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隨著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結束。也自這一天起,日本受到美國“軍事管制”,大量美軍駐紮日本本土,至今已有70多年。
中美於1953年7月27日簽訂《朝鮮停戰協定》,也從這一天起,韓國命運與日本相同,受到美國“軍事管制”。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蘇兩國陷入“冷戰”局面。為與蘇聯抗衡,美國這一超級大國在全球建立軍事基地高達一千個,駐外兵力高達30多萬,駐紮國家高達140個,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國也在其中。
中國有一句古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美國總統尼克松於1972年2月21日正式訪華,隨之而來的還有美軍的海軍陸戰隊。這支部隊一直駐紮在北京,時至今日已駐紮47年之久。
我國為何會同意他國軍隊駐紮在北京?駐紮兵力又是多少?駐紮的目的又是什麼?
中國之痛“晚清腐敗”
由於晚清政府的腐敗、封建、無能,導致中國大門被西方列強用炮火開啟。
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朝政府大敗,香港就此割讓給英國。從此,中國這廣袤無垠的土地上第一次出現外國軍隊的身影。自此,中國黑暗年代降臨,西方列強掀起分裂中國的浪潮。
自辛亥革命起,中國走上了救國救民的道路。在清朝腐敗的統治下,人民百姓都希望中國能早一點強大起來,不再被西方列強欺凌。1911年,晚清王朝被革命軍推翻,這表示著中國封建社會的結束,也表示著中國正式走上自救的道路。
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外有西方列強侵略,內有各大軍閥混戰。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起,中國百姓的生活就一直處於渾噩之中,直到在我們偉人毛主席的帶領下,人民的生活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在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終於將日本趕出國門。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至此,國內再無戰爭,中國再一次統一。
此後,外國軍隊在沒得到中國的同意的情況下,不敢隨意踏入我國國土。
中美關係升溫,過分請求
1949年10月1日,偉人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國、全世界宣佈,新中國在這一天正式成立。
此後,在共產黨英明帶領下,在全國人民艱苦奮鬥下,我國綜合國力快速提升。1953年,抗美援朝的勝利,讓全世界見識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實力,在裝備簡陋、物資匱乏的情況下,戰勝了當時武裝到牙齒的美軍。
《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等大型國際會議,更是讓世界見到中國這一東方雄獅甦醒過程。美國見此,對中國的看法發生改變。
美國國務卿威廉·邦迪曾在1966年2月公開講話中表示道:在堅持遏制共產主義擴張的同時,美國應該嘗試與中國接觸。已有17年對立關係的中美兩國在這次公開談話後,關係開始升溫。此後,美國政府在記者會等公開場合中開始以“北京”來稱呼中國的首都,在此之前,他們一直用的是民國時期稱號“北平”。
1969年2月,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不到半月,他就派遣官員嘗試與我國聯絡。1969年7月,尼克松更是廢除對華部分貿易封鎖,且對美國人來到中國旅行開放限制。不久,一直在臺灣海峽執行巡邏任務的美國第七艦隊接到“停止在臺灣海峽巡邏”的命令。美國這一系列行動,都在向我國發出友好訊號。
中國見此,立即對美國友好訊號作出回應。毛主席在1970年8月接受美國記者斯諾採訪時,曾表示:“中國隨時歡迎尼克松訪華!”
意想不到的是,中美兩國關係升溫竟是從小小的乒乓球開始的。
第31屆乒乓球賽於1971年4月在日本舉行。比賽期間,美國乒乓球教練曾向我國提出“希望賽後能到中國參觀學習”的請求。很快,美國乒乓球教練的請求就傳到國內,幾天後,周總理在這份請求上籤署了三個字“擬同意”。
此份報告遞到偉人毛主席手裡時,他立即意識到,這是改善中美兩國關係的好機會。偉人毛主席立即決定:正式邀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來華學習。
中國的邀請,讓尼克松產生訪華的想法。由於局勢特殊,尼克松訪華之前,專門指派基辛格打前站。在一切顧慮和擔憂都打消後,尼克松於1972年2月21日正式開啟訪華之旅,中美兩國對立關係就此開始升溫。令毛主席、周總理意想不到的是,尼克松此次訪華不僅給我國帶來了驚喜,還帶來了很多麻煩。
尼克松此次訪華後,兩國雖沒有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但兩國關係迅速升溫。為加快中美兩國友好關係的建立,美國決定在我國設立“聯絡處”,並任命外交官戴維·布魯斯為聯絡處負責人。上任後不久,戴維·布魯斯就替美國轉達了一個“過分”請求。
美國法律規定:美國駐外聯絡處或大使館安保工作均由美國軍隊負責。
這一法律規定,美國不管在哪一國家都是這樣實施,蘇聯也一樣。
很快,美國海軍陸戰隊進入中國領土,來到北京,負責聯絡處的安保工作。但這無疑是對中國的挑釁。
我國擁有世界上紀律最嚴明的軍隊,足以保護美國駐華人員的安全,然而美國執意派遣部隊,且強調必須佩帶武器,對此,我國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美國這一要求,由於美國態度強硬,從而,中美兩國陷入僵局。
我國領導人經過慎重考慮,最終同意這一要求。這並未是我國妥協,而是為了表達我國誠意,且為了兩國能夠和平穩定的交往,雖然同意,但也對美軍政府提出了很多要求,其中一個比較特別:在中國,駐華美軍只能穿便裝。
兩國交涉完畢後,美國就迫不及待的向我國派遣了部隊,麻煩也隨之而來。
三大規定,削弱美軍威脅
美國這支海軍陸戰隊,駐紮北京沒多久,麻煩事就接踵而來。
美國駐華聯絡處於1973年7月1日正式開館。在開館儀式上,美軍全部身穿軍裝,有的甚至還佩戴有朝鮮戰爭所獲得的勳章,對此,中國政府非常不滿。在這一問題上,中美雙方進行過多次交涉。
事實上,在開館儀式之前,任聯絡處負責人的布魯斯就此事向美國政府提出意見:“中美兩國目前關係特殊,建議駐華軍隊穿便裝,以此留下好的印象。”然而,這一提議被美國政府否決,從而出現駐華海軍陸戰隊身穿軍裝出現的場景。
美軍此後還在他們所居住的公寓修建了酒吧,引來很多外國人在此喝酒,酒後鬧事時常發生。中方對此非常生氣,要求這支海軍陸戰隊立即撤出。
為試探我國底線所在,美國派基辛格訪華。在訪華期間,基辛格曾向總理“求情”:如果這支海軍陸戰隊被撤回,尼克松總統以及他自己會面臨國內強硬派的強烈反對,從而影響中美兩國建交之大局。考慮到基辛格的話,也結合實際情況,總理最後同意海軍陸戰隊繼續留在北京,但必須遵行三條協議。
第一:駐華美軍不允許以海軍陸戰隊身份參加任何活動。(限制美軍自由)
第二:美軍只能在駐華聯絡處內穿軍裝,其他地方只允許穿便裝。(看似微不足道的協議,細想,這是在向美國表達我國態度)
第三:美軍只能在聯絡處持有槍支,其他地方不允許攜帶武器。(中國,嚴禁任何人攜帶槍支彈藥。)
最為重要的一點,海軍陸戰隊人數不得超過50人,且只負責聯絡處安保工作,美國政府不能向他們下達任何命令。
基辛格同意了這些協議,駐華美軍也因此老實了一年。
一年後,駐華美軍再一次挑戰我國底線,觸碰第一條協議,中方徹底被激怒,態度強硬地要求美國政府立即撤回這支部隊,美國政府見此,打破以往慣例,撤走了這支部隊。
大國崛起,海軍陸戰隊成為“保安”
1976年,中美兩國建交,這支海軍陸戰隊再一次回到北京。
隨著我國經歷改革開放等重大改革,軍事、經濟、科技都得到巨大提升,國際地位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何仍然同意美國海軍陸戰隊駐紮北京?
首先,這不足50人的海軍陸戰隊對我國不會造成任何威脅,他們再一次來到北京,同樣要遵守上文所說的三條協議,因此,美國海軍陸戰隊真正成為聯絡處“保安”人員。
其次,我國沒有驅逐這一支美軍,是為向全世界彰顯“大國誠信”,即使兩國協議是在幾十年前所簽訂,但我國仍然遵守。
在外交方面,我國始終堅持和平友好政策,但是,如果有勢力企圖侵犯我國利益,不管這一勢力的實力有多強,離我們有多遠,我們的人民都會毫不猶豫的站起來反抗。
氫彈、核彈的研發和軍事快速發展從來不是為侵略任何地區或者任何國家,而是為了讓我國徹底告別“落後捱打”局面。如今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