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英德的鄒阿婆面部無故多了三處黑褐色皮疹,起初鄒阿婆誤以為這只是普通的老年斑或者只是色素痣,不痛不癢沒什麼感覺,鄒阿婆就沒怎麼在意。可是漸漸地,這三處皮疹不斷擴散增大,反覆破潰結痂。鄒阿婆才引起重視,到醫院一查,竟是“基底細胞癌”。
湊巧的是,在聽聞鄒阿婆的病情後,住在陽江的哥哥對自己面部的兩處“老年斑”也立馬重視起來,到醫院進行面板鏡檢查提示也“考慮是基底細胞癌”。最終兄妹二人在當地醫院面板科進行了門診手術切除治療,術後癒合良好。
一塊黑皮疹竟是癌,基底細胞癌是什麼樣的疾病?聽聽清遠市人民醫院面板科主治醫師劉付華怎麼說。
生長緩慢,較少轉移
劉付華介紹,基底細胞癌是發生於面板基底細胞層的腫瘤,是常見的面板惡性腫瘤,好發於老年患者。據統計,小規模人群中基底細胞癌患病率為440/10萬,發病中位年齡58~65.39歲,男女比例相當。
“基底細胞癌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它與日光照射有密切相關。”劉付華介紹,紫外線暴露是最重要的環境危險因素,淺色面板、年齡較大、長期暴露在紫外線環境下的人群易發生基底細胞癌。此外,面板癌家族史、免疫抑制、電離輻射和化學致癌物等,也是致病的危險因素。
基底細胞癌早期多呈現為深淺不一的褐色素丘疹、斑塊,與老年斑、色素痣較為相似。隨後發展形成潰瘍,腐蝕性潰瘍常侵犯並破壞深部的軟骨和骨質。
基底細胞癌雖然生長緩慢,較少轉移,但高危型的基底細胞癌可破壞組織和器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基底細胞癌不容忽視。
良性or惡性?
那麼如何區分老年人身上的黑褐色皮疹,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表現呢?其實,透過3個訊號可初步辨別:
破潰不癒合:面板上的斑或痣,出現破潰後遲遲不癒合,即使用藥也不見好轉。
衛星現象:普通痣,在數月時間突然變黑變大,且周圍同時冒出好幾顆痣,因此形成衛星痣時,就要提高警惕了。
形態變化:邊緣不規則,形狀不對稱,且直徑多>5mm,同時顏色出現變化,顏色不均勻或者多種顏色變化。
劉付華表示,如果有頻繁日曬史、經常戶外勞動的,面部曝光部位出現黑褐色丘疹、結節、斑塊,有破潰、出血,有傷口不癒合超過3個月以上的人,建議到醫院面板科門診就診。醫生透過面板鏡檢查儀初步判斷是否為基底細胞癌,以及病變的良惡性,是一種無創、無疼痛的檢查方式。
做好保護,避免暴曬
“雖然叫癌,事實上基底細胞癌並不太惡。”劉付華說,一聽到癌大家都會感到很恐懼,但基底細胞癌基本只在區域性浸潤,極少有遠處轉移的病例。可即便如此,如果長期不處理,其區域性浸潤不斷擴大,將會影響到重要部位。如面部的基底細胞癌侵入眼瞼,可能導致眼球不保,手部的基底細胞癌侵入肌腱,或許需要截肢。
只要皮損不是特別大,沒有破壞到重要組織和器官,可以透過門診手術進行治療,切除的組織送病理檢查,檢查出是否有殘存,整體切除病灶並環周切緣評估,若手術切除徹底,則無須再放化療。
如果病變發生部位臨近重要組織器官或病變範圍較大者,就要住院進行評估治療,手術創傷較大,恢復時間較長。因此,劉付華提醒,懷疑自己患有基底細胞癌的,應儘早就醫,避免基底細胞癌侵蝕重要組織和器官,術後出現明顯的後遺症。
要注意的是,基底細胞癌患者在治療後的前5年每6個月隨訪1次,此後每年1次,終生隨訪。
如何預防基底細胞癌?劉付華建議,儘量避免長期烈日下工作和活動,戶外工作者應保護好面板;避免面板直接接觸石油、瀝青、焦油及砷等化學物質;積極治療如潰瘍、炎症、燒傷瘢痕等面板慢性病症。
【撰寫】陳之瑜 劉秋宜
【通訊員】彭可明
【作者】 劉秋宜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