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汪偽政府宣傳部長林柏生被押赴刑場,面對怒氣衝衝的人們,林柏生依然十分冷靜,受刑之前,林柏生一邊摘下自己的眼鏡,一邊拿腔拿調的對身後的警察說:“聽說上次思平先生受刑之後,你們還叫仵作任意撕毀衣物檢驗,辱其遺體,這不免有點過分,希望這次不要故伎重演。”
林柏生臨死之際最後一個願望是保持“體面”,這是他一輩子掛在嘴邊的兩個字,不過,他真的體面嗎?
爭權奪利
大漢奸林柏生也有一段熱血的青春歲月,他生在一個華僑家庭,父親是南洋富商,所以林柏生從小的物質條件便十分優越,也養成了他半輩子“精緻得體”的生活作風。
1920年,林柏生進入嶺南大學讀書,當時五四運動的風潮席捲國內,林柏生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說來諷刺,這位後來投身日偽懷抱的漢奸,當年竟然也在街頭參與過反對日本霸權的遊行,實在是人心易變。
1923年,林柏生因為在學生運動中帶頭組織罷課遭到學校開除,雖然暫時失去了學業,但是林柏生因為這一次英勇事蹟名聲大噪,成為人們敬佩的愛國青年。林柏生退學之後,許多人向他伸來了橄欖枝,林柏生思索之後,投入了汪精衛門下。
林柏生一向以文人自居,在汪精衛的心腹中,林柏生一直擔當著“筆桿子”的重要角色,1汪精衛對林柏生十分器重,林柏生也把汪精衛當做自己的大樹,作為利益共同體,林柏生當然希望汪精衛儘快上位,自己也好飛黃騰達。但是,老蔣卻飛速崛起,並且在黨內壓汪精衛一頭。
為了幫助汪精衛爭取政治籌碼,林柏生在國內創辦了大量的報紙,以此來達到控制輿論的目的,隨著權力鬥爭的白熱化,雙方都愈發不擇手段,家國大義在權力面前一文不值,曾經敢於為祖國振臂一呼的林柏生也漸漸沉醉於爭權奪利。
1937年,隨著日本全面侵華,國內的政治形勢產生了新的變化,日本人成為了新的砝碼,汪精衛從日本人身上看到了機會,決定聯合日本侵略者,達到自己奪權的目的。日本人對於這個送上門來的傀儡自然表示歡迎,雙方很快就展開了齷齪的賣國交易。
賣國求榮
汪精衛藉由林柏生名下的報紙大肆宣揚所謂的“中日睦鄰友好”,1937年12月22日,日本釋出《近衛宣告》,誘導中國政府進行投降和“合作”,為了表忠心,汪精衛立刻讓手下起草了那一篇著名的《豔電》,表明自己的親日立場,讓林柏生髮表在《南華日報》上,《豔電》迅速在國內掀起了滔天巨浪,汪精衛從此丟下遮羞布,做起了中國最大的漢奸。
林柏生自然是完全追隨汪精衛的腳步,他在各個報紙上大力鼓吹汪偽政府聯合日本的行為,並將日本人的侵略行為進行無恥的美化。同時他利用手中的權柄大肆斂財,最可恨的是他調轉槍口,利用起了學生運動。
林柏生為了斂財,決定把菸草生意掌握在自己手裡,但是當時中國大小菸草廠家林立,林柏生個人不可能一夜肅清。林柏生竟然煽動學子,讓他們以禁菸禁毒的名義進入各地菸廠進行打砸,一些懵懂的學生誤以為自己是在“禁菸”,殊不知成為了林柏生排除異己的工具。透過學生之手打擊菸廠後,林柏生立刻以政府的名義自己開辦了菸廠,還額外做起了毒品生意,成了中國首屈一指的富豪。
這個時候,林柏生春風得意,他抱緊了日本人的大腿,對自己的同胞磨刀霍霍,壓制國內的輿論,為日本侵略者搖旗吶喊,甚至在中華大地上推行鴉片種植來滿足一己私慾,中國百姓敢怒而不敢言,但是,背叛祖國的人,終歸要遭到懲罰。
1945年,日軍頹勢盡顯,汪偽政府也樹倒猢猻散。林柏生為了逃過懲罰提前跑到了日本,但是又被軍方抓住,送回了國內進行審判。這時候林柏生整個人狼狽不堪,全無曾經耀武揚威的模樣。但是回國之後,自知死罪難逃的林柏生又開始拿起架子,準備為自己留下最後的體面。
塵埃落定
1946年5月,林柏生被押上法庭受審,儘管窮途末路,林柏生卻堅決要穿上西裝馬甲,帶上自己的金絲眼鏡,擺出一副文質彬彬的模樣。到了法庭,還沒能法官質問,他倒是唾沫橫飛,將自己過去的賣國之舉粉飾一通,說自己不過是出於愛國之心,想要“曲線救國”,全無背叛之意。說到激動處,林柏生竟然還落下幾滴眼淚,令在場的陪審團瞠目結舌,不知該如何評價此人的厚臉皮。
當然,林柏生罪行確鑿,不是他幾句花言巧語就能夠洗清的,他依然被判處了死刑,聽到判決的林柏生倒是絲毫不慌,依舊對庭下高呼著什麼“愛國”、“正義”的字眼,令大家看了好一番笑話。
受刑之時,林柏生被警察推著往行刑處走去,邊走還邊吟詩一首,說什麼:“人生代謝亦如此,殺身成仁何所辭。”彷彿他不是漢奸,是個含恨抱屈的革命義士。林柏生在前面搖頭晃腦地走著,後面的警察端起槍來,往他後腦勺放了一槍。
林柏生一下子倒地,卻並沒有死,依舊在地上不斷掙扎,警察由著他在地上掙扎,林柏生不願意赴死,在地上不斷喘息,雙目圓睜。幾分鐘之後,林柏生依舊沒有嚥氣,警察見狀走上前去,在他前額上補了一槍,霎時間林柏生的腦袋在眾人面前崩裂開,白花花的腦漿混著血沫流了一地,引得眾人側目。
這位臭名昭著的漢奸就這樣頂著他四分五裂的腦袋“體面”地走完了最後一程,我們實在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連賣國都做出的人竟然還敢要求體面,但總之,最後林柏生沒有留下任何體面,他永遠被釘在了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