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文化,既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是研究古人文化生活的重要資料。在神話文化中,“幽冥神話”是神話領域中的重要部分。
它描繪了一副人死後入地府的神奇“畫卷”,告訴你:人死後,到底該去哪,又會遇見誰?
然而,事實上,你如今所讀到的“幽冥神話”,卻並不是最原始的中國幽冥神話。
為什麼會這麼說?
我會在接下來的內容中,詳細說明。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一個普通的靈魂,離開肉身後,會經歷什麼?遇見誰?
1.人死後,會去哪?遇到誰?
根據資料記載,普通的靈魂,在進入到下一段輪迴之前,一共要經歷十三站。請看下圖:
在整個“幽冥神話”中,除了我們熟知的孟婆、判官、鍾馗、夜叉羅剎、黑白無常、牛頭馬面,陰差等,以下這幾位關鍵人物,也必須要知道。
①后土娘娘
根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后土為陰地者,五方相乘,五氣凝結,負載江海山林屋宇。故曰天陽地陰,天公地母也”。
后土娘娘是地府的創造者,後來為了死去的靈魂再生為人,化身成了六道輪迴。
②東嶽大帝
東嶽泰山為五嶽之首,泰山之神,被稱為東嶽大帝。
根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漢明帝時,封泰山神為泰山元帥,掌人間居民貴賤高下之分,祿科長短之事,十八地獄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
③酆都大帝
又稱北陰酆都大帝,是地府的至高掌權者,居住在酆都城中心。
④地藏王菩薩/太乙救苦天尊
地獄實苦,地藏王菩薩發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他在地獄度化亡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太乙救苦天尊,又稱東極青華大帝,亦可引渡受苦亡靈往生。宋元時期以後,道教中的“十方救苦天尊”。
⑤十殿閻王
十殿閻王的說法,始於唐朝末年,分別主管冥界十殿。審判亡靈在陽世的罪行,有罪的將其送入地獄受罰。
分別是:
一殿秦廣王【蔣子文】、二殿楚江王【厲溫】、三殿宋帝王【餘勤】、四殿仵官王【呂岱】、五殿閻羅王【包拯】、六殿卞城王【畢元賓】、七殿泰山王【董和】、八殿都市王【黃中庸】、九殿平等王【陸游】、十殿轉輪王【薛禮】。
⑥五方鬼帝
“五方”指的是五個方位,他們負責管理幽冥界的不同區域。
葛洪在《元始上真眾仙記》和《枕中書》中記載了"五方鬼帝":東方鬼帝蔡鬱壘、神荼,治桃止山;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羅浮山;西方鬼帝趙文和、王真人,治幡冢山;中央鬼帝周乞、嵇康,治抱犢山;北方鬼帝張衡、楊雲,治羅酆山。
⑦五道將軍
據記載,他掌管人的生死。
《醒世恆言·鬧樊樓多情周勝仙》中寫道:“奴陽壽未絕,今被五道將軍收用。”
⑧池頭夫人
根據記載:“池頭夫人是地藏王廟的配祀神,相傳為冥府血池的女神,凡因產難而死者,都將淪入血池受罪,必祈求池頭夫人,才能免去死者之罪。”
所以,池頭夫人就相當於“血池”的管理人。
很多人以為,這就是原始的“幽冥神話”,然而他們卻並不知道,在中華史前先民的心中,根本就沒有“幽冥的概念”。
《周易·離卦》有云:“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古人最開始沒有葬儀,也沒有祭祀。人去世後,只做“焚如”,“死如”,“棄如”的處理。
後來,即便是有了“萬物有靈”的概念,對於“幽冥之界”的描繪,也不是如今這般樣子。
2.你所讀到的“幽冥神話”,並不是“原裝”的?
茅盾先生在《神話研究》中提到:“幽都內有什麼,后土是怎樣一個狀貌,原來大概一定有,可惜現在全都遺失了。後代的書籍講到冥土的故事極多,然而大抵滲入了佛教思想,已經不是中國神話的原樣子。我們猜想中國的幽冥神話大概也是豐富美麗的,但不知什麼緣故,散佚獨多,只剩下這一些(《山海經》和《楚辭》)中相關幽冥世界神話,今人只見其門,別的都沒有了。”
茅盾先生為什麼會這樣說?
真正的“幽冥神話”,到底是什麼樣的?
《山海經·海內經》曰: “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
《尚書·堯典》曰: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蔡沈注: “日行至是,則淪於地中,永珍幽暗,故曰幽都。”
在我國有關上古神話的書籍中,雖然提到“幽冥之界”是一個陰森黑暗、險惡恐怖的空間,卻並未說“幽冥之界”在地下。相反,《尚書·堯典》中提到的“朔方”,指的是“北方”;“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甚至猜測“幽冥之界”處於“山上”。
這主要是源於古人對高山的崇拜,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古人都認為人死後“魂歸泰山”。
因為在古人看來,泰山不僅是古代帝王舉行“封禪儀式”的地方,與天地連結,住著掌管“人間祿命”的神,還是靈魂聚集之處。
後來,戰國時期的楚國人屈原在《楚辭·招魂》中,寫下了:
“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王逸注: “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
才開創了幽冥之界在“地下”的神話內容。
關於這一點,馬王堆一、三號漢墓出土的《帛畫》中,也出現了“冥界”在地下的畫面內容。可知在屈原的《楚辭》之後,古人普遍認同了冥界在“地下”的構想。
只是,先秦兩漢的古人,即便有了“冥界”在地下的概念,也沒有明確的“地獄觀”。那時的古人認為,人死後,會到冥界過著與人世間相同的生活。
進入南北朝後,隨著佛教的進一步發展,“入冥復生”、“冥界遊行”小說、故事的大量出現,“冥界地獄”的神話景象,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初唐以後,隨著中國本土道教文化的進一步發展,這些文化元素,也補充、完善到了“中國幽冥神話”中。
所以,如今我們看到的“幽冥神話”,是摻入了宗教思想,和印度神話之後的中國神話,並不是最原始的中國幽冥神話,於是才有了上面茅盾先生的一席話。
3.如何正確看待幽冥神話?
一些人覺得“幽冥神話”沒有意義,甚至用“迷信”來鞭笞那些相信它的人。
其實,大可不必。
因為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亦都是當時文化生活的真實反映。我們想要了解古人,就要了解當時的文化,“幽冥神話”也是一種文化。
透過“幽冥神話”,我們理解了古人“萬物有靈”的價值觀,明白了古人為何會虔誠祭祀;從“冥界官僚體系”中,看到了中國封建官僚體制,對古人的深遠影響;由“冥界遊行”小說的盛行,進一步解釋了宗教文化,對中國“幽冥神話”體系形成的影響。
正如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解釋的那樣:“人類在民族心理上有一種現象,可以概括為 “集體無意識”,它是由無數的同類經驗,在心理上長期積澱的產物,它反覆出現在一些意象、故事情節中,在創造性幻想中自由表現,其形式就是一種神話。而作家在創作時,藉助神話(原始經驗)來表達自己的經驗---這種經驗只能靠神話的想象賦予其形式。想象被用來表現幻想,集體無意識就在其中產生,其內容就是原型,它造就了眾多的世界“神話母題”。”
簡單來說,就是古人基於自己的生活經歷,將一些解釋不了的,或是內心恐懼的事物,“無意識”地放在故事中,於是就有了神話。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豐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引導人行善、向善。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露絲·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這本書中,總結道:“一種文化就像是一個人,是思想和行為的或多或少貫一的模式。每一種文化中,都會形成一種不必然是其他社會形態,都有的獨特的意圖。”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幽冥神話”不僅不該被輕視,還很有研究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