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輩藝術家中,梅蘭芳的弟子,名伶顧正秋一直受到戲曲界的追捧與支援。
也許是因為她所提倡的宣揚國劇、將現代媒體手段與傳統戲曲結合的觀點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
而她在前些年遺憾去世,也令不少人感到惋惜。
在她的回憶錄裡,只談了兩件事情,其一是戲曲,其二就是愛情。
相比於顧正秋一生唱過的戲,人們顯然對她遇見的男人也十分感興趣。其實在顧正秋的回憶錄裡,她一直在刻意迴避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蔣經國,蔣介石的長子。
蔣經國追求了顧正秋一生,都沒有成功。並不是蔣經國沒有下勁,其實這也與顧正秋的經歷、思想有著很大的關係。
01 顧正秋從小女孩到一代名伶的坎坷之路
顧正秋於1928年出生在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她的家庭唯一的特點就是都愛看戲,愛唱戲。
在她很小的時候,父親因故去世,她就跟著自己的乾媽生活。
受到乾媽的影響,顧正秋也十分熱愛戲曲,小小的年紀就會捏著嗓子唱幾句咿咿呀呀,惹得大家對她都十分喜愛。
她上了小學,乾媽有意培養她去唱戲,於是每當她放學了就會帶她去劇院聽戲。起初她的乾媽雖然有這方面的想法,但並不知道顧正秋是如何想的,於是只是聽,沒有開口提。
直到某一次戲散場,顧正秋仰著頭跟乾媽說,她也想學唱戲。乾媽眼中流露出滿意的神色,但嘴上還是說唱戲要吃很多苦,很艱難的。
顧正秋又聽了幾次戲,堅定了自己的決心,並鄭重地向乾媽承諾,絕不因為怕吃苦怕受罪而放棄唱戲。乾媽才放下心來,將她介紹給了自己的好朋友吳繼蘭。
吳繼蘭是當時有名的坤旦,不論是唱功還是舞蹈都有很高的水平,讓她來教顧正秋,乾媽也十分放心。
顧正秋的原名是丁蘭葆,在她十一歲那年,吳繼蘭提出了為她取個藝名的念頭。顧正秋思考了一會,說:我就叫顧小秋吧。她的乾媽名字是顧劍秋,“顧小秋”的名字意味深長。
那一年,顧正秋已經在吳繼蘭的指導下學會了京劇的基本唱法和關鍵技巧,會唱《金玉奴》等戲。
吳繼蘭對顧正秋的學習效率感到十分驚訝,也越發滿意這個小女孩,於是原本要學好幾年的東西,兩年時間便全教給了她。
當時上海戲劇學校正在招收戲曲藝術生,吳繼蘭便讓顧正秋前往報名。顧正秋在考試中藝驚全場,毫不費力地拿下了第一名的成績,也順利考入了這所學校。
顧正秋雖然年紀不大,但聲音脆響清澈,十分受各方歡迎。即便她不去主動找老師們,各個派系的老藝術家還是按捺不住主動去找到了顧正秋,並提出教她的念頭。
就這樣,顧正秋主學京劇的青衣,還跟著幾位老師學了崑劇、豫劇等,博採眾長,最終養成了自己的唱戲風格。
著名京劇藝術家黃派創始人黃桂秋當時十分欣賞顧正秋的才華,因而主動提出收她為徒,傳授技藝的想法,顧正秋爽快答應了。
在黃桂秋的教導下,顧正秋學會了一大批名曲目,自己的唱功也在反覆練習中不斷錘鍛昇華,僅僅一年光景,便能夠登臺亮相了。
1940年,12歲的顧正秋首次進行公演,演出開始前,她將自己的名字“顧小秋”改成了“顧正秋”,“正”是她在戲曲界的輩分。
這場演出讓他真正意義上名聲大振,並獲得了與張正芳、關正明、宋德珠等名角合作的機會。
她參演了許多作品,其中包括電影、四大名旦的戲曲、以及需要高蹺才能實現的《烏龍院》等高難度戲曲。全才、天才形容她再合適不過了。
16歲那年,顧正秋參與了一場演出,她在舞臺上完美的發揮讓梅蘭芳大為震撼。
回到家中,梅蘭芳反覆思考顧正秋的這場戲,終於下定決心要親自登門,收顧正秋為徒。
顧正秋豈不知梅蘭芳是何許人也?那是整個戲曲界的執牛耳者,她懷著萬分激動的心情拜了梅蘭芳為師。
在梅蘭芳的指導下,顧正秋不論是名氣、地位還是實力都得到了巨大的飛躍,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小花旦一下子變成了有一定影響力的名伶。
成為梅蘭芳徒弟的第二年,顧正秋以第一名的成績從上海戲劇學校畢業。離開學校後,她多次自費前往各地進行公演,這一演就是兩年。
兩年後,顧正秋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申請:臺灣省政府邀請她前往臺灣進行演出。顧正秋收到這封通知,自己在家裡反覆思考了好幾天,終於做出了決定。
1948年11月,顧正秋攜整個自己的劇團前往臺灣,在臺灣與各路名家一同演出。也是因為她在臺灣演出,使得她與蔣經國意外地邂逅了。
當時顧正秋的戲團只打算在臺灣的永樂劇院進行一場演出,結束後便趕回上海。
但是演出時得知上海遭逢戰亂,無法正常回去。
為了維持整個戲團的正常執行,賺取經費,顧正秋不得已與永樂劇院簽下合同,在這裡進行多次演出。
02 顧正秋之於蔣經國:一眼驚鴻,再難忘記
蔣經國時常喜歡去永樂劇院看戲,偶然的一次機會,他看見了臺上的顧正秋。
身姿婀娜,風情萬千,一顰一笑間都富有讓他痴迷的魅力。蔣經國只看了一場戲,就為她淪陷了。
演出也十分火爆,儘管場地可以容納千餘人,但每場都座無虛席。顧正秋的名氣也就傳開了,蔣經國不用打聽便知道她的名字和身份了。
蔣經國從劇院那裡得知,顧正秋將在此多次進行演出,便出了大價錢,把一個離前排特別近的好座位包了下來,自此每場戲他都坐在那裡,為顧正秋捧場。
後來,蔣經國想要接近顧正秋,將兩人的關係增進一下。
於是他藉著慰問戲團的名義宴請整個戲團,甚至在他們在後臺準備的時候攜帶大量禮物與顧正秋說話。
為了博美人一笑,蔣經國真可謂煞費苦心,一擲千金也在所不惜。但顧正秋對他始終是一種朋友的態度,保持該有的距離和分寸兩人獨處的時間裡也頗為尷尬。
就在蔣經國以為自己可以慢慢攻克美人心時,意外發生了。
當時的財政廳長任顯群也在聽戲,也愛上了顧正秋。但相比於蔣經國誇張的排場鋪張,任顯群每次的作為都顯得低調而恰到好處,充滿自然和浪漫。
又一次,蔣經國希望等顧正秋演出結束後一起吃頓飯,以一棟洋房作為這頓飯的報酬。這樣的好事被顧正秋拒絕了,蔣經國感到十分苦惱,他便想等顧正秋結束後派人再邀請一次。
然而顧正秋剛剛走出劇院大門,一束靚麗的玫瑰花就被遞了過去,這束花在眾多簇擁者中顯得分外耀眼,所有人都看了過去。
正是任顯群,他將花遞給顧正秋,並邀請她上了自己的汽車。
蔣經國看了這一幕,只覺得無名之火熊熊燃燒,想不通一棟房子怎麼會輸給一束花?
其實顧正秋有自己的考慮,她知道蔣經國身份特殊,而自己只是一個唱戲的,兩人在一起不會有好下場的。和蔣經國在一塊的時候,她總有一種莫名的壓迫感,讓她感到十分不適。
而任顯群雖然比她大了十幾歲,但他溫柔幽默,相處起來十分舒服。這也是任顯群的人格魅力,他痴情於顧正秋,卻也保持著一個不卑不亢的地位,讓兩人的關係十分自然融洽。
後來蔣經國為了報復任顯群,從職位上對他進行壓迫排擠,任顯群也不甘示弱,直接把自己廳長的身份給辭去了。
辭職後的任顯群開了一家律師所,雖然收入遠不如以前,但與顧正秋一起,還是能夠過得很好的。
蔣經國與任顯群雖然都在追求顧正秋,但兩人當時都有妻子,因而為了能夠與顧正秋在一起,他們都離婚了。
這兩位大人物為了爭搶顧正秋,紛紛辦理與原配的離婚手續,還上了當時的頭條。
不少人都堅信,儘管顧正秋現在更喜歡任顯群,但她還是會屈服在現實面前,嫁給蔣經國。
但顧正秋的果決超乎了媒體和社會的意料,她與任顯群在初秋進行了一場低調的婚禮,只邀請了自己最親近的一群人。
這次婚禮後,兩人登記、同居,原本想就這樣平淡地走下去。誰知道結婚的訊息還是被媒體得知,這場婚姻也迅速登上各家頭條。
蔣經國一時間成了人們談笑的話題,人們怎麼也想不到他會這樣徹底地輸給一個任顯群。
03 監獄苦等七年,出來還做鴛鴦
公安部司令在他們完婚的第二天便找上任顯群,將他押解到了局裡。
在監獄裡,任顯群受到了嚴刑拷打,屈打成招,因一個陳年舊案被判了七年監禁。
這案件說來可笑,公安司令懷疑任顯群的一位族叔是“匪”,但他知而不報,這才被抓了起來。
一時間,原本還笑話蔣經國無能的人都閉了嘴,轉而看任顯群和顧正秋的好戲。
新婚夫妻面臨這麼久的分別,所有人都覺得顧正秋一定會第一時間與任顯群離婚,甚至轉而投向蔣經國也不太稀罕。
因為當時正是顧正秋的事業黃金期,她的丈夫入獄,她的名聲也不會好了,這戲就唱不了了。除非兩人第一時間解除關係,再加上求助蔣經國,才能繼續唱戲。
蔣經國也是捏死了這點,想等著顧正秋過來懇求他。可是他等到任顯群出獄,顧正秋也沒給他寫過一個字,說過一句話。
顧正秋在丈夫入獄後,先是到了監獄跟任顯群說,會等他出來的。然後脫下了戲袍,收拾了東西,自此告別戲臺,深居簡出。
社會上還是有許多人希望她再出來唱戲的,並擔保會為她攔下壓力。但顧正秋一一婉拒了他們的好意,她說,丈夫還在監獄裡,妻子又怎能天天在舞臺上拋頭露面地賣弄?
沒有了經濟來源,她的生活很苦,但她堅持親自做了許多飯菜,送到監獄裡給任顯群吃,天天去看望他,鼓勵她堅持下去。
幸運的是,兩人撐到了任顯群出獄。他出來那天,顧正秋徹夜未眠,守在監獄門口等了一夜,早上被寒風凍得直打哆嗦。
當任顯群辦完手續,拖著行李,蓬頭垢面地走出來看到憔悴的顧正秋,他第一次淚流滿面了。
素來冷豔的美人也成了斷線的風箏,撲倒在任顯群的懷中肆無忌憚地哭泣。
這一幕,讓所有人都為之動容,連蔣經國也不得不承認,與任顯群的鬥爭,他輸得一敗塗地。
任顯群回家與顧正秋住了幾天,便有了搬家的打算,他問顧正秋,你願不願意和我住到一個偏遠的,沒人打擾的地方?
顧正秋點點頭,任顯群又說,那地方很苦。顧正秋沒有說話,只是看著他。
兩人搬到了臺北的一個農場,這裡既沒有電話,也沒有電視,顧正秋與她心愛的戲曲永別,投入了愛情的巢穴。但這裡沒有算計、沒有爭鬥。
幾年後,人們再見到他倆,一個布衣荊釵,一個粗布寬褲,任誰也想不到這是昔日的名伶美人和達官顯貴。
1975年,任顯群去世。蔣經國對她痴心不改,再度想要追求。
但顧正秋心灰意冷,移居去了美國,偶爾才會回來演出。
在她的人生裡,再也容不下其他的男人,她用戲曲填充每一塊時間,才能從悲傷與空虛中走出來。
三人在這幾十年間,得失自知,不好說誰是失敗者,只能一切向前看,往前走,不戀逝水。
而顧正秋的一生走完,愛了值得愛的人和事,不論是起伏還是榮辱,都已經看淡。她想告訴世人的,唯有珍惜眼前,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