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罷朱元璋的詠竹詩,才知什麼叫做帝王氣! 朱元璋的聖旨:讀著令人捧腹,卻暗藏騰騰殺氣!
1/朱元璋的聖旨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個毫無文采的粗鄙村夫,這點從他親擬的聖旨中就可得到旁證。隨便在網上一搜,就可以找到一兩則朱元璋的白話聖旨。
比如,沿海某地常遭倭寇侵擾,地方官吏不敢擅自處置,於是專門上奏朝廷,向朱元璋請旨該如何做?朱元璋接報後,立馬親自擬了一道聖旨,直接發到鄉民級,其旨曰: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再如,大明朝建立後,為了弄清全國人口,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朱元璋專門給戶部下發了工作指令,其旨曰:
“說與戶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只)是戶口不明白俚(哩),教中書省置天下戶口的勘合文簿、戶帖。你每(們)戶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將他所管的應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寫著他家人口多少。寫的真著,與那百姓一個戶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來了。我這大軍如今不出徵了,都教去各州縣裡下著繞地裡去點戶比勘合,比著的便是好百姓,比不著的便拿來做軍。比到其間有官吏隱瞞了的,將那有司官吏處斬。百姓每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過,拿來做軍。欽此。”
朱元璋的聖旨雖然以口語白話出之,聽著令人捧腹,其實句句都是乾貨,沒了八股文章的酸氣,多的是帝王的殺氣。
2/朱元璋的打油詩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把彰顯皇帝神威的聖旨都寫得如此而草率,足見朱皇帝的文采確實不過爾爾。其實,這並不能怪朱元璋不好學,因為,他沒那機會。朱元璋是苦出身,標準的貧下中農,家裡無錢供他讀書,別人家的孩子在學堂讀書識字時,他卻被家長打發去給地主放牛了。
只是,後來有了以天下為己任的宏大理想,併為之付諸奮鬥時,才發現沒文化的可怕,於是,才半路出家地自學起來。
除了那些令人捧腹的白話聖旨外,朱元璋也還創作了不少詩歌,流傳下來的有30多首,依據創作年代的不同,其詩作的風格也迥然不同。朱元璋的早期詩歌,偏重“打油”,比如他的《無題》詩: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二聲撅二撅。
三聲四聲天下白,褪盡殘星與曉月。
這首《無題》雖然是打油詩的筆法,但在朱元璋寫來,仍有一定氣勢——詩的前面兩句淡而無味,讓人看之昏昏欲睡,後兩句忽然豁然開朗,大氣蓬勃,給人以意外之喜。朱元璋的這首《無題》,與清代乾隆帝的詠雪詩《飛雪》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3/朱元璋的詠廬山詩與郭德綱的定場詩
朱元璋之所以能從社會的最底層逆襲成主宰天下的君王,與他本身自帶的天賦分不開的。除了讀書少點之外,朱元璋並不是個笨人,萬里江山都能盡攬於懷,識文斷字、詠風弄月之技,只要下點工夫,他也同樣可以做到日益精進。這一點,從他詩風轉變後的詩歌創作成就上就有鮮明體現。
郭德綱的相聲定場詩中,有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那就是“金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飛水自流。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遠至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美景一時觀不透,天緣有份畫中游。”其實,這首詩的原創者,就是洪武大帝朱元璋,其詩原名為《廬山詩》:
廬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
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路遙西北三千界,勢壓東南百萬州。
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再來遊。
這當是朱元璋幸遊廬山時所作,文采雖稍遜於詩文大家,但是,詩中的氣勢卻不輸他人。郭德綱選其為定場詩,也確實能“壓得住場子”。
4/ 《雪竹》詩裡的帝王氣
其實,朱元璋不僅是在坐上皇帝的寶座後詩藝才有大進,就是仍在征戰天下中的朱元璋,也偶有可足稱道的好詩,比如他的:
雪壓竹枝低,低下欲沾泥。
一朝紅日起,依舊與天齊。
推翻元朝,建立起自己的王國,成為中年朱元璋的人生夢想,但是,草根朱元璋的資本太弱,或者可以說是幾近於無,所以,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其曲折與失敗常常如影隨形。
說的是有一年冬天,朱元璋所在義軍打了敗仗,部隊被打的七零八落,元軍四處搜捉起義軍將士,朱元璋只好躲進山民家裡,不敢出門。
一天夜裡,天降大雪,朱元璋放膽走出戶外,他佇立在茫茫風雪裡,看到萬物都被白雪覆蓋,剛直的翠竹也被大雪壓彎了腰,聯想到自己眼前的處境,感慨萬千,他覺得大雪壓彎竹子是暫時的,太陽一出冰消雪融,竹子照樣還是昂首挺立。正是有感於此,他才即興吟誦出這首《雪竹》來。
”雪壓竹枝低,低下欲沾泥。“這裡的大雪猶如大兵壓境的元軍,而竹枝則是身處逆境中的朱元璋的自我比喻。雖然身處逆境,甚至有生命之憂,但是,他的創世理想並沒泯滅,而是充滿希望地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一朝紅日起,依舊與天齊。“
朱元璋的一句”與天齊“,是何等氣勢?非有胸懷天下之志者所不能語也。讀罷朱元璋的這首《雪竹》詩,才終於領略了什麼才是帝王之氣。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