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特斯拉的股票猛漲,一躍成了美國有史以來最貴的汽車公司。
去年6月,它憑藉一款特斯拉model3純電車,橫掃國內各大熱銷燃油車榜單,穩居北上深銷量排行榜的第一名。
這件事像一把火,直接點燃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
對於特斯拉飆升的股價,有一個小夥早幾年就發微博預測過。
2014年,馬斯克曾親自到中國為9位車主交付車鑰匙,他就是其中之一。
他不僅是特斯拉的擁護者,更是一名創業者。
19歲開始創業,做出過兩家上市公司,一家700億,一家2000億。
他就是理想汽車的創始人,李想。
李想憑藉自己對產品的較真、對創業的堅持、對榮辱的平常心,得到大量投資人的青睞。
明勢資本的黃明明說:“李想,是80後最後的傳奇。”
美團CEO王興,將他和蘋果的喬布斯相提並論。
在李想無限風光的背後,卻藏著無數的艱難與坎坷。
創業初期李想為了省錢,對員工特別摳門,再加上不會關心人,一夜之間公司裡有95%的員工向他提出離職。
一心只想做好產品的他,從沒想過人心會這麼容易變。
他更沒有想到,會在一次會議上被自己最信任、最感激的夥伴強制退位……
1981年的秋天,李想出生在河北石家莊。
小時候,父母都去了中央戲曲學院,李想就跟著奶奶生活,一直到高中都沒怎麼管過他。
長時間的獨處,讓他開始封閉自己,周圍人都說他有些自以為是。
這種狀態他花了很長時間去改正,去學習如何聆聽別人。
他對計算機的興趣,來自初中時一堂普通的電腦課,那時候他還不知道,心裡燃起的衝動改變了他的一生。
他的家庭並不富裕,但這阻止不了他心中那團火焰。
買不起電腦,就去看書、看雜誌。
為了學習計算機知識,他能花光所有零花錢,他能走遍小鎮的每個報刊去找一本雜誌。
透過這種沉浸式的學習,李想紙上談兵的功力,已經到了能把電腦市場裡的老闆都唬住的地步。
後來他向IT方面的雜誌《電腦商情報》提供稿件,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整整五百塊。
接著他又向《電腦報》、《計算機世界》寫稿。
還在上學的他靠著過硬的知識儲備,已經拿到了每千字300元的報酬,那時的其他人才60元一千字。
那時候的李想,才17歲。
到了1998年,國內各種網站開始風靡,李想建立了“顯示卡之家”來放他自己寫的文章。
因為他的網站文章質量好,更新時間穩定,很快就有廣告商找了上來。
一個月的收入能到2萬,這些錢比父母兩人半年掙得還多。
這時候的李想,才18歲。
李想覺得上大學,和現在創業的目的都是掙錢,於是已經達到目的的他退學了。
韓寒曾經這樣評價李想:“所有他說出來的話,你過段時間再看,會發現都實現了。”
事實確實如此。
李想曾說要創業,於是2013年成功上市了價值700億的汽車之家。
說過要打造了一個千億美金以上的公司。
2020年7月,李想帶著他的“李想汽車”在納斯達克上市,估值2000億
退學之後的李想,開始頂著高中學歷混跡江湖,走向了他20年創業路的第一站。
年僅18歲的李想與22歲的樊錚合夥,在2000年的冬天經歷了網際網路的低迷,也等來了邵震。
邵震主動找來時,李想已經開不起他需要的2000一個月的工資。
工資不要你們發,給我盒名片,錢就從我拉來的業務裡面扣。
就是這句話,成就了後來的泡泡網。
邵震拉回來的第一筆生意是在北京,第一戰就為公司換了大房子、新裝置。
李想趁熱打鐵,也上了北京,只有樊錚留在石家莊的大本營。
汽車之家落戶中關村,那是個每天都有新公司誕生,也是個每天都有公司消散的地方。
此時的他們合作無間,李想怎麼也想不到為他找來第一筆生意的夥伴,在幾年以後,會給他一記重錘。
2005年,李想開始向汽車行業發展,創造了汽車之家網站。
2006年,李想已經和戴志康等人一起登上雜誌,被稱為‘京城IT四少’。
李想的辦公室裡,除了必備的電腦和插座,就只有桌椅,絲毫看不出有人每天在這裡工作十幾個小時。
他的手機不用殼子,幾年前買的車用得像新的。
戴志康曾說,李想是個非常追求極致的人。
他借錢給朋友,會要求對方寫清金額和歸還日期,還會仔細和對方計算利息。
就連談戀愛,李想都會向女友身邊的所有人求證,對方說出的話是真實的。
較真、認真兩個字,就像刻在了李想的骨頭上。
這一點也被他用在了網站的建設上,要做到一個極點,哪怕是一絲一毫地傾斜都不行。
我不喜歡改變別人,我自己喜歡這樣,就這樣了。
其實以前的李想並沒有這麼透徹,這一切改變都來自於2008年的一次打擊。
剛到北京的時候,李想要拉攏人卻沒有資本,就把自己手上泡泡網的股份拿出來分,其中給邵震的最多。
雖說其他大大小小的股東也有一堆,但事情變得不可控,是從泡泡網員工集體離職開始的。
剛創業的李想還沒改過那自閉的毛病,就算在同一個辦公室,他都會用QQ訊息代替交流。
作為老闆,他沒有關心過手下人的發展。
作為同事,高中就月入兩萬的他,不懂其他人的生活壓力。
李想所有的精力都撲在了工作上,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為了省時間,吃兩塊錢的菜配五毛錢的包子。
由於沒有溝通,員工的需求李想不知道,他在外面的奔波受累,員工也不清楚。
2003年,李想的辦公桌上連續幾天都堆滿了辭職信,上百人運營的泡泡網公司,只剩下幾個人在苦撐。
還好當時有邵震陪著他,重新招人,手把手帶出了核心人員。
李想不止一次公開感謝邵震的付出,在節目中提起這一段就熱淚盈眶。
然而好友變敵人,不過是一夕之間。
2008年,金融危機襲來,汽車之家被掏空了,李想的現金流斷了。
沒有人投資的汽車之家,搖搖欲墜。
最讓李想不敢置信的是,邵震會在這麼艱難的時刻,聯合一群小股東,在會議上提出讓他引咎辭職的要求。
若不是有薛蠻子的挺身而出,汽車之家早已沉沒在這場人心組成的驚濤駭浪裡。
邵震兩個字,成了李想心裡難以散去的陰霾,直到很多年以後才緩過來。
雖然邵震的計劃沒有成功,可汽車之家的困境還沒解除。
澳洲電訊就是這時候,帶著7600萬美金,拿到了汽車之家的控股權。
邵震事件之後,李想改變了很多。
若是以前他遇到不喜歡的人,說不到兩句話就會開始玩手機。
但是現在,無論對面的人是誰,他都會把手機放遠,保持尊重,耐心聆聽。
那個不願意和別人溝通的小男孩,徹底長大了。
李想並不因為失去控股權而難過,他只覺得內疚。
還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夠強,才會出現現金流的問題,如果我能力夠強,就不會融不到資。
其實李想一直都明白,他喜歡的是產品,也只適合研究產品。
對於銷售和管理,他既不知道怎麼做,也不想去做。
2007年,26歲的李想遇到了37歲的秦致。
李想高中畢業,沒去別的公司呆過,只知道橫衝直撞。
秦致清華本科,出過國,在IBM就職過,行動走一想三。
他們就像是天生的搭檔。
可董事會不這麼認為,他們拒絕讓秦致的加入。
幸好李想足夠堅持,他從自己的股份裡分一部分給秦致,才讓他留了下來。
李想甚至把汽車之家CEO的位置讓了出去,作為創始人的他都要向秦致彙報。
秦致也沒有讓人失望,他讓汽車之家完成了從有到好的蛻變。
有一個能夠比你做得更好的人做這件事,你也能跟著去學習,你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李想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自己很難理解。
幹嘛非要自己去死磕呢?
這個問題上,多數創始人都認為自己創造了這個公司,就應該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對於李想而言,他不喜歡去接觸銷售,也不喜歡和有關部門打交道,他只喜歡研究產品,只想思考怎麼去抓住使用者。
既然選一個合適的CEO,就能讓自己擺脫掉這些不喜歡的事,還能讓公司走向更好的發展。
退位對李想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
如果邵震知道這些,還會有那出退位事件嗎?
可惜世上,沒有如果。
2015年,李想離開了汽車之家,開始自己的第三次創業。
“車和家”逐漸成型,成了後來的“理想汽車”。
黃明明為他的決定感到可惜。
這可是閉著眼睛到100億美金的公司,怎麼就退了,好歹做一段時間啊?
李想不這麼認為,他的目標是在有生之年再造一個豐田。
就算沒人投資都無所謂,李想會從自己的賬戶裡拿出1億來投。
這種寧願自己投錢都要闖的精神,不止打動了黃明明,還打動了今日頭條的張一鳴、美團的王興。
美團旗下的龍珠資本投了1500萬美元后,王興又用自己的名義投了2.85億美元。
李想不會說投資人愛聽的故事,但是在新造車的行業裡面,他理解產品的能力,是超一流。
李想清楚地知道,一間公司想要活下去,既要不斷地找錢,也要把省錢發揮到極致,所有的錢都應該投入研發。
白手起家的李想,深知每一分錢的不容易。
他的員工曾說,“老闆什麼都好, 就是太摳了。”
就和理想汽車的對手蔚來相比。
對方一個普通員工的出差費標準都有1500元,李想這邊要求員工出差坐經濟艙不止,還得買折扣最低的。
理想的員工,酒店只能住經濟型,還得是兩個同性一起住。
2018年,理想汽車的對手蔚來只是上半年就淨虧損了33.26億,而理想汽車整年才虧損了15.32億。
省下來的這些錢,李想全都用在了產品的研發上,留給人員和銷售的只有百分之十幾。
他的摳帶來了最顯著的成績。
在理想ONE的上市釋出會上,李想只用了200萬不到,就換回了上萬的訂單。
2019年11月才開始量產的理想ONE,到2020年6月,就交付了1.04萬輛。
它的銷售業績僅次於SUV。
這一年,李想憑藉240億的身價,登上了胡潤百富榜。
2020年7月30日,李想和他的“理想汽車”在納斯達克上市。
雖然有黃明明和王興支援,但是因為李想比其他的造車公司晚了一年,融資的過程變得困難重重。
尤其因為增程式的技術過於複雜,投資人無法理解,更想不通他為什麼不造純電動車,都抱著觀望的心態,不敢下手。
李想開發的增程器,是為了補充電池的電量,他最害怕使用者因為充電的不便而糾結里程。
這個類似充電寶的功能,在推出市場後遭到了大量質疑。
有人說這是“最糟糕的方案”,還有人覺得“根本沒必要”。
大量的負面評價襲來,投資者們也望而卻步。
氣得他直接懟人:“一群毫無“使用者思維”的人,天天在研究技術路線,胡說八道。”
王興對理想的支援肉眼可見:“有些人碰都沒碰過理想ONE,僅憑所謂行業經驗/理論/常識就直接唱衰,呵呵。”
就連大忽悠羅永浩都表示認可:“如今的汽車工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做汽車的人大都是完全不懂產品的人,但李想和馬斯克顯然不是。”
今年2月份,李想在公司釋出了2025戰略。
2025年拿下20%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第一的智慧電動車企業;
2030年成為全球第一的智慧電動車企業。
“灰袍巫師甘道夫走了,更強大的白袍巫師甘道夫迴歸。”是李想在《指環王》裡最喜歡的一幕。
理想汽車到底能不能達成李想的理想,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蕎麥茶茶
參考資料:
映在中國藍天碧水間,《李想》
新聞會客廳,《李想:我心本狂》
左林右狸,《兩個李想和他的一個理想》
何家鹽,《80後高中生李想,創業20年,估值2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