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鈕 收聽朗讀音訊
文/詩詞君
希望身邊所有人都過得好,這是格局和境界。不侵犯他人利益,不破壞社會環境,這是底線。
境界不一定人人能達到,它需要不斷自省、修身來提升達到。底線是基礎,是根本,是不能再退的最後一道防線。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防線失守,全盤崩潰。做人最重要的是“底線”。
漢·桓寬《鹽鐵論·地廣》中講:“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不因為貧窮而改變一個人的氣節,不因為地位、身份的低下而改變志向。
人要有志氣,不能因受到一時的挫折,就覺得這個世界在虧欠自己,甚至出其不意坑自己的朋友。
有這麼一則寓言故事。
驢子與狐狸合夥去打獵。在路上他們突然遇見了獅子,狐狸見大事不妙,立即跑到獅子面前,許諾把驢子交給他,只要自己免於危險。
獅子答應了,狐狸便引誘驢子掉進了一個陷阱裡,獅子見驢子已經是囊中之物,便立即先把狐狸抓住吃了,然後再去吃驢子。
朋友是你人生路上的柺杖,是人生河流的一根槳。窮不坑朋友是底線,富不忘恩人是人生信條。
生活之中,人們容易受外在環境的裹挾,被眾人的意見所左右,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骨氣是一個人的“骨”,丟了“骨”便沒了形。
范仲淹曾在繼父友人的引薦下,去鄒平醴泉寺讀書。為避開寺內喧囂,他找到寺南一僻靜山洞讀書。
他用家中送來的小米一次煮一鍋,待涼後劃上一個十字,每頓吃一塊,再切上一點野菜,撒上鹽末下飯,日子過得非常清貧。
一次,范仲淹在洞中讀書時,無意間發現了兩個老鼠洞,兩個老鼠洞分別閃著金光和銀光。仔細觀察之後,他才發現這其中原來都是黃金和白銀。
而他並沒有為這些錢財所動,回去繼續讀書。
離開寺中三十年後,醴泉寺遭受火災,寺內老方丈不忍寺廟毀在自己手中,便派人向范仲淹求援。
他得知情況後,熱情款待來人,但隻字不提援修寺廟的事情,臨走時修書一封並贈送了兩包茶葉,讓來人回覆方丈。
廟中和尚聽說范仲淹閉口不提修廟一事,心中憤然。於是,方丈展開范仲淹書信,原是一首五言詩:“荊東一池金,荊西一池銀,一半修寺院,一半濟僧人。”
眾人恍然大悟。
豐子愷說:“有些動物主要是皮值錢,譬如狐狸;有些動物主要是肉值錢,譬如牛;有些動物主要是骨頭值錢,譬如人。”
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都只愛去看眼前的短暫。不踏踏實實做事,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耍小聰明上,奢求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就希望取得最大的成功。
靠投機取巧獲得一時成功的人,最後可能又會一貧如洗。人偶爾能投機取巧一時,但無法走一輩子的捷徑。
不管是生活中還是職場上,能走得長遠笑到最後的,都是曾經踏踏實實,一直保持著學習和不斷進步的人。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不要因為身邊人短暫的風光而放棄自己的堅持,目光所及之處便是自己的未來,眼光越遠,你的未來就越遠。
《曾國藩家書》中有一句話引人深思:“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驕奢淫逸,是一個家敗落的開始;而狂妄傲慢,是一個人衰敗的開始。
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境界越高的人,在處世方面,越是謙卑樸實,而不是盛氣凌人,傲慢無禮。
人有多謙卑,就有多高貴。
一個人若沒有感恩之心,那麼將會失去做人的原則。
真誠,源於人的坦蕩;知恩,源於人的善念。“真誠”加“知恩”,就是一個人最好的人品。
以誠待人,莫忘人恩,必有後福。感恩是人的本分。樹高千尺不忘根,人若輝煌莫忘恩。不懂得感恩的人,路只會越走越窄。
人這一輩子,行就要行得正,站就要站得直。牢記底線,為人坦坦蕩蕩,行事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才能一輩子活得心安。
主播:張嘉軒
河南省朗誦協會會員
河南省演講與口才協會會員
文章來源: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
作者:詩詞君,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出品:民生週刊(ID:msweekly)新媒體編輯部
“人民名品”
瞭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週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