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轉一響的來歷
人,以同樣的方式來到這個世界上,因出生時代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命運就各不相同。時代在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在變,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自然規律。八十年代前談戀愛時講政治覺悟,思想品德,講人品智慧,講感情和愛情,講真誠樸實,講純潔和友誼。八十年代初,社會發生了一些變化,在繁華的城市裡,男女青年談情說愛最基本的條件就是三轉一響。是那“三轉一響”是現在年輕人是想象不出來的,常常有人會問三轉一響的來歷的詞語,究竟是那三轉一響。我就是那個時代的人,經歷過那段歲月的見證者實踐者。我身邊的年輕人一開始談戀愛就籌備三轉一響,否則戀愛的結果就會泡湯,婚姻就沒有結果。我的鄰居為了那個三轉一響響是絞盡腦汁,全家人想盡一切辦法努力向“三轉一響”奮鬥。
首先是解決的是四十八條腿,因為各地風俗習慣不同,規距也不同,在四川男女結婚有一句順囗溜,一般是:“男方提供房,女方提供床”;簡單的理解就是打夥過日子。但是,在南方的廈門男方必須要具備“四十八條腿”。是那四八條腿是;床鋪四條腿,兩個床頭櫃八條腿。是那四八條腿是;床鋪四條腿,兩個床頭櫃八條腿,大衣櫃四條腿,五抽櫃四條腿,沙發兩個八條腿,茶几一個四條腿,一張飯桌四條腿,四把椅子十六條腿。這就是所謂的四十八條腿的來歷,其實就是一套傢俱。
第一轉,由於那個年代交通不發達,出門沒有交通工具,家裡有必須有一輛腳踏車就是身份的象徵。因此,在結婚之前是必須有的,而且是國產名牌,如鳳凰牌,飛鴿牌,在當時,有這兩種品牌的腳踏車最牛,還要憑票供應,還要開後門,有腳踏車意為家庭有財力,有實力。
第二轉,就是縫針機,因為在當時那個年代,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人,自己裁剪衣服、自己做衣服、補衣服是常事,所以,結婚之前是必須準備的。一但新娘嫁到男方家裡,隨時都要縫補衣服。縫針機一般來講是上海蝴蝶牌,牌子最響,意為質量好,擺放在家裡美觀,還可以裝飾做擺設,也是身份的象徵。
第三轉,在結婚之前一定要給新娘買只新手錶,在當時國產上海手錶最有名,戴上手錶新娘有面子,即使是裝飾,也是有身價,有實力有身份,嫁給婆家是很榮耀的。
三轉一響,其中就是收音機,在當時那個年代,資訊諮詢不發達,結婚時家裡擺上一臺收音機也是身份的象徵,能從收音機裡聽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聲音,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所以,結婚時擺上收音機給家裡增添榮光,而且還要放在最顯眼的位置。這就是所謂的“三轉一響”。
在
那個年代,城市人不興請客吃飯喝酒,結婚請客吃飯喝酒的機會比較少,送禮的人也比較少,一般都是內親,或者單位的領導和同事。送禮物也很簡單,有的人送工藝品,有的人送明星片,寫上幾句祝福語,還有的送錢,包一個小小的紅包。一般是單位的同事或者親朋好友送貮元錢,也有送四元的,送六元的,送上八元錢的紅包就算是大禮了。新郎新娘為了回禮、感謝感恩,一般都是買幾斤喜糖,買幾條香菸,抓一大把糖果用舊報紙包著,和一包香菸,挨家挨戶送過去,也算是表示答謝。
在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娶妻子的壓力是不小的,一般來講父母親也是要承擔一些責任和經濟負擔,一輩子的積蓄都要貢獻出來的,否則兒子就是當單身漢的命。
如今時代不同了,仍然是在城裡的年輕人,談情說愛考慮的是“三子”;票子、房子、車子。現在的年輕人要靠個奮鬥買房子是天荒夜譚,現在是物高,房價高,想把錢掙夠了再去買房子,永遠不現實,就算是在銀行按結壓力也很大,所以,唯一的出路還得靠父母。父母親有一個一官半職可能會好一點,或者說父母親是做生意的那就不擔心房子問題了。但是,有權、有錢、有房、有車的人畢竟是少數人,大部分人都得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樸素,節吃儉用的省錢去按揭房子。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結婚越來越晚,即使是結婚了,也不敢生孩子,因為坐不起月子,養不起孩子,交不起學費,看不起病,這是現實。這是許多年輕人的具體困難,所以好多年輕人選擇不結婚,單身自由的工作、生活,當一個快樂的單身貴族,說什麼一人吃飽全家人不挨哦。
但是,事物是相對的,很多外來的打工仔都沒有想那麼多想法,想思簡單不復雜。想法簡單的大有人在,到了婚嫁婚娶的年齡,照樣談戀愛,結婚,生子。他們住工地,吃工地,住工棚,租房子,住集體宿舍,沒有什麼怨言,照樣該怎麼過就怎麼過。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命運,面對殘酷的現實,面對艱難困苦的工作生活能正確對待。尤其是工地上趕工期,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無怨無悔。而且有的外來打工者,在沒房沒車的情況下,保持一顆純樸的心,唯一的願望和追求就是多掙點錢養活自己,堅持活下去,還要孝敬老家的父母,還要扶養妻兒,拼命幹活爭取多掙辛苦錢。並且,他們心態好,心情好,樂呵呵地在工地上還哼著故鄉的小夜曲,唱著激情高昂的山歌,笑口常開與工友相互配合。在打工生涯中沒有煩惱,有的還承擔起撫養家裡的好幾個孩子,一家大小在出租屋其樂融融。
每一個出來在外面打工的,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夢想,都想幹出一番大事業,然而真正能幹出大事業的人也是鳳毛麟角。理想遠大固然可貴,但是走在現實生活的每一天也是更為重要的,貧瘠的生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和精神也一樣貧瘠。生活苦更不是放下的理由。因此,認為人的生命並不是非要成就偉大的事業,只要在每一天不喪失生活的期望,對人懷有溫情善意,誠信地勞動,平安健康地生活,平平淡淡也許才是最真實的自己。得與失都是身外之物,一切還是順其自然的好,而且還要想到有的時候想到無,多的時候想到少,高的時候想到低,富的時候想到窮,苦的時候想到樂,得意也不能忘形,有這積極向上的心態,一定活得開心。
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對“打工仔”一直存在一種偏見,並且將其泛化為“社會底層人士”的統一稱謂。農民進城務工被稱為“打工仔”,沒有固定工作單位,東西南北到處跑,哪裡活幹就往哪裡跑,外來的勞動者被稱為“打工族”的代名詞。他們的名聲不光鮮,他們的社會價值被低估,但是,他們精神可嘉,他們獻青春,獻熱血為社會建設添磚加瓦,為城市的高樓大廈建設臂挑背扛,幹最苦最累的活,為城市的清潔衛生,綠色的美化爭添光彩。因為,職業的原因,社會分工的不同,導致對他們付出的結果認識不同,職業價值分區別現象比較嚴重,對外農民工就業引匯出現偏差,甚至是誤解,不同工作的人被人為分成“三六九等”,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是司空見慣,不同性質的工作被人為區分為“高低貴賤”,扭曲了勞動的價值和本身的意義。
勞動可創造智慧,勞動可創造財富。勞動讓人幸福,勞動讓人永遠光榮。不管在城市,還是農村,勤勞致富的光榮傳統不能丟,應該受到尊敬。人要以真誠的情感為重,相依為命,結伴同行才是人生。房大房小,夠住就好,錢多錢少,節儉夠花就好,車好車差,出門方便就好。人,知足常樂贏天下,健康快樂笑哈哈。
備註: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