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是真敢想,為了和平,要將日本沉入海底
日本對於兩國戰略重要完全不同。美國需要在遠東有一個鞏固的橋頭堡,補給點,日本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東京灣有優良的橫須賀深水巷,十分適合美國美國航母編隊停泊,日本是極其重要海外戰略要點。蘇聯完全不需要日本這塊土地,相反東京灣則成為蘇聯海防的隱患,引爆富士山改變東京及東京灣的地貌徹底消除海防危險是極好的選擇。41年之前,光在1941年7月為時間點,紅海軍一共有28艘7型驅逐艦,18艘7U型驅逐艦,1艘塔什干型,6艘列寧格勒型,26型巡洋艦也就接受了4艘。
太平洋地區兩艘26BIS在建,並在42年底為止接受了12艘7型。45年時間的太平洋艦隊構成也就2艘巡洋艦 11艘驅逐艦和驅逐領艦。只要腦子不傻對著艦歷就知道,太平洋艦隊手頭這批艦艇全是41-44年服役的新艦。如果這批33-39年鋪龍骨的,最早在35-36年服役,在租界法案援助下接受了英制對空對海雷達,聲納和火控臺,名義上配齊了內中外三圈對空(雖然外圈的34-K和內圈的12.7可以完全忽略不計)防禦的蘇聯驅逐艦和巡洋艦沒有防空和和反潛能力。那麼我倒想知道日軍手上這些連個電探都用不上,高射火控連機械計算機都用不上,防空火力完全依靠內圈的25MM和一部分秋月級的的100mm外圈,沒有中口徑中圈防禦的日軍驅逐艦算是什麼玩意。有沒有防空能力,是不是廢鐵,我暫且矇在鼓裡。
即使我們假定10-20船的運輸船團為一次運輸,我並不認為紅海軍沒有進行一次登陸作戰,並支援一個集團軍級的作戰能力。因為皇家海軍在敵軍規模更大,有預先佈設巡邏線,航程更長的的情況下,單次船團所用的規模並沒有超過紅海軍太平洋艦隊的2/3。更何況,相當多情況下,德意非洲軍團單次接收到的補給貨船數量可是更少的。事實上,阻止蘇軍進行大規模航運的有且只有一個,就是有關日本海軍艦艇的情報不足是否會嚇到蘇軍,阻止其組織大規模船團而改用更小規模的船團。
日軍部署圖,留萌港無守軍,最近日軍42D3聯隊在留萌的200KM外,300KM外有獨混101B的5大隊和7D一部1個聯隊。7D主力3聯隊和129B主力4大隊在400KM外。並且日軍各單位並沒有機械化。蘇軍在最初3-5天內最多也就受到日軍4個聯隊又5個大隊的攻擊。在戰役初期1-3日戰區內蘇軍兵力甚至多於日軍。請問這種情況下有什麼問題?而且即使7D主力全部調來。第5方面軍野戰兵力也就只有7聯隊又9步兵大隊。根據戰史叢書的記載,其中宗谷要塞,釧路,帯広,苫小牧都需要留下一個步兵大隊作為預備。實質兵力只有7聯隊又5聯隊,約等於8個團的蘇軍。日軍在最壞預計是到島內集結需要4周,但是實質上我認為需要1周。也就是說,即使是日軍集結神速,並且捨棄全島7他防衛,在第二波到達前日蘇對比也就是2比1,而且這一視窗只有3天。
第四,還是佈防圖看了沒有,留萌的地形位於山地之中,三個出口,算谷底和沿海平原寬度均在300-500米寬度之間,連上週邊山頭都只有10-20KM戰線,且東南側道路實質是從留萌延伸出去的支線,日軍來襲可能性極低。根據空間端點大佬的回答,蘇軍也沒有計劃往內陸進攻。和你所謂的攻勢作戰完全不是一回事。蘇軍這一計劃的目的就是確保立足點。在敵方只能在登陸日+7 湊齊7個團又5聯隊(而且這是往高裡估計)4個步兵團和一個師級單位的支援火力守衛這一地區10天有何難度?