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我是大伊萬
根據《參考訊息》網援引臺防務部門訊息,11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在臺灣本島周邊空域,繼續進行常態化巡邏訓練任務,據悉,此次共有27架次我軍飛機進入了臺西南空域所謂“防空識別區”(ADIZ)上空。
臺軍通報
但是,有所不同的是,據臺防務部門說法,這回人民解放軍空軍機群中,起碼有一架運-20型運輸機或空中加油機伴隨,另據訊息人士的話,此次運-20加油機和運-9型高新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了首次“繞島飛行任務”。如果此事屬實,這將是運-20型飛機首次完成繞島巡航,意義非同小可。那麼,此次運-20型飛機來到臺灣本島周邊,到底是空中加油機還是戰役運輸機,運-20飛機繞島巡航的意義到底哪裡“非同小可”呢?
大伊萬認為,甭管此次運-20型飛機到底來的是已經公開許久的“運輸型”,還是目前依然處於未公開狀態、只停留在傳言中的“加油型”,它能夠出現在臺灣本島周邊空域,都足夠臺灣地區大大地緊張一番了。
常規型運-20
以運-20型飛機的“運輸型”來說,該型飛機從效能上來講具備什麼特點,具備連一級重灌空降部隊的投送能力,或者營一級輕型空降部隊的投送能力。如果出動的飛機是一架運-20加上兩架運-9,全部是運輸機構型,那麼就意味著三架飛機裡可能帶著一個簡編的空降步兵營。
而從臺灣本島全島兵力部署、尤其是東海岸兵力的配置情況看,按照咱們之前分析的情況,臺灣本島東海岸在兵力配置、總體實力、承擔任務上,呈現出如下鮮明的特點:
臺空軍兵力部署
一是東海岸對臺“戰力防護,灘岸殲敵”非常重要,畢竟以中央山脈為阻隔,在“關鍵時刻”不至於立刻暴露在登陸兵第一梯隊的攻擊刀鋒下,兩個大型空軍基地花蓮-佳山基地和臺東-志航基地,足以作為臺空軍戰役反擊的基點;
臺陸軍兵力部署
二是臺東海岸的日常防衛兵力配置恰恰又非常薄弱,由於海岸防禦戰役佈勢的側重,臺軍主要的陸軍防衛兵力均雲集於西海岸。東海岸成建制的部隊,北部由宜蘭的第三作戰區下屬蘭指部負責,南部由第二作戰區臺東作戰分割槽負責。兩個指揮部常設兵力很少,只有2到3個甲種後備的實力,全指著“戰時”大量動員後備軍、甚至收攏西海岸被擊潰的臺軍軍團充實軍力。
因此,目前臺東海岸基本的防禦和兵力佈勢意味著什麼:
一是這兩個作戰分割槽對臺軍整體海岸防禦戰役,實際上起到的是關鍵性的戰役預備隊作用,在海岸防禦戰役的第一階段(戰力防護)、第二階段(海空聯合突擊)都是絕對不容有失的,否則臺軍的作戰就根本組織不起來了;
二是這兩個作戰分割槽自身的防禦兵力又非常薄弱,畢竟臺軍的甲種後備,真正有戰鬥力的也只有作為基幹的在營軍官、軍士等,一個旅的常設兵力不見得有多少人,這兩個作戰區實力擴充,要等到西海岸防禦基本被粉碎後實施兵力重整。
花蓮以北到蘇澳區多是高聳的山脈直接入海,很多地方的山體近乎垂直,圖為臺灣八景之一的清水斷崖。
這兩個因素結合起來考慮,我們試想,如果登陸兵在戰役的第一階段就直接在臺東海岸投送兵力,哪怕只是投送幾個簡編的空降步兵營,直接奪佔戰役戰術要點,甚至是關鍵的佳山、志航基地等。如果臺東海岸部隊動員不夠充分,未能進行充分的臨戰訓練和臨戰準備,那麼,登陸兵的空降部隊完全可以達到戰術上奇襲的目的。
而臺軍在佳山、志航基地被奪取乃至直接摧毀關鍵能力後,就算能夠動員後備力量重新奪回這兩個作戰基地,“戰力防護”和“灘岸殲敵”作戰也基本上算是組織不起來、臺軍整套海岸防禦戰役佈勢差不多就算是廢了。因此,這回我軍派出了運-20這種大型運輸機過來巡航臺灣本島周邊空域,如果派出的僅僅是運輸構型,也難怪臺灣方面這麼緊張了。
加油型運-20
如果這回繞島巡航的不是運-20常規的運輸機構型,而是目前暫未公開、還停留在傳言中的空中加油機構型,估計緊張的就不止是臺灣地區,連部分域外國家都要小小地緊張一番:畢竟,從裝備及戰術效能上來講,這大概是中國空軍第一次拿到真正的、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加油機,也是中國空軍第一次具備真正的、有較強實戰能力的空中加受油能力。
網友拍攝的,有翼下加油裝置的運-20 (圖源:社交媒體)
就以空中加油機裝備來說吧:中國空軍儘管對空中加油能力一向非常重視,相關技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預研,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就實現了第一次空中加油試驗,裝備的部分第二代第三代作戰飛機,也都具備了空中加油能力。
轟-6U
但一方面,我軍裝備的空中加油機效能只能說比較一般,畢竟轟-6U型空中加油機是以轟-6轟炸機為平臺實施的技術加改裝,載油係數不高,飛機油艙可攜載的燃油重量不大,一次只能給兩架殲-8D型戰鬥機或殲-10A型戰鬥機加油;
伊爾-78同時為兩架蘇-30MKK加油
一方面,由於空中加油機的效能有限,導致裝備規模有限,而裝備規模有限,又限制了中國空軍在實戰實訓中運用空中加油機的能力,使得空中加油機在中國空軍中,訓練並保持空中加油能力的意義大於了實戰意義。儘管我軍在最近幾年,曾經向俄羅斯引進過一批伊爾-78M型空中加油機,但該型機的數量甚至比轟-6U還要少,而且這些飛機,最早其實是為了專門保障空軍蘇-30MKK機隊遠海巡航任務而準備的,也算是一種任務特化的裝備。
現代大中型空中加油平臺(mtow>50噸)
因此,從中國空軍空中加受油能力來看,我軍的空中加受油作戰能力,在拿到以運-20加油機構型為代表的新一代空中加油機之前,其實是相當一般的。加油機效能無法支援重型戰鬥機大機群在空持續遂行任務,加油機的規模也無法支援在中遠海遂行大規模空中戰役的需要,只能勉強保證我軍小機群在平時,前出遠海(比如巴士海峽或南海最南端)、宣示個軍事存在,而這也是我軍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研發空中加油機時的初期目標。
加油型運-20
與之相對的,運-20型運輸機的加油機構型,起碼有兩個巨大的優勢:
一是加油機的效能足夠好,作為我軍目前拿到的效能最好、特定構型載荷能力最強的戰役運輸機,運-20型運輸機的“裝油”能力不僅是之前轟-6U加油機的數倍,甚至比從俄羅斯採購的伊爾-78M加油機還要強,可以支援大機群、重型戰鬥機在空持續作戰;
二是加油機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從機體到主要分系統均為國產,製造全過程可控,這意味著,該型空中加油機已經具備了大規模製造的條件,可以形成足夠規模的大型空中加油機機隊了。
這二者結合起來,實際上意味著,中國空軍在不久的將來,已經具備了在中遠海、尤其是中國周邊相當重要的巴士海峽與宮古海峽區域,遂行大規模空中進攻、航空制海作戰的能力。部分域外勢力在特定時刻,想要透過這些區域向臺灣本島投送力量,或者派遣核潛艇向近海滲透、使用戰略轟炸機遂行航空制海作戰,這難度顯然就沒有這麼容易了。因此,如果這回中國空軍在臺灣本島周邊空域,出動的是空中加油機構型的運-20型飛機,怕是不僅臺灣地區空軍要緊張一下了,部分域外國家說不定還要更加緊張點。
根據公開資訊:此次中國空軍的Y-20U一度飛進了“臺島12海里線”
當然,如果中國空軍此次使用的是運-20型運輸機的加油機構型,那麼在運用方式上,相比美國空軍似乎還有一些差距。畢竟按照臺防務部門的說辭,這回這架運-20型飛機,是帶著空軍機群“全程繞飛”的,也就是加油機跟巡航的機群採用了全過程保障的模式。而這種空中加油與保障模式,實際上還是小機群前出遠海巡航時,我軍往往採用的保障模式。
1989年,B-2隱身轟炸機在試飛中接受KC-10空中加油。
而從美國空軍對空中加油機的保障模式來看,早在越南戰爭時期,美國空軍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空中加油作業空域指揮模式,將空中加油區域分為後方待機區、受油機接近區、建立聯絡與精密接近區、加油區和脫離區。空中加油機不伴隨著空中戰役機群進入高危險的戰役空域前沿,而配置在戰役縱深的安全地帶,諸受油機按照常規的返場程式,進入加油機活動空域,並分別接受預警機、空中加油機的指揮,進行加油作業。
近日,3架運-20直飛喀喇崑崙和青藏高原,將16萬套新型過冬被裝送到邊防部隊。隨著“大運”越來越多,之前落下的我們都會追上甚至是超越!
這套程式相比空中加油機“全程伴飛”的模式,更適合於大規模空中戰役的需要,但也對空中戰役空域指揮、通訊聯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一切,也必將成為未來中國空軍空中加受油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