實意,還是步蔣介石的後塵,利用談判備戰再打?”
於是,毛澤東借詩言志,在這裡總結了歷史的經驗教訓。
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只有人民幸福、社會光明,日子才能越來越好,國家才能越來越昌盛。
短短14個字,毛主席既抒情、又明志,還不忘講理,讓人讀罷不僅充滿力量,還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末尾,毛主席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一句,把讀者引向了浩大、美麗的意境之中,讓讀者明白,人間正道皆由事物發展規律來推動,並非由天而定。
正如毛澤東當時所說的那樣:
“中國人民將會看見,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裡,中國就將如太陽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
“文為時而作,詩隨情而發”。毛澤東是一位極具革命浪漫主義氣質的領袖詩人,在這首詩中,他將革命堅持到底的信念,貫徹始終。
如今,當我再讀這首《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時,仍然內心澎湃。透過歷史的真相,理解毛主席“慨而慷”、“追窮寇”、“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複雜內心,讀懂這首詩所表達的真正意義,並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